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29 09:40:37

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教育,它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对于优化学科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基于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的学科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既是学校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教学内容,又成为学科教学的有力支持者,并为学科教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手段。学科教学中教育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积极模拟数字化教学环境,创设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接触学科知识和学习资源,并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使之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手段和有力工具。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丰富教育教学资源,而且在激发活跃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一)将信息技术教育贯串于学科教学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学科教学的特点,积极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出了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的新思路。只有改变将信息技术纯粹作为学习对象的陈旧思维,才能真正落实信息技术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都知道,一方面学科教学的内容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这个载体才能更好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育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方面优势又越来越明显,这又是学科教学所不可缺少的。

(二)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更是学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重新建构。教育者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的信息化处理,成为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重构、创作的来源和依托,变成学习者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改革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优化学科教学的过程。

二、信息技术教育在优化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育者无疑扮演了知识传授者、解惑者的角色。通过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完成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到课本知识建构的设计者、指导者的转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活动与教育资源的设计,更加关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实施,更加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学规划的实施过程。融合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过程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过程性体验。

(二)信息技术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变化

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学生在知识的获取,学习方法的使用及学习目标的达成等方面都有根本性的改变。

1.知识获取方法的转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和书本,学习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是信息技术介入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基本特点。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呈现也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学习者不再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借助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由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主动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2.学习目标的转变。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和学习资源的运用,学生的学习目标也由以知识目标达成为主,上升到知识建构、能力培养为本位上来。学生在学习相关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自主探索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学的最大受益者。

(三)信息技术教育对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1.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灵活性。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将学习者的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课件、超文本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数字化的教学信息资源。学生依靠信息技术接触到了更为广阔的信息资源,并为之提供了一个实践、利用的环境和方式。信息技术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知识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使选择内容、选择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因此更为丰富,学习的形式更为丰富多元,解决问题的思路更为开阔。

2.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多元化。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导入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也可以方便地进行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甚至三维景象模拟。当然,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不是单纯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借以博取学生的好感,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有效解决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再重组、再建构,进而完成知识目标达成和能力建构。这种信息技术化的课程资源绝不是对书本知识内容的简单复制、组合,而是基于课程知识的特点,发挥教育者主观的合理想象,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的一种动态化、形象化再表达。融合有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还是教学过程都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也就能够更好地适应、服务于现代教学。

作者:张同霞 刘世清 单位:青州市王府办事处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