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6篇

时间:2022-10-24 04:08:39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6篇

第一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足与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大高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学生抗压能力,合理、有效的解决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增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在心理健康工作的摸索道路上,取得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不尽人意。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校为培养21世纪积极健康向上的新青年,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在高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出现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1.高校师生没有科学认识

“心理咨询”的真正内涵,部分师生甚至误解“心理咨询”以至于产生偏见。以三峡大学为例,接近70%的师生认为心理咨询是面对有问题的师生,对心理咨询业的真正内涵不甚了解,导致师生群体在爱情、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下,遇到心理障碍时不会主动积极寻求帮助,以至于各大高校抑郁症、自杀、辍学等案例层出不穷。有部分学生不愿选择面对面的方式心理咨询,原因是他们不想被所谓的“歧视”眼光看成“问题学生”,内心极度自卑,不愿正视自身的心理障碍和过高的心理压力,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对心理咨询业的不科学的认识和久而久之对心理咨询产生的固有的偏见。

2.各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形式化的倾向,片面追求只为工作而工作。据了解,各大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及相关组织和单位,并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三峡大学为例,学校设有一个心理咨询点—心理咨询室,学生社团有三峡大学心理委员联合会,各大宿舍院区设有心语聊吧,各系各班都有学生干部心理委员,从老师到学生建立起一个体系全面的心理咨询网。但是当仔细评估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不难发现,活动普遍出现形式化和片面化。比如心理委员联合会每年定期举行的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只注重活动本身的开展,年复一年,活动本身并没有与时俱进适应师生的需要,从而广大师生对此不主动、不参与不过问,活动本身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此外,定期举行的团体辅导只注重选择学术方面优秀的学生主持,从而造成了参与者内心的不平衡甚至自卑心理,从而造成团体辅导成为优秀学生的施展舞台,让真正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更加的极端化,使学生之间的差距日趋明显。

3.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不完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很多高校只是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纷纷设立心理咨询室,但很明显存在着机构不完善和缺乏专业性等问题。以三峡大学为例,全校共有师生27000余人,但心理咨询室每次仅能接待2位咨询者。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以兼职人员为主,兼职人员主要来源于各学院党员群体、班干部心理委员以及社团组织心理委员联合会的会员。兼职人员对心理咨询相关工作不甚了解,缺乏专业性、科学性的认识,欠缺实践经验。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多为兼职老师,工作繁忙,实行轮流值班制,很难针对性的、专业性的解决学生问题,不易融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由于缺乏专业性的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心理咨询方式多为面对面交流、倾听,心理咨询方式单一,结构简单,很难让咨询者敞开心扉交流,与咨询老师之间建立信任感。

4.心理咨询主要是以治疗为主,缺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问题。调查显示,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以及心理疾病成了各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高校师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工作成为其附属品。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不是以发展的眼光预测将要出现的心理问题,缺乏预防性。例如,当学校发现师生间有抑郁症的倾向时才采取解决措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达不到根治的效果。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越来越普遍,大多数只是以治疗为己任。片面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却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主要任务是引导人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反馈效果不尽人意。

二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建议

1.引导全校师生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心理咨询,消除对心理咨询的偏见。首先,高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在人员、经济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与鼓励,只要校方首先高度重视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才会进一步带动师生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关注与信赖。其次,加大力度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广大师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只是针对心理障碍者,而是日常生活可以倾诉的、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消除师生心中认为心理障碍者就是精神病患者的偏见,才能让心理咨询成为生活中常用的解决心理疾病的方式。最后,高校老师作为师长,不能仅仅只是呼吁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心理咨询求助,而是应该以身作则的参与进来,为广大师生树立正确面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好榜样。

2.与时俱进、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和模式才能更好地了解求助者内心实际情况,近而有效性的舒缓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首先,各大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建在线心理咨询聊天空间,积极配合学生不愿“亲自登门”的间接咨询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掌握高校心理趋向,真正了解广大师生的内心需求以及心理困扰,以便及时的、有针对性的给出合理性建议。其次,丰富心理咨询方式。把心理咨询从室内带到室外,改变传统的心理咨询方法。走进师生了解的、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而不是以往的小房间、白开水、纸和笔的单调模式。

3.完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加强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比较晚,缺乏经验,但是在长期的探索中我们不难发现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以及专业人才甚为重要。首先,各大高校从硬件上要全面设立咨询室、辅导室、休息室以及档案室等场地设施。其次,从人员分配上看,高校应该安排专业人才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而不是采取兼职老师、辅导员和学生,变兼职为主为专职为主、兼职次之。

4.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心理咨询问题,把对象从个别扩展到全体师生。心理健康教育首要任务是帮助师生积极主动的对待生活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次要任务是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障碍。各大高校应该以“发展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补救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为辅,提升师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原则,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全面的、广泛的带动全校师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有效的避免抑郁症、自杀等诸多悲剧的发生。

5.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中国古代教育家墨子的“素丝说”主张环境即教育对人性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正确的、有效地、科学的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才会逐步引导学生学会乐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缓解心理压力,避免心理疾病的产生。此外,西方伟大的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也进一步证实了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据调查显示,当任课老师把生活压力、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会影响学生上课心情,严重者产生逆反心理、厌学情绪,这种情况下极易引发心理问题。由此无论是高校各级领导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避免将负面情绪带入课堂。此外,建立起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社会次之的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力量,将有助于营造和谐生活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作者:向巧利 陈冬梅 田贞珍 胡晓琼 单位:三峡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心琦.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2]李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7(4):666-687.

[3]汤耀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第二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1前言

当前由于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引发的恶性事件频繁发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刻不容缓。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心理教育重点已经发生了改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时代背景,改革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2大学生心理危机概述

心理危机就是指人们在心理状态失去平衡的状态下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人们内心的矛盾得不到有效的调节,从而引发人们精神失常或者情绪崩溃的状况。一个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遭遇变故等均有可能引发心理危机,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就当前的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过分的关爱,自身独立性不强,缺乏社会上需要的合作精神,过分关注自己。当这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进入到社会中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对社会压力的不适应,如果这种不适应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将会很容易产生心理危机,任其发展大学生就有走向歧路,甚至自杀的可能。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突发的变故。火灾、水灾、空难、交通事故等都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平静的年代,一旦遇到这些不可抗力造成的灾难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2)家庭因素。学生家长们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而是长期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智力教育方面。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如果学生的家庭不完整,缺少父爱或者母爱的学生长大后常常具有一定的心理阴影。(3)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在很大的层面上决定了他的心理状况,人们无法改变客观事物,但是却可以通过自己的思想来影响自己的心理。就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经济问题、感情问题等等。如果这些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因素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对大学生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弊端

3.1教育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教育形式单一就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高等院校在为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时候往往以课程教学为主,学生在心理教育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机会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在面对心理健康教师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距离感,不能完全将自己的心扉打开。传统的教育形式又无形中给大学生带来一种压迫感。而心理健康教师又常常从宏观心理教育方面为学生讲解心理知识,这些知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学生会在无形中感到心理健康教育不过是泛泛而谈,根本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而心理健康教师也不会主动地找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将会导致教师不知道为什么而教、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状况。当代大学生由于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大学毕业后又要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所以一般来说,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师应当深刻地认识到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是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制定出合乎学生自身心理状况的教学课程和目标。

3.2教学效果一般

从高校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来看,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并不满意,高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笔者设计的调查问卷中,不少学生表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其他专业课程并没有什么不同,上课方式也大体一样,并没有觉得心理健康课程有什么特别的用处。一些学生表示比较喜欢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为在这种课堂上可以听教师讲的故事,并且课堂氛围也比较轻松。但是,同时也有不少学生表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自己的实际情况差距太大,并不能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3.3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不足

在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师数量的不足大大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就我国来说,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时间比较晚,心理健康教师多是半路出家,从其他专业改派过来的,其专业性自然大打折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时间较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也严重地制约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3.4心理健康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心理健康评价体系就是指对教师在一段时期内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教学成果作出的有效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总结,也是教师查漏补缺,认真开展下一步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当前,不少高等院校所制定的心理健康评价体系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高校心理健康评价体系应当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来综合评价,但是不少高校常常缺乏定量评价。一些高校缺乏心理健康评价体系的制度保障,高校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开展学科建设,最后却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无疑是虎头蛇尾。

3.5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力度不足

一些高校并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给予明确的定位,导致心理健康教师不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心理健康教师应当得到有效的心理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不受重视,导致心理健康教师的定期培训和考核得不到有效的实施。造成这些情况的关键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欠缺,高校对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4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策略

4.1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为了使得高校心理健康能够稳定持续地开展下去,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高校可以从改进心理教育课程、增加活动宣传等渠道着手拓宽教育渠道。比如,在心理教育课程方面,教师应当同大学生们积极地进行沟通,以朋友的身份去倾听大学生所面临的苦恼,为了在整个校园中营造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心理健康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开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要得到大学生们的认可,心理健康教师应当从改进教案入手选取那些贴近大学生真实生活的案例为学生们讲解,让大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高校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并能够从中获取正确的心理危机应对方法。

4.2发挥心理社团的重要作用

不少大学生在情感和学业问题上倾向于向同龄人倾诉,只有当自己的心理问题过于严重的时候,在不得不去看医生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向心理医生倾诉。所以,同龄人能够比较及时地了解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同龄人却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当大学生倾诉给同龄人的时候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指点和帮助。高校根据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大学生群体中设立心理社团,社团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亲自指导,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力量。相对于教师,大学生们对他们的同龄人更加信任,更容易敞开心扉。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好坏。所以高校应当特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水平,敦促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到学生的真正心理健康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相应的计划。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高校师资队伍力量。高等院校应当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从人才引进着手一步一步地建立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体系。

4.4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1.为高校教育评价体系制定出制度保障。2.选择合适的评估人员。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所以要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评估者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专业素质,除此之外还需要熟悉科学评估流程,能够熟练地运用评估工具。出于公正性和公平性的考虑,高校可以邀请第三方心理咨询机构来开展评估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评价包括效果评估、教学评价和社会评价三个部分。其中效果评估部分可以由学生评价和学生心理测试两个部分组成,确保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4.5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力度

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的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度宠爱导致不少大学生缺乏环境适应能力,面对社会上的困难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高校应当重新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力度,切实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总结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发展,必须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令人欣喜的是,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开始重视起来,就实际情况来说,大规模、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当从多方面着手,在尊重学生独立个性的前提下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作者:赵乐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参考文献:

[1]王丽荣.心理、道德教育的文化智慧[J].教育科学研究,2010(6):48-50.

[2]裴静.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0):61-62.

[3]王丽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略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1):40-42.

[4]许黎黎.以课程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5]黄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J].才智,2012(20):105.

第三篇: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快的进步,但是随着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新的形势给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也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了巨大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只有认识到网络心理教育的重要性,逐步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构建网络心理教育平台,才能使网络心理教育充分发挥出作用,然而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并不是很理想,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及问题

1.高校没有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研究。随着近年来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普及,网络科技逐渐融入到社会各领域当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而大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因此网络科技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但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高校并没有充分地利用网络科技环境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指导,而仅是片面地考虑到网络对于学生心理的不良影响,而继续沿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从而导致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很大的进展。然而网路科技的发展确实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网络科技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一些不良信息也利用网络进行快速传播,这些不良信息确实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网络发展还有是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优势的,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从而充分地利用网络发展的优势规避其劣势。

2.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于防治工作。在高校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多内容是关于心理疾病预防的,比如说: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上,大都是关于心理压力以及心理障碍等调适与指导的内容,很少有关于心理发展性的内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较为片面的理解,把心理咨询与治疗当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心理障碍性问题,另一种类型是心理发展性问题。在所有学生当中出现的心理障碍性问题的是非常少的,而学生的大多数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发展性问题上,因此,高校更应该侧重于发展性心理健康指导,从而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主要的教育目标,进而发挥网络心理教育的功能,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3.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影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实践性较强的工作,这就需要心理指导教师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专业的技能,尤其是在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指导之时,还需要教师具有熟练的网络操作技能,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指导,但是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并非专业的人员,而是思想政治教师、医务人员或者是其他专业的教师所兼任,这些教师既不具备较高专业心理学知识,而且心理指导的技能也不是很丰富,导致心理健康指导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高。

4.没有对网络信息进行筛查监督。随着网路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很多信息是由个人所提供,而且没有专业的机构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导致很多信息都出现失真的情况,特别是网上的心理测验内容,有些内容没有经过特殊处理,最终的测试结果可信度不是很高,但是却很容易对测试者造成心理影响,并不利人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低的大学生,受网站心理测试影响,会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只注重资源建设,而并没有为访问者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不利于网络心理健康指导的顺利进行。

二、改进策略

1.树立先进教育理念,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高校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目前大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的时期,并且他们的接受能力非常强,但是他们社会经验不丰富,辨别能力相对较弱,某些有心人可能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传播一些不良的思想内容,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高校要不断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实施正确的引导方式,从而使学生的辨别能力得到提升,增强对不良的信息的免疫力,主动避开网络垃圾。同时高校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并形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扰,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构建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高校需要加大网络平台建设的资源投入,给予必要的硬件支持,这也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同台构建的基础条件。另外,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构建丰富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专题部分,设置的内容主要是当前学生比较关注的心理问题,高校可以聘请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丰富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授,并制作成视频到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并能够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些技巧,从而能够在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时及时自主解决。第二,是基础知识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是一些实用的论文或者是一些案例故事,还可以是一些相关的课件以及网络上的资源,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有针对性获得知识。第三,网络心理测试系统,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学生心理状况,并要汇总学生测试的数据进行归档整理,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人格特点、情绪变化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指导。第四,交流讨论区,学生可以根据关注的认定问题进行讨论,可以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看法,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能适应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发展需求,实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较高的素质能力,才能实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网络心理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网络心理教育中能够采取较为先进的技术以及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教学资源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从而使教学的效果能够得到提升。其次,心理指导教师需要具备专业心理教育知识以及技能。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网络教育环境更加复杂,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心理教育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才能根据学生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新的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精神。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革新,不仅能利用网络课堂,同时要充分地利用在线讨论方式,更积极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促使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顺利地进行。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能够充分地利用高校的各种教学资源,设计创新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可以从预防性的心理教育改革为创新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推动传统网络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力度。这就需要高校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培训的力度,并要构建网络交流平台,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另外,高校还可以完善各项激励措施,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而充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队伍。

4.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首先,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并要加强管理,加大网络信息的筛选力度,并要以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建设的高地,避免学生接触到错误以及消极的思想在网络传播,从而充分地发挥网络优势。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观念指引,促使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辨别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减少不良思想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总之,在网络环境下,需要利用网络辅助工具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传统的心理教育也不能被忽视,要促使网络心理教育与传统心理教育相互结合,这就给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树立先进教育理念,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构建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加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并要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充分发挥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作者:冯益斌 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与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丁远,高娜娜.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

[2]刘超.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

[3]侯勇.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10).

第四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学生在高校期间,可以说是学习知识最为专业的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将更加的具有专业性,在专业领域内的教学也更加的深入。但人的行为是由思想、心理和性格决定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则正是针对学生的内在性格进行教育和培养,以让学生可以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也是现代高校学生较不足的地方。而多数高校的教育教学都忽略和轻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的重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视度问题。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可以说学习的内容是最为专业和深入的阶段,因此多数高校的教育教学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而对于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就有所忽视。其中的重要原因为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特别是在工作初期,专业理念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尤为重要,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工作效果和初期发展。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影响初见引起的各领域的重视。知识是力量,而如何运用这种力量则更为重要,而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直接决定了高校学生在未来生活中如何运用知识力量。但多数高校仍然把教育教学的目标放在毕业率、就业率等方面,忽略了学生未来长期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存在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学生对于两者的理解和认知。很多高校学生本身并不在意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而两者在教育教学中原本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政治思想,而思想政治教育又可帮助学生改善自身的心理问题。但因为部分高校学生并不在意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根本问题直接影响了两者融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和老师在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时,并没有针对两者存在的优势和缺点进行科学的教学分析,制定合理而有效的融合教学方式,只是单纯的把两者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但实质上两者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仍然是分开教学,并没有达到利用自身的优势弥补对方的不足的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科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的设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开始,也是两者有效教学的重要开端,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提前做好教学分析和教学研究,针对学生的需求、社会未来发展,两者教学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而这里的教学目标应分为长期和短期的教学目标。长期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是最终的教学目标,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后,学生的根本改变。短期的教学目标则是学生每一次学习的收获,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效果,包括:存在的问题,问题解决的效果。以不断实现短期教学的目标,来确定两者是否真正的融合并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融合的方式。想要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最主要的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首先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感到学习无兴趣以及没有实际应用的机会。而通常人们在思想政治方面出现问题,往往是心理因素所造成的,针对这方面可结合实际的事例来进行综合教育。事例的选择可是现在学生们所关注的话题、时事,也可是近年来所发生的受到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或是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然后以心理健康问题为引入,探析其中的思想政治问题。通过以实际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为教育媒介,可令高校学生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三)注意事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虽然都属于人们思想意识、心理情况范围,但思想政治主要是以中国国情为核心,而心理健康更多的属于心理学范畴。心理学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虽然近年逐渐受到国内教育领域的重视,但因为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两者在融合教育时仍有需要存在的地方。如:在利用心理学干预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时,应以中国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未来的工作环境为基础,而不是照搬国外的理论。另一方方面当两者融合教育时,应是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如:不同学生因性格不同所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以及对于思想政治的不同看法和观点,而不是以思想政治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为核心。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作为教育教学领域的一线工作者,自身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效果。因此针对两者的特殊性,不但要求教师拥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用较强的综合教学能力。包括: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心理分析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但多数教师在综合教学能力方面都有所不足,因此校方应为教师制定相应的培训,针对不同教师在综合教学能力方面的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最有效的利用教学时间。同时定期举行研讨会,各专业教师可相互交流彼此的教学经验,以此作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教学资源。通过提供全面的学生个人信息,可了解到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真是两者融合的重要依据。

三、结语

人的心理和思想是最为复杂,最为变化莫测的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一方面是为了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了考虑,这就需要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相应的研究,以保证两者融合的教育教学可以与时俱进。

作者:王海军 单位:西京学院行健书院

参考文献:

[1]赵士兵.试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2]余秋梅.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年03期

第五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一、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式大于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还不够规范。目前,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观念落后,认为开展心理咨询就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仅凭经验、热情和想象开展工作,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大,还有的高校为了显示对该工作的重视,纷纷加大心理测试的力度,忽视测试结果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为测试而测试,为建档而测试,为应付检查评比而测试。这种形式化的教育掩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不但没有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反而导致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反感和抵触情绪。

2.教育偏离主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还不够系统。工作实践中,部分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划等号,教育者思想意识上往往用德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问题、品德问题,以传统的优劣标准来判断学生,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3.以矫治为主,心理健康教育前瞻性还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的心理全面和谐发展,即首先着眼于发展全体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发展的理念,仍以解决少数学生己经出现的心理疾病为己任,因而出现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

4.实用性不足,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还不高。有些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给予一定课时和学分,教学方法上采取的是专业学科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大多是按照课本进行传统备课,上课过程中表现为过多地给学生传授心理学概念、原理等心理学知识,注重其系统性,而较少或只简单介绍应用性知识和方法,忽略其实用性。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滞后。受文化传统影响,人们对个性心理品质问题的关注、认识、研究都不够。一般人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这种世俗的眼光使得部分有心理咨询愿望的学生对心理咨询敬而远之,有的学生价值观念还停留在传统保守的层面上,担心去心理咨询而被扣上“不正常、有问题、有心理障碍”的帽子,因此他们求助对象多是身边的同学、朋友,而不是陌生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咨询服务人员。

2.传统教育模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束缚。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注入式”、“填鸭式”讲课方式被带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学生接受的是一大堆枯燥的心理学名词、理论,而真正能运用到自己身上的所剩无几。另外一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兼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们受自身专业的束缚,往往将心理健康教育演化为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要求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极为贫乏,往往出现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3.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得不到保障。目前,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层面,误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行了。学校愿意花几十万、上百万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甚至花几十万举办一台晚会,但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却往往舍不得投入,心理咨询室简陋,心理测量软件、硬件落后,不能及时更新,网上咨询徒有虚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们也只好走形式,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另外师资力量缺乏,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也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障碍。

4.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全面的发展规划。目前有一部分高校还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到学校工作应有的位置,还没真正意识到这一工作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于是出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忽轻忽重的现象。出了问题大家都感到重要,平安无事时则可多可少,使得本应常抓不懈的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围绕高校安全稳定状况的临时性工作。如果各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能得到及时的、科学的指导,有明确的发展规划,那么就可以避免很多误区,大大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及途径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规划和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宗旨和目的在于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应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抓紧抓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信念和态度。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心理问题突出才要开展的工作,也不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工作,而更多地是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和发展为宗旨,最终达到维护和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采取教育为主、治疗为辅的工作模式。在落实中高校应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得到顺利发展。

2.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目前很多学生仍然是传统的健康观,尤其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验的第一反映是“看看是否有病”、“有没有不正常”,他们往往把内心冲突、挫折、紧张、压抑、自卑等看成是病态心理,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有害的。目前部分心理咨询中心门庭冷落,实际上并不是学生不需要,而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想去而不敢去,害怕贴上心理障碍的标签,害怕投来异样的目光,因此仍在犹豫和徘徊的边缘挣扎。高校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通过宣传、演讲等途径让学生明确新的健康概念,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教育,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完善自我的一种途径,积极参与学校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加强课程改革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与体系。当前各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院校还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了教学计划,但部分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还跟不上时展的需要,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有必要加大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力度,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注重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和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为学生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及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异常现象。

4.努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首先要建设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高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纳入培养计划,各高校都有一支较成熟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与学生接触多,最易发现和掌握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高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这支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另外经费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举步艰难的“瓶颈”问题,必要的投入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物质前提和保证。各高校每年拨一定专款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应有的调研费用以及购买书籍、宣传品、工作人员相应的待遇,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有效发展。

作者:张海波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燕,谢钢.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高校教育管理,2011,01.

[2]修涛.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9.

第六篇: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并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基础目标。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中,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和国家迫切需要的力量。而这类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专业素养,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专业能力进行全面指导和培养。在对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教学的同时,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培养也同样重要。下面就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素质培养

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些现状不仅是社会教育体制的不健全体现,也预示着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主现今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内容缺乏感染性和说服力,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充分,导致教育方向和教育思路产生偏差。同时,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全面的认知,在这方面得到的专业知识也较不全面。从而造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和各系统的研究联系不够紧密,导致系统失去功能性,教育模式也发挥不了积极作用。总之,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二)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内容不够全面。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够深入,造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较片面,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置不能切合重点,起到直接的教育引导作用。大部分的教师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作为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型的理论依据,将心理问题作为现实依据,实质上这种观点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性认识。由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即使在高校校园内普遍开设有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等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学科,但是对其教学内容的本质并没有太多的研究和阐述。教育内容比较片面,缺乏说服力和引导性。

(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心理教学并不意味着单纯的思想教育和理论教学,任何一种教学如果缺乏实证教学方法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知识对过去的案例进行总结进行教学,并没有对现阶段的大学生心理进行深度研究和理性思考。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开发学生潜能的切实有效的方法。教学内容的片面也造就了大学生出现某些心理健康问题时没有警觉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学校应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走向积极方向而寻求正确的教育方法,并不是以治愈心理问题为主要方法,应该以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为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改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理念。面对单一的教育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充分,教育效果也不达标。因此,我国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于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惑、心理障碍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还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新阶段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舆论压力和心理压力都比以往时期更加大,所以大学生心理教育模式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创新和思考。

(二)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深入研究。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研究成果。系统性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引导思想教育。我国应该开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研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压力根源、心理健康标准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并且把“以治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转变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教育目标。把对学生心理健康针对性的引导,转变成为,开导大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努力的学习精神,从而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三)与时俱进,倡导大学生应对实践挑战。随着我国对人才量需求的日益提升,对人才质量和人才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这无疑给现代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应该对当今社会形势以及大学生应该面对的社会问题进行详细阐述,让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对将要面对的社会有真实的了解,减少大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为以后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前做好心理防备。现今的社会不仅要求大学生有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更要有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对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领域应该不断拓展,对教育思想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三、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对学生还是对社会都是相当重要的。心理健康是塑造一个健康、健全和积极人格的必要条件。高校在帮助大学生掌握有效的科学方法的同时,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使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生活和参加社会活动。高校在教育大学生预防心理疾病的同时,也要向大学生传授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从而全面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防御问题、调适问题和治愈问题进行科学引导。随着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必将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加之,国家和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校必将形成一支专业能力过强、上岗技能较高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专业队伍的发展和健全也预示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性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教育模式的片面,教育成果研究的欠缺和教育理念的陈旧。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解决。新时代的社会需要新型的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为优秀人才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我国高校必须对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和人才的发展。所以,各高校应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系统性研究,找出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实质性帮助。

作者:胡子英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江立成,魏婷.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6.

[2]许之屏.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5:113-116.

[3]白莉.我国高校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浙江体育科学,1999,0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