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诠释

时间:2022-07-10 05:08:00

积极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诠释

一、相关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增强的环境下,大学生作为知识经济未来的创造主体,如何克服学习过程中消极因素的干扰,提高学习效率,成为社会关心的问题。积极心理资本这一概念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若将这一概念与大学生个人学习绩效相联系,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信会对大学生的自我完善以及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引导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

20世纪末,以Seligman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发起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运动[1]。积极心理学强调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积极情感、优秀品质和积极心理状态,以促进个体认识和发掘自身发展潜力,提升个人幸福感,增强团队和组织的效能[2,3]。

Luthans则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应用到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并提出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organizationalbehavior)这一概念[4,5]。积极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人的积极导向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心理力量的测量、开发、运用和有效管理,从而实现改善工作绩效的目标[4,5]。

2004年,Luthans等人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的框架下,提出了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简称心理资本,并将其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它包括四个核心成分:自我效能、乐观、坚韧性和希望[6]。

对于“绩效是什么”这一基本定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我们在这里采用较为广义的、可用于组织外的绩效定义。我国学者杨蓉认为,“绩效是指个人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结果”[14]。

研究证明,积极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薪酬水平、工作满意度及组织公民行为都有积极影响。比如,Peterson和Luthans(2002)进证明,希望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其管理的工作部门的绩效较高,下属的留职率和满意度也较高[7];Goldsmith、Veum和Darity(2002)证明了个体的自尊与其生产率和实际工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8];Larson和Luthans(2006)证明了员工的心理资本与其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显著正相关[9];仲理峰(2007)认为员工的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种积极心理状态,都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由此合并而成的心理资本,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10]。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是:第一、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希望、坚韧性和乐观四种积极心理状态,与大学生的学习绩效呈正相关。第二、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希望、坚韧性和乐观四者合并而成的心理资本,对他们的学习绩效有积极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和取样过程

本研究的样本由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8级的学生组成。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3份,有效问卷105份。

(二)测量工具

自我效能、希望、坚韧性和乐观四个变量采用Luthans等研究中的心理资本问卷进行测量。该心理资本问卷的中文版都在国内多种研究中使用过,且信度效度良好。其中,自我效能、希望、坚韧性和乐观四个量表分别由6个题目构成,采用从1到5的利克特量表测量,5表示非常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

心理资本的测量值由自我效能、希望、坚韧性和乐观四个变量的标准分相加得到。

大学生个人学习绩效采用每个学生大二学年的学积分作为测量标准。

本研究采用Excel、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三、测量结果

(一)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状况

对被试大学生在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各个维度值进行了统计,具体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总体上说,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以及自我效能、希望、坚韧性和乐观四个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都在量表中值3以上,说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状态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