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教学方法模式完善思考

时间:2022-04-24 04:46:35

物流教学方法模式完善思考

一、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物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物流专业的系统教学,中国的物流教学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应用于物流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在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中虽然引入了先进的理念,学习借鉴了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调整了课程部分内容,增强了实践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仅限于局部,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上还没有根本的变革,教学中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有效培养能力我国职业教育真正发展的时间还不长,职业教育长期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以学科和课堂为中心,制约了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把握不够,特别是在针对就业和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上脱节严重,也无法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各成一轨,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知识学习代替了职业教育的状况,使职业教育主要成为知识教育而失去了其应有的特征和职能。

(二)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传统学科型课程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课程开发周期长,教材编写时间长,学术色彩比较浓,相对封闭在职业教育内部或学校内,对社会生产实践的反应迟缓,知识内容没有与生产、服务一线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也不能及时反映生产、服务一线最新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的运用。

(三)专业基础课、理论课、实践课的机械分段排列之间越来越缺乏内在有机衔接与灵活配合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各门课程间存在重复内容,有的课程间缺乏内在有机衔接与灵活配合。

二、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管理一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现代物流业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中职物流专业应重在培养操作性为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管理人员,如仓库管理员、采购员、报关员、跟单员、助理物流师等。

(一)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根本任务看中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客观地讲,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教育部门和各中等职业学校,对中职教育的定位和根本任务已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中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依然存在三种值得关注的倾向:一是在办学理念上倾向于本校的学科建设,二是过分追求教师理论教学质量,忽视了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三是有些中职学校只做表面工作,校园文化很差,注重招生人数,不注重学生质量;在学生的教育上,素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更谈不上职业能力、综合能力培养。显然,以上三种倾向有着明显的偏颇。

(二)从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看中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中职物流管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育模式比较陈旧。“高知识,低能力”的现象根源于教育的组织模式。由于现阶段的专业教育组织模式尚未脱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因此,被教育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综合分析、解决能力,谋划组织能力,信息获取和知识加工能力更弱。

三、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本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基层物流行业岗位的综合技能与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和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为教学理念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本人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谈谈物流教学改革中的几点看法:

(一)实行“案例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1、“案例导入”教学模式改革可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运用物流案例辅助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应用的能力;第二种方式是运用物流案例组织理论教学,即采用实际案例组织和贯通能力体系,让学生学习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中职教育中理论“够用”的目标。2、现场教学、模拟操作和部分课程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改革主线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开发是职教课程规范的开发方法。在一些专业课程以及所有模拟实习单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任务、问题的提出为主线,采用分组讨论、现场教学、模拟操作的方式加以解决,达到理解、应用知识的目的。3、实行启发式教学课程教学中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采用情境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重视学生小组与个人学习活动形式的组织指导,学习过程变成学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校企合作,是解决高职教育资源的手段和措施,实质性落实就业导向

校企合作,能实质性落实就业导向,体现职业院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丰富人才培养内涵的重要内容,更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根本保障。通过校企合作给学生以充分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机会。积极建立实训基地,采用物流认识实习、现场教学等手段创造真实职业环境,有效延伸教学空间。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教学建设

与改革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必须“产”、“学”、“研”互为依托、互为支撑“,产学研一体化”成为改革与建设的最佳切入点和保障每学期及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厂顶岗实习、实训,在一线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指导下,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物流企业的现场管理,真正做到产教结合、工学结合,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中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

中职院校教师应成为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超的“双师型”人才。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要深入生产第一线,熟悉本专业的生产现场和作业流程,并能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以适应中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要求。

四、总结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物流教学要结合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基本规律与教学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物流教学体系,促进我国物流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

作者:柳杰工作单位: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