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建构

时间:2022-03-04 08:37:46

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建构

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建立起符合校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来。从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咨询、辅导员辅导制度、校园文化建立等各个方面努力,建立起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关键词: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构

一、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独立院校的有其独特之处。2003年,教育部下发8号文件对独立二级学院的性质和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及相关政策做出了明确规定。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国家规定,申请者要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并保证办学质量;合作者要负责提供独立学院办学所需的各项条件和设施,参与学院的管理、监督和领导。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进行教学和财产管理、招生和颁发毕业证书。由于这种立校性质决定了独立学院的所有经费都由投资方出,并且要自负盈亏。故独立院校与国家拨款投入的学校不同,在源头上就存在经费支撑不足的情况。那么,作为通识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源头上经费不足的情况。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大部分独立院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规模和实际效用都是很有限的,师资队伍更是欠缺。而另一方面,是独立院校存在大量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缺失。特别是近几年,高校大学生自杀呈上升趋势,大部分都是由于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而导致的悲剧。这种现象在独立院校中也普遍存在,有待解决。

二、独立院校大学生几个突出的心理问题

第一方面,学业问题。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是三本上线生,这些学生从智力和能力上与一本二本院校有一定的差距。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习的自主性也与一本二本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独立学院学生同样要经过四年的学习,通过各科的考试才能拿到本科的文凭。并必须通过学位课程的学习,才能获得相应的学位证。因此,从学业层面上讲,这些学生要背负很大的压力,要能够圆满的修完学分,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而他们入校的成绩大部分是很低的。这就形成了能力与学校的达标要求之间的矛盾。调查显示,很多独立院校的学生,因大量的科目不及格,有的中途退学,有的到毕业也没能修完学分,最终没能拿到学位证。学习的压力使得这些独立院校的学生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如:考试恐惧证,挂科后的忧虑症、强迫症等。这些心理问题,需要疏导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此外,在专业选择上,许多大学生为了顺利入学没有慎重选择自己喜欢专业,或者是无奈之下报考可以顺利入学的专业,有的是直接调剂的专业。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入学后,对自己的专业学习产生各种不适应,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在校学习期间,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丧失了进取心,影响心理情绪的稳定。第二方面,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人际交往包括交朋友和谈恋爱的等问题。90后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成长环境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各种问题。比如他们中大多数独生子女是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宽容和理解。他们强调个性,不喜欢统一,集体意识不强。这种性格在过集体生活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此外,恋爱问题也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一大难题。处于青春的他们渴望纯美的爱情,但是现实的因素种种,导致一些不可得的现象。如何看待恋爱话题,如何破解恋爱危机,也是大学生心理面临一个重要问题。人际交往中的这些烦恼和忧虑很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第三方面,就业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上世纪80、90年代的精英教育发展到现在的大众教育。高等教育普及化使我国每年产生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每年的毕业生都将一起涌入就业市场,产生巨大的竞争。加之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社会分工和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日益突出。独立院校学生又存在与一本二本院校学生去竞争的压力。因此,从入校开始,就业问题就困扰着大学生们。他们在对未来的不可知中,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再也没有上世纪大学生的轻松和浪漫情怀。往返于自习室和宿舍之间,使他们背负了更大的压力。甚至于大学生中间害怕毕业的心理严重。每年到毕业的时候,各个院校尤其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在巨大的压力与众多的因素综合作用下,普通高校就业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突出一点。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第四大因素(前三位分别是学习压力、情感困惑和人际关系)第四方面,社会适应问题。大学,是从家庭、学校正式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在大学里,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老师家长保护下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一个独立的人。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从小依赖性很强,要割断依赖的脐带,精神上要受到一定的冲击。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在入校的时候都是全家人出动送行。已经学习过一两年的在校生,在家庭与返校之间还经常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常常有女大学生出事的新闻出现在各大报刊网站上。已经成年的大学生,竟然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自我保护机制。使得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成为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必修课。还有很多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有的没找到工作或者工作找到不好的,依然在依靠父母,没有独立。于是社会上有了“啃老族”的称呼。在大学里,大学生们必须要经历这个过渡的阶段,才能成为社会的一员。社会适应问题成为困扰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又一大问题。

三、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

根据独立院校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建立起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咨询、辅导员辅导制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体系。第一,加强心理健康的教学活动。在独立院校中,要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两课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或者开设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建立起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有很重要的价值。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系统的学习,必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与心理咨询需要大批咨询老师不同,可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经费少,师资力量少,可以大范围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重塑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帮助他们完善人格,提升心理素质。第二,建立较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工作。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强有力的针对性,可以有效解决一些严重心理问题。独立院校必须要开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及时化解各种心理危机,避免悲剧的发生。大学生心理障碍一般要经历心理浮动、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三个发展阶段。如果心理障碍未得到及时解决,便会形成各种变态心理现象,这就出现心理疾病。如果通过咨询,得到及时心理疏导,就有可能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矛盾,化解危机。首先,要建立心理预防机制,防患于未然,在心理问题激化前解决。主要工作是心理咨询室要在定期开展心理问卷调查等活动,发现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重点咨询,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对在校生的心理现状要有科学的评估,和及时的预警。通过培训、咨询、开放日等活动,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让学生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心理动态。其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体系,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讲座,个别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方式,让独立学院的学生都能在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找到疏通的渠道。心理咨询要常态化、日常化,建立起比较规范的咨询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因此心理咨询工作在疏导学生心理疾病、解决心理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室能有效的指导大学生提高心理效能水平,完善人格,保持良好的心态,逐渐走向成熟。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辅导员辅导制度建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中,辅导员队伍的建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辅导员长期在一线和学生接触,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感情,与学生的交流起来比较方便。因此,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加强辅导员对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个很重要的方面。首先,要加强辅导员培训,传授辅导员最基本的心理专业知识,有条件的可以系统学习心理学专业。一支拥有专业知识的辅导员队伍,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强有力的战斗队伍。只有辅导员们都具备了心理指导的技能,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危机。其次,创设辅导员与学生交流制度机制。比如,一些院校规定辅导员每周与学生谈话次数,谈话学生人数等。鼓励辅导员积极主动的去找学生谈心,将许多学生的各种问题都解决在萌芽状态。这就需要辅导员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关心,也需要学院给予辅导员们相应的工作方面的关怀。最后,要把心理辅导工作贯穿在日常班级建设中。各班都应该增设心理委员这一班干部职位,把心理健康工作和其他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心理委员将心理健康的观念深入宣传,树立起人人心理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在班级活动中,加入重视心理健康的元素。将心理健康和体育健身等其他学生活动放在同一重要位置。建立起和谐向上乐观开朗的班风班貌。第四,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已经比较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开展了很多形式的选修课也教授学生们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作为独立院校,应该引进与学生数量相匹配的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在选修课中开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让学生能对心理学有个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的渠道。拥有基本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是保障自我心理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五,建立起积极健康活泼开朗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从物质文化方面讲,主要指教学科研设施,教学楼教室及图书馆等场所的建立,校园的绿化美化等外部环境。从制度文化讲,指独立院校一系列的校规校纪等。从行为文化讲,指校园教学科研等活动,学生活动,课外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从精神文化来讲,指学校特有的氛围,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心理气质,学风教风及人际关系等。独立院校应建立起符合自己实际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来,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健康的大环境,从大处着笔,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总之,面对复杂多变的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建立起符合校情得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来。我们需要建立起既能够满足独立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又能够在学校师资和力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之类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长效发展。我们应该从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咨询、辅导员辅导制度、校园文化建立等各个方面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稳定的校园。

作者:蔡丽丽 单位:武汉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变花.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5).

[2]申红琼.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中旬),2014-02.

[3]徐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原与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初探[J].人文论坛,2009,(3).

[4]冯艳琳.独立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J].甘肃科技,2008-01.

[5]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