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时间:2022-10-25 08:31:28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厌学、逃学等极端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知识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地成长。

一、挖掘思想品德课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只是把教材当作授课的基础,侧重于对学生知识内容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点,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渐提高。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学会拒绝》一课时,教师可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拒绝身边的诱惑,也可以采用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在讲解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用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教师也可以在讲解课堂内容之后,讲述身边的诱惑,从而调动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抛出问题:“同学们每天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东西诱惑我们,导致我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情况,进而为讲授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学生成功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充足的自信心,才能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懂得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讲授思想品德课本知识时,穿插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有勇气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勇于迎接挑战。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要求教师把这一过程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将具体的思想品德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时,可以如下导入: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比较突出,但是他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偶尔出现逃避的情况。有一次他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时候他非常沮丧,选择了逃避,认为所有的人都不理解他,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他采取了一种消极的态度,最终造成了辍学的局面。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假如你是这位同学,在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时,你的选择是什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采取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自信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勇敢地迎接挑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需要教师不吝啬对学生的赞赏,用赞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战胜困难。就学生而言,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都可能改变学生的命运,所以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这一点,尽量通过教师的努力多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失去的自信,进而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佼佼者。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实践活动相结合

思想品德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并不能完全掌握思想品德知识的具体内涵。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具体的行为结合起来,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背诵条条框框。面对这样的要求,教师需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充实到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知识中来,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时直接联系生活实际,在思想品德活动中感悟所收获的知识。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依据思想品德教材上的具体知识编排情景剧,让学生直接担任情境中的角色,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自己的信心,健全自己的人格,在情境中感受团结与合作的力量,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杨春梅 单位:前郭县哈萨尔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