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2-12-01 09:52:01

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承担着学前儿童教育的重任,音乐审美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音乐审美角度入手,提高学前专业学生对音乐教育目标的认识,有助于他们对学前幼儿开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活动,满足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文章通过分析音乐审美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现状,从不同方面研究了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改革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音乐审美;教学改革

随着家长对子女审美教育、性格培养重视程度的加深,音乐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开始得到教师和家长更多的关注。尽管参加学前教育的幼儿年龄较小,看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无需掌握过多的音乐知识,但实际上学前音乐教学的目的并非是让幼儿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而是让幼儿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养成良好的性格。因此,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通过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使音乐较大地达到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音乐审美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1.音乐审美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众所周知,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健康的身体、高度的理性、丰富的情感、感受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等。在学校的音乐审美教育中,学生是接受主体,他们能够认识到音乐审美对人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所以会由此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对高雅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不同形式音乐的欣赏,来逐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并在未来的学前音乐教育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性格,提高音乐审美能力。2.音乐审美为学生音乐教育水平提升创造条件。学前音乐教育主要包括歌唱、欣赏和韵律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展现出来,如音乐欣赏可与戏剧表演、绘画等活动结合。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水平,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的陪伴和教师的引导中,让学前幼儿逐渐学会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使他们在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审美心理体验。3.音乐审美为学生完成学前音乐教学目标保驾护航。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多以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思想为指导,注重音乐教育与学前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之间的联系。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仅仅掌握了音乐活动技巧、专业术语等,就会使其面临知识面窄、音乐教育目标意识差等情况,最终无法开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活动,甚至抑制学前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发挥。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通过音乐教育提高自身音乐审美能力,从而顺利地完成学前音乐教学目标,培养学前幼儿的音乐兴趣及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通过感知音乐、体验情感获得审美情趣。

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与不断变化的学前教育要求脱轨。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情况来看,依然过于重视音乐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课程设置,表现出明显地与不断变化的学前教育要求脱轨的现象,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知识结构单一,这就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无法发挥其才能,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不利于音乐教学目标在学前幼儿培养中的实现。2.学生对音乐教育的认识缺乏深度。音乐不同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教育更侧重于将音乐定位为一门充满着智慧和灵性的艺术学科。但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甚至不重视音乐教学,对音乐教育的认识缺乏深度,完全忽略了音乐审美对于学前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投入的精力也相对较少,十分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3.教材的运用和把握与学生学习实际不相符。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还未编制出完整的、专门的音乐教材。所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教材选择与课程设置之间存在着混淆现象,在教材难易程度的把握上存在一些问题,出现明显不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情况。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影响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结合上述关于音乐审美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分析,以及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现状,本文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1.创设基于音乐审美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保障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于此,教师应通过优秀的示范演奏或演唱为学生展示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的听觉审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学生音乐兴趣和审美情感的培养上,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动机。此外,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被欣赏”的机会,让学生在唱、奏等表演中被别人欣赏,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强烈的音乐审美渴望,并将这种激情带到他们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中去。2.突出课程的整合性。学前幼儿的内心里住着一个混沌的、未分化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讲,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非常重要。音乐教育应从幼儿感知和表达特点着手,顺应其自然成长的过程。针对于当前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本文认为应从课程横向与纵向整合性两方面完善课程设计。一是加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课程的纵向整合。通过掌握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深意,如作曲家、作品背景、文化思想、艺术特征、风格流派等内容,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去认识音乐,从而实现音乐教育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及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二是加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课程的横向整合。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将音乐与美术、舞蹈、语言等课程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不同艺术形式间的内在联系强化学生的音乐审美。3.教材选择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材应符合实用性、适用性、趣味性特征,难易适中。针对于当前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教材不完善的情况,可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及学前幼儿教育需求,经过骨干教师的仔细钻研设计一套有针对性的教材,并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教材的编制与选择还应注意适应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例如,钢琴教材可打破原有的钢琴演奏基础和即兴伴奏相互脱离的情况,通过一条以伴奏为主线的教材编写思路,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先从简单易学的儿歌伴奏弹起,逐步增加难度,最终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综合的音乐审美能力。4.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认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还应建立完善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区分音乐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考核标准。必修课需依据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考核内容,应包括规范正确的演唱、演奏方法等内容;选修课需根据课程目标等更加客观地考核学生音乐技能,属于能力水平提升性质的考核。同时,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在考核过程中都应注意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并作为重要参考点写入考评内容。第二,通过音乐会、歌唱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阶段性考核。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被检验,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他们主动学习音乐,并融于音乐,真正体会音乐审美的机会。第三,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艺术实践活动,提高音乐表演实践能力,并将其作为阶段性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入到学生的总成绩中。如参与校内外音乐类比赛,根据比赛取得的成绩,记入阶段性考核的总成绩中。这样,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音乐教学能力,通过他们自身的影响,让学前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综上所述,基于音乐审美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重点在于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领悟能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启发学前幼儿审美,培养幼儿良好性格。因此,未来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应抛弃陈旧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创设基于音乐审美的课堂氛围,选择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合的教材,突出音乐课程的整合性,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音乐教学水平,保障其真正实现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目标。

作者:吴玫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晖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徐文娟:《浅谈幼儿园教师培养策略——基于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人才资源开发》2014年第17期,第25页。

[3]王瑶:《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学改革研究》,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14。

[4]于洲:《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分析与幼儿园教师培养差异性的研究》,《音乐时空》2014年第3期,第117-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