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题的设定

时间:2022-10-25 08:21:44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题的设定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主题的选择决定着课堂的实效性。好的主题把课堂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既吸引学生,又激发思维活动。鉴于此,文章对如何确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题;设定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的是借助团体动力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包括完善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开发自身潜能。因此,教师备课时的第一关键是心理成长主题的选取。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合适的主题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乐于投入课堂活动,参与讨论,进而达到升华课堂的效果。目前的心理活动课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要选择教材或主题来上课,这给心理教师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但也要求教师要有更强的辨选能力。那么,如何确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题呢?

一、专而精

心理健康课的主题应是专一、有针对性的,灵动但不盲目,尽量不在一节课中出现多重主题,否则教师在备课时会目标不明确,实践中也会出现课堂脱节的现象。笔者曾上过一堂“生命启航感恩同行”的市公开课,由于刚当母亲,笔者对这一主题深有感触。笔者认为,生命来之不易,感恩是主线,珍爱生命则是对母亲的回报。于是设计了“感恩生命”与“珍爱生命”双线并行,在暖身活动中安排律动入场,护蛋体验,让学生感受母亲怀胎十月的艰辛及生命的易碎。在“感悟生命”环节中设计:①质疑揭题———我从哪里来;②生命探源。在“感念母恩”环节中设计:①母谈孕事忆苦思甜;②精灵问世幸福瞬间(照片);③真情告白心灵碰撞。活动至此,学生心灵的“情”弦已被拨动,情感的洪流已达到高潮。为了把“保护生命”这个主题同时推进,笔者设计了第四个环节———“守护生命”,以及第五个环节———“爱在升华”的两个活动:换位游戏、激情宣誓,再次把两条主线链接到一起。双重主题的设置实属不易,笔者虽在过渡语上下了功夫,详案水到渠成,无缝链接,但真正进入课堂教学,问题一下子就放大了。有人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学生的吸收能力有限,一堂心育课只要能收获到一个显著的效果,就算成功了。而笔者设计的这堂课打算同时实现“感恩生命”和“守护生命”的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的同时又要学生学会保护生命,结果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后来笔者进行二次重构,把“守护生命”放到另一课时,对一些细节也重新整合,结果在市赛中喜获一等佳绩。汉代刘安说:“逐鹿者不顾兔”。一堂心育课目标专一,内容逐层推进,定可达到目的,不至于顾此失彼,从而做到专而精。

二、小而实

一节课要避免主题范围过大。许多心理辅导教师在确定主题时,没有认真考虑主题的范围和课堂容量。主题范围大了,教师可选择的内容、形式也就多,容易走入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的误区,导致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辅导任务。笔者曾听过一位新教师的素质课“情绪万花筒———喜怒哀惧”,一堂课40分钟,常见的4种情绪都要渗透,教师带着孩子一一分辨,还未深入探究这种情绪及如何化解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急着去了解另一种情绪,结果在下课钟声响起时辅导任务还未完成。如果这位教师能缩小主题的范围,如“愤怒来敲门”“将快乐进行到底”,一节课一种情绪,从“认识情绪”到“合理调控”,再到“巩固强化、拥有健康快乐的情绪”,一课一得,那么,学生在每次活动过后都能“拨开云雾见光明”。

三、近而深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其行为表现也会不同。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明析他们的认知水平、困惑及其共性与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密切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做课前调查,或根据学生来信选题,都是了解学生的好方法。例如:通过课前调查,笔者得知刚入学的新生面临新环境及新的学习状态的适应问题,于是设计了“我是小学生啦”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我是小学生了,我会……”教师耐心地挖掘、引导,那么,学生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将自然地被催化和升华,从而催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又如“朋友,别让误会使我们分开”是针对“悄悄话”信箱中朋友之间因为误会导致友谊破裂的问题。这时教师有必要对同伴交往的技巧进行辅导,使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我反省和沟通,以恰当的方式来处理误会。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心理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要静下心来潜心研究,积极寻找切合学生的“专、小、实、近”的辅导主题,审时度势,将课程设计得更合理、科学,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倾心竭力。

作者:周梅芳 单位: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霍宁.关于心理活动课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2):21-22.

[2]齐建芳.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