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探讨

时间:2022-08-18 09:04:34

信息技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探讨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理念

第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具有连续性,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心理健康的反面不是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对象也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是全体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中间存在很大的空间,既非心理健康也非心理疾病,这种状态虽然不是病态,但却影响着人的心理和生活质量,降低人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可称为“心理亚健康状态”。第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于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完善人格、健康成长。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设置心理咨询室、开展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防范学生出现重大心理疾病和因心理疾病引起的恶性事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多渠道积极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自己、他人和社会,增强挫折承受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适应社会。第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联系又有区别。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分不开,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内容有重叠之处,而且还体现在从事该项工作的工作人员身上,因为高校辅导员同时承担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工作职责。但同时也存在区别,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侧重于关注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制意识、政治意识,解决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的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关注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人格的完善及适应社会等问题。

2信息技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科技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大学生利用网络能快速获得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也能利用网络加强与他人和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网络本身的信息碎片性、虚拟性、超现实性等特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形成不良的价值趋向。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社会的认知还处于发展阶段,筛查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不高,对道德的判断能力较弱,面对网络上出现的“色情暴力”、“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等一些不良价值趋向,在认知上容易形成偏差,形成不良的价值趋向。第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网络虽然能扩展大学生与外界联系的渠道,能为那些不善于在现实中与人交流的大学生提供与他人交流的平台。但网络的虚拟性使人无法正常识别对方的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存在交流延时性,无法真正感受到对方真实的情绪,这样就会使那些本来就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的大学生更加自闭,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第三,沉迷于网络。作为人格完善和成长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这个阶段急于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好评,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种种约束无法实现的自我价值,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超现实性和隐蔽性,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满足心理需要。在现实中受挫的大学生往往采用这种逃避的方式,在网络中寻找虚拟而又“美好”的人生,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规则,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等。第四,引起人格障碍。由于网络隐蔽性,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中往往扮演着与自身身份差别悬殊的角色,言行与现实中判若两人,当发生角色认知错误时,容易引起人格障碍。第五,不良情绪释放引起的行为不当。网络是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不同的文化、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充斥其中,由于大学生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他人影响,利用网络隐蔽性的掩护,将现实中的不良情绪转移到网络,对他人进行谩骂、诋毁,甚至出现利用“黑客”技术攻击他人等违法行为。

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含义。广义指利用信息技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模式、内容、方法、理念及途径进行创新,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狭义指采用网络的方法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特点。A.网络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B.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和被辅导者两者之间的地位更加平等。C.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被辅导者的主动性。D.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多元化。

4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第一,利用校园网进行网络宣传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利用校园网资源、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净化网络环境、广泛宣传教育,有意识在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第二,依托信息技术,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PPT、音频、视频、网络交互等多种形式,更加直观、形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应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式更加灵活,学生选择上课的时间也更加灵活,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更加便捷。第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方便跟踪管理。在新生入学时,要对全体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数据库,有助于及早发现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及治疗,并进行跟踪管理,第一时间掌握该学生的学习、心理及人际关系状况,确保学生安全。第四,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建设。应加大资金和专业人员的投入,完善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如:心理咨询、心理测评、沙盘游戏、心理拓展、情绪治疗、心理调节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同时拓展网络咨询的渠道。目前由于大部分人对心理咨询认识有误解,认为去咨询的人就存在心理疾病,造成有些学生虽然想去咨询心理问题,但怕别人知道而不敢去咨询的情况。所以要求心理咨询工作者要创新工作思维,拓展咨询渠道,开通QQ、微信、校园讨论专版、留言簿、电子邮件等多种网络咨询渠道,帮助那些想做咨询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更加全面真实地做好心理咨询。第五,建立学生互助的信息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团体的作用,使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更加及时有效。高校从事心理健康的工作者是一个很小的群体,很难全方位、及时地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倾向,要充分发挥学生团体的力量,尤其是班级学生干部,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倾向,须利用信息技术及时上报,从而更加及时有效地防治心理健康问题。

5结语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路径,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依托信息技术,拓展渠道,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完善的人格,更好的适应社会,健康成长。

作者:王琳琳 单位:开封大学

参考文献:

[1]章成斌.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面临的挑战[J].教育探索,2005,(02):34-35.

[2]黄春丽,张文超,张浩男.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8):47.

[3]傅彩云.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思路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1):100.

[4]郭滨.信息化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J].赤子,2014,(13):165.

[5]周伟,赵岩,左振鹏.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平台模式构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35(06):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