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提升方法培养

时间:2022-09-21 09:19:30

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提升方法培养

摘要:节奏意识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舞蹈演员不具备这种意识,那么就无法对音乐作品进行完美诠释,也无法有效满足人们对舞蹈作品的审美需求。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通过各种策略对学生的节奏意识进行培养。基于此,本文首先从舞蹈表现力、审美能力、身体的协调与平衡以及全面发展等方面对舞蹈教学中提升节奏意识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其次阐述了舞蹈教学中提升节奏意识的现状,最后从作品理解、形体训练、节奏训练以及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对舞蹈教学中提升节奏意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舞蹈教学;节奏意识;节奏训练

1引言

节奏是舞蹈表演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仅是其支撑点,也是它的灵魂所在。只有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将音乐和动作进行完美结合,才能够增强舞蹈表演的效果。但是从现阶段的舞蹈教学情况来看,在节奏意识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不仅降低了舞蹈作品的效果,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舞蹈教师应该增强对节奏意识培养的重视,并采取相关策略提升学生的节奏意识。

2舞蹈教学中提升节奏意识的意义

2.1提升舞蹈表现力

节奏意识可以让学生跟着节奏进行律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节奏和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学生具备了这种意识,那么就会对自然界中的各种节奏进行感知,不仅可以增强对世界的认识,也可以丰富自己的头脑,对各种声音及节奏规律进行探索,这样在舞蹈学习或者是表演过程中,就可以将作品内涵、节奏意识以及对世界的认知等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2.2提升审美能力

对学生的节奏意识进行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对各种美进行发现、感受,并将这些美有效融合在自己的舞蹈动作中,进而增强舞蹈作品的独特性与个性化,满足观众对舞蹈作品的差异化需求。一个节奏意识极强的人,会发现生活中各种动作的美,比如与人握手的动作、鞠躬时弯腰的动作、举手动作以及脚尖抬起动作等,并对这些动作进行创新,将它们的美和音乐节奏、音乐内涵等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创作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舞蹈作品。

2.3促进身体的协调与平衡

人们的肢体运动源于生产生活活动,并且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引导学生对肢体活动节奏进行掌握,可以增强舞蹈教学效果。由于舞蹈教学中的节奏和原始的肢体运动有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先培养学生简单的肢体节奏,其次再培养他们复杂的节奏感。舞蹈教学中的肢体节奏主要是利用肌肉、神经以及骨骼等的相互作用进行体现,对学生进行节奏意识培养,可以促进他们肢体节奏的表现,在增强舞蹈表演效果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身体的协调性,这对于舞蹈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舞蹈教学中提升节奏意识的现状

3.1学生缺乏对作品的正确理解

从现阶段的舞蹈教学情况来看,多数教师都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功训练,并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去关注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如果学生没有对音乐作品进行正确理解,那么就无法在表演过程中对舞蹈节奏感进行准确把握。特别是在现代舞教学过程中,舞蹈和音乐的关系非常紧密,如果缺少音乐欣赏能力,就不能对音乐节奏进行有效把握,降低了舞蹈的表演效果。由此可见,如果学生缺乏对音乐作品的正确理解,不仅会降低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同时也不利于对他们节奏意识的培养。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培养他们的节奏意识,进而提升他们的舞蹈成绩。

3.2学生缺乏形体、节奏等的锻炼

学生节奏意识与形体锻炼以及节奏锻炼等具有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时间比较有限,教师只对学生的专业舞蹈动作进行指导,并对他们的舞蹈特色进行培养,没有注重对学生形体以及节奏等的训练,需要学生在课后对这些形体以及节奏等进行自主训练。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并不高,因此也不会在课后进行相应的训练,进而导致他们在形体以及节奏感等方面存在一些欠缺,影响了他们后续的舞蹈学习。

3.3学生的综合能力较低

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而言,虽然具备一些舞蹈基础,但在舞蹈理论方面却存在一定的欠缺,再加上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也存在一些问题,进而降低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审美情趣。舞蹈的关键之处在于美,利用音乐、动作以及舞者等的有效结合,可以让舞蹈表演更加生动多彩。然而,如果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低,缺少一定的审美能力,那么就不会对音乐作品进行有效欣赏,进而对他们的节奏感训练产生不利影响。

4舞蹈教学中提升节奏意识的策略

4.1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要想在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节奏意识,就必须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正确理解,进而增强他们的节奏感。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音乐作品,并带领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在增加他们见识的基础上,也可以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进而对节奏感进行准确把握。其次,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根据作品进行相应的舞蹈训练,借助肢体动作来表达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进而培养他们的节奏感。最后教师可以将舞姿和音乐作品进行有效结合,用舞姿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把握。比如在《北京、北京》舞蹈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倾听歌曲节奏的变化,对歌曲中的音调进行感受。对于这首歌曲而言,虽然节奏时快时慢,但是整体趋于平稳步调,没有大喜大悲,也没有高低起伏,所以可以通过节拍对舞蹈动作进行有效控制,如同钟摆一样,虽然左右摇摆,但从不走偏。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品,在脑海中对基础舞步进行刻画。其次,教师可以将音乐再放一遍,并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增强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感受。《北京、北京》这首歌曲主要表达的是汪峰对当年摇滚风格以及自己所生活过城市的怀念,很多人都会被这首歌曲的歌词以及情绪等所感染,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首歌对人们在北京生活的孤独、艰辛进行了完美诠释,所以在舞蹈动作编排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添加一些头向下低以及双手环抱自己的动作,进而对孤独、无助的情感进行表达。另外,这首作品也体现了一种迷茫与困境中自强不息的情感,所以在表演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情感进行有效表达,如跪在地上的同时,双手向上托举,之后向右前方伸手,最后倒在地上,进而将内心充满希望却不堪现实打击的情感表现出来。

4.2注重形体、节奏等的训练

在进行形体训练时,一方面,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一些时间,督促他们进行舞蹈训练,进而增强他们的形体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舞蹈训练计划。对于舞蹈人员而言,如果没有对基本功进行有效训练,那么在进行舞蹈练习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学生有必要对形体训练计划进行合理制定,并对其进行贯彻落实,进而为后续的舞蹈学习奠定基础。在进行节奏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动作对舞蹈节奏进行感受,根据节奏快慢以及声音变化等对音乐进行感受,再将音乐和动作进行有效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节奏意识。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元素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比如可以对动物的动作进行模仿,通过轻声挪步、快速追赶以及伺机等待等动作,增强学生的动作节奏感。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当作伴奏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对音乐节奏变化进行表现,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节奏意识,也提升了他们肢体的协调能力。另外,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为学生留一些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根据音乐内涵和节奏对舞蹈动作进行自主创编。

4.3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舞蹈基础,同时也要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审美情趣等进行培养,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综合素质、审美情趣等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舞蹈基础,对二者进行培养与学习。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节奏感把握、舞蹈动作等进行指导,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引导他们进行改正。最后,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一些考核与比赛,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同时也可以根据考核或比赛结果,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而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调整。

5结论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舞蹈表现力、增强他们身体的协调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对他们的舞蹈节奏意识进行培养。对于舞蹈教师而言,应该对现阶段的舞蹈教学现状进行明确,针对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注重形体、节奏等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勐进.论大学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提升方法培养[J].艺术评鉴,2016(1):161-162.

[2]陈慧.节奏意识培养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才智,2016(16):148.

[3]王芷苏.节奏意识培养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19):164-165.

作者:宋星星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