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时间:2022-05-13 10:11:00

深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广西某医学院一、二年级332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法。剔除错误学号或无真实姓名等无效问卷,获有效问卷3191份(有效率95.9%)。其中男生951人,女生2240人;本科生1921,专科生1270人。

1.2方法

1.2.1测量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作为准则参照试验[1],并参照全国青年组常模对比分析[2]。

1.2.2调查方法应用

计算机软件测试,将个人测试结果存入相应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有关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SCL-90单项因子分及总分阳性人数

从单项因子看,抑郁阳性人数最少(7.55%),敌对性阳性者最多(28.52%),总分阳性人数21.00%(见表1)。

2.2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青年组比较

与全国常模相比,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尤其是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和焦虑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仅人际关系、偏执和抑郁低于常模(见表2)。

2.3男女生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除敌对性、偏执及精神病性症状外,其他各项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女生均分高于男生(p<0.05)(见表3)。

2.4不同层次学生间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在敌对性、偏执、抑郁及焦虑4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专科生均值高于本科生(见表4)。

3讨论

对全国大学生抽样调查显示,约22.8%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与调查某医学院所发现21%的医学生存在不同心理状态异常的结果基本一致[3]。此外,2002年对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结果表明16.51%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4]。

上述因素易诱发大学生出走、自杀等。本调查提示低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考虑与医学院校课程设置专业性强、科目分类细、理论及实验课时量大、课余时间少、医学生承受心理压力更大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尚表明医学男生与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男生优于女生。部分女生存在怯懦、多虑、敏感、情绪易波动等弱点,遇到问题缺少有效的疏泻方法,故女生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分值高于男生,而少数男生自我意识过于强烈,易对他人产生敌对、猜疑心理,故男生的偏执因子等分值高于女生。

另外,专科生心理状况比本科生差,推测主要原因在于专科教学内容虽减少,难度却增大;专科社会层次低于本科乃无形的压力;专科生缺少灵活选修人文课程的机会,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指导机会相对偏少。基于本调查结果,作者认为要充分认识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有效的师资力量,且心理健康教育中过于注重理论。而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心理学,教师应以通俗的语言结合复杂的心理学理论于教学中,不必让学生掌握太多的心理专业术语,否则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验的积极性。此外,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多种误区,如一方面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在客观上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功能,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将二者混为一谈[6]。再者,须认识到在心理咨询中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的本末倒置现象。忽视大多数心理健康但面临着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困扰的学生,重点却落在“问题学生”及其“关注问题”上,使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受到很大局限。

因此,应加强对医学新生的适应教育,并重视针对不同阶段医学生心理动向的主题教育。尤其应健全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或五级网络体系,全面、系统、科学而持续地开展工作;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有效防范恶性事件的发生及其不良影响;通过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以充分发掘和利用学生的自身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