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开设民间剪纸课程的探索

时间:2022-04-28 08:30:19

学前教育开设民间剪纸课程的探索

摘要:民间剪纸是美术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高等师范学校应结合教学实际,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民间剪纸课程。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制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因地制宜,组建剪纸艺术工作室;定期开展剪纸竞赛,开展相关课题研讨等。

关键词:民间剪纸;学前教育;美术教学

一、民间剪纸的特征和种类

剪纸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最古老的艺术样式之一。新疆就曾出土了距今1500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剪纸是一种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纸为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主要采用镂空方法,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在表现手法上,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民间剪纸主要是用作张贴、装饰等。有的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灯笼花、纸扎花;有的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重阳旗等;有的作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等;有的则用于印染用,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等。剪纸艺术是广大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地域特色,剪纸通常分为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北方剪纸以剪为主,以刻为辅;南方剪纸则以刻为主,以剪为辅,它们各具特色。一般而言,北方剪纸表现粗犷豪放,南方剪纸具有纤细玲珑的风格。江西的民间剪纸融合了两者的特色,粗细有致、刚柔并济,尤以瑞昌剪纸著称。瑞昌剪纸构图匀称、造型生动,采用“非镂空”的技法。剪纸题材十分广泛,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劳动生活场景应有尽有,也包括神话故事、戏曲人物等。根据剪刻技巧分类,剪纸可分为阳刻剪纸、阴刻剪纸和剪影;根据其艺术形式,剪纸又可分为单色剪纸和复色剪纸;从折纸的方式上分有平面剪纸和折叠剪纸,等等。

二、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开设民间剪纸的必要性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身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是一种新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高素质的学前教师人才。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幼儿园专职教师、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人员、社区幼儿教育服务人员、各类儿童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后的服务对象就是幼儿。幼儿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现代幼儿教育奠基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阶段教育的中心是养成,养成健康体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动手动脑能力。教育的重心是活动。剪纸过程中的剪、刻、折等动作就是活动,它能够锻炼幼儿的肌肉,促进幼儿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剪纸图案具有灵动性,将具象与抽象结合,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剪纸活动还能让儿童学会感受美、表现美。一方面,剪纸的构图与幼儿的思维是相吻合的。成年人看东西总是再现事物,而幼儿是主观表现事物,事物在他们头脑里是什么样子,就把它表现为什么样子,同时加入个人的感情。例如画一只蝴蝶,为了表现其美丽,小孩子往往会把许多不相干的东西放在蝴蝶身上来创作他的作品。剪纸的表现手法与此非常相似,不分时间、空间,只要是作品需要的都会组合到一起。如流传许久的作品“四季平安”,就是把不同时间段的四季花放在一个瓶子里,这种构图正好与小朋友的构图相吻合。另一方面,剪纸和幼儿作品都是主观反映,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幼儿的作品会把自己要表现的东西画得非常大、非常醒目。比如踢足球活动的主题,为表现能踢到球,小朋友会把球员的脚画得很长很长,直至够到球,而根本不会考虑比例问题,这在剪纸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二)文化传承的需要民间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是千百年来当地民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精髓,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方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化科技的渗透,人们闲暇娱乐的方式出现了很大变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剪纸日渐式微。如此珍贵的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理应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高等师范学校开展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美术文化,还要主动承担起弘扬、传播与发展我国优秀民间艺术的责任,使其在传承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实际上,目前在许多高师院校都在进行这一方面的尝试,专门开设民间艺术课程或在美术课程中渗透剪纸艺术等内容,极大激发了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认同感,有助于培育其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三)提升学生美术鉴赏和审美力的需要剪纸通过剪、刻的手法,展现规整、简洁的作品形象,内容丰富并与生活息息相关,常常通过谐音、寓意、隐喻的方式来赋予造型上的象征意义,如莲(连)笙(生)桂(贵)籽(子)。剪纸艺术传承的是汉文化“以和为美”的艺术风格,注重形的生动悦目与和谐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在色彩上,大多以单色强调画面的和谐和整体感,色彩与主题相一致,如以红色表现婚庆的热闹气氛,以白色体现哀婉悲恸。因此,学生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的过程。学习民间剪纸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在人格化、情感化的艺术作品中寻找真善美,体验审美带来的乐趣。

三、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开设民间剪纸的策略

(一)制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高职高专的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其中民间剪纸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它是幼儿园实践课的主干课,能够训练幼儿手与脑的协调能力。课程主要分为平面剪纸、团花剪纸和喜花剪纸等模块,每一模块以造型、设计、欣赏、评价4个环节开展教学。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后,学会收集、处理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提高观察能力、创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鉴赏能力等。(二)因地制宜,组建剪纸艺术工作室工作室可以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聘用前期训练良好的少数高年级学生为“师傅”,专业教师负责指导。制定工作室的相关章程,让工作室成员和教师学有“章”法。工作室向全校学生开放,为他们提供场所、工具、材料、参考资料等,每周定期交流、展示。工作室的小组成员回到班级里,又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营建浓厚的剪纸艺术氛围,促进剪纸教学的全面开展。(三)定期开展剪纸竞赛每学年开展2次剪纸竞赛,设定一个大的主题,作品要求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反映祖国大好河山、家乡面貌、校容校貌、师生情趣均可。这种做法至少有三方面的益处:第一,能够给参展的学生以成就感,极大激发他们对剪纸学习的兴趣;第二,能起到宣传、推广的效果,让大多数的学生了解这门艺术;第三,能够培养全校师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素养,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四)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瑞昌剪纸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可以组织部分学生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对瑞昌剪纸加以研究。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3个小课题组,每个小组由5名学生组成,围绕“瑞昌剪纸艺术形式研究”“瑞昌剪纸的历史与发展现状”“瑞昌剪纸的文化生态环境”“赣文化对瑞昌剪纸艺术的影响”等课题进行探究,从更宽广的视角审视瑞昌剪纸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作者:胡双红 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上)[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2]蔡志荣.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M].兰州:西北民族研究出版社,2012.

[3]柯镇昌.论瑞昌剪纸中的常用动物意象及其民俗意蕴[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30(4):146-149.

[4]贾红杏.乡土美术与学校美术教育的历史考察[J].艺海,2011(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