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时间:2022-07-07 11:00:49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现状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时期,也是个人性情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生的习惯未养成时,会有众多的表现,例如,上课的时候睡觉、大闹、偷偷的讲话、传递小纸条等众多的不良的习惯,课下,在教室内喧哗打闹,在楼梯上追逐等一系列不安全的行为。这些行为在高密度人群的校园范围内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对校园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为校园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一系列的问题说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还不够稳定,对其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学质量考核和社会两个方面。由于现在社会压力巨大,造成现在的学校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尤其关注。现在的教育体系依然以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好差来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导致现在的老师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德育的培养。造成在对老师对学生的课业进行课下辅导,对学生的心理和德育的关注和培养教育较少,甚至被忽略。部分的老师教育的观念不正确,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理念陈旧,通过简单粗暴言语或者行为对学生个体的身心造成伤害,使学生产生厌学、惧怕老师等不良现象。

二、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1)引导小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习惯是学生个体的形成的潜意识的行为活动,需要通过不断地引导,使学生自愿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坏的习惯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后工作生活的失败,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好的习惯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无形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学校需要注意引导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2)强化榜样的作用

在校园活动中,教师是小学生行为举止的标杆,对小学生的行为的影响巨大。树立好的榜样对小学生的好习惯的榜样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和求知欲最强的时期,榜样人物的树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影响深刻。把深奥难懂的教育理论和道德要求进行人物的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使小学生在形象化的人物中体会学习。

(3)知行合一

虽然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限,但小学生的学习也是知行合一的过程。通过创造灵活的教学场景和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通过校园广播歌曲、宣传栏、板报等形式来宣传良好的行为活动,提高小学生行为的主动性和正确性。让小学生在了解知晓的基础上,进行活动。避免了简单枯燥的说教,使内容更丰富活泼,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学生在校内接受老师的教育指导,在校外受社会群体的关注,它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它有着专业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教育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经验较为丰富,是小学生教育的关键环节,因此,学校需要对小学生的习惯养成制定具体的教育规划和教育目标,并征询社会和家庭的意见,适当的调整具体的教学行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需要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达成共识,并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教育状况。良好的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强化。小学是人生的起点,此时人的可塑性较大,也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在老师和家长的约束指导下,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强化对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作用重大。好的习惯使人终生获益,它是人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于人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者:庄金花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艺术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