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3-02 04:39:17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作为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地位非同小可,在云南本地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教学中,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又占据较大比重,旨在传承和发扬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较全面了解所学单元的背景常识、民族文化基础上,加以完成动作的模仿和学习,才能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要求和目标,使所学的动作更具其风格性、特色性,更具文化内涵。而在实践教学观察中发现,多数教师往往一味注重动作模仿,而欠缺了文化的灌输、方法的提高及细节要求,因此即便学生完成了动作却永远缺乏应有的风格特点、内在质感。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加强教师教学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就变得甚是重要。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教学方法

民族民间舞蹈是所有艺术类院校舞蹈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性质属于专业必修课。民族民间舞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据目前全国各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实际教学情况,大致包含四大民族(藏、蒙、维、朝)、汉族舞蹈及地方代表性民族民间舞蹈(各地区独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3个板块。在云南,各艺术院校舞蹈专业除学习四大民族舞蹈之外,本土代表性民族舞蹈板块比重较大,内容包括:云南花灯、傣族、佤族、彝族、哈尼族、白族、景颇族、傈僳族等,意在展现、继承和发扬云南瑰丽多彩、独具一格的少数民族文化。近年来,云南各艺术类院校大力挖缺、研究云南本土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探索其发展的新思路,已整理出部分适用于实践教学的少数民族舞蹈教材,相关的课程建设也逐步完善。有了发展方向,在实践教学中怎么教?如何教好?教学中该注重什么?就将是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26个民族中包含了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舞蹈种类丰富多彩、百花齐放,艺术表现美妙独特,文化价值深远浑厚。少数民族舞蹈历史悠久,经过人们世代相传到今天不仅还愉悦各族人们,而且还向世人传递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舞蹈成为了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是云南省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间舞蹈既有共通性,又各具风格,如:傣族舞蹈多显温柔婉转,女子舞蹈恰如流水般婉婉绵长,宫廷舞蹈端庄肃静,男子孔雀舞蹈稳健独特,正是傣族人民历史进程、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的真实体现;佤族舞蹈刚劲有力,无论是木鼓阵阵、还是女子的黑发飘洒,无不彰显出佤族人民与大自然融合的生命力量之美;彝族舞蹈中的踩荞动律、老牛擦背、老将拔刀、蜻蜓点水、蚂蚁上树等形象的舞蹈名词,正是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提炼,表达对生活热爱的真挚情感;哈尼族舞蹈中的芒鼓舞、棕扇舞、白鹇鸟表达了哈尼族人民对祖先、神灵的敬畏,对生活体验的感悟等。民族民间舞蹈用人类自身的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抒发情感,传达思想。它是一个民族在不断的历史变迁中,结合生活劳作,自行创作并传播的一种最为质朴、最为真实的表达情感的形式,是人们对生活的体会、对生命的感悟。其所折射的文化内涵涉及到民族的发展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产劳作等方面,它直接反应了群众的生活和思想,体现了民族的文化现象。可以说,民族民间舞蹈就是社会文化交织融合的汇演。

二、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在的问题

在对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进行大力挖缺和推广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清楚地看到,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手段和学习,多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担任少数民族舞蹈教学时,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缺乏文化的传承

舞蹈是文化的载体,只有真正了解了舞蹈中包含的文化内涵,才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民族民间舞蹈。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只顾表象,只有以各民族文化为基础,以本土文化特征为依据,传授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同时,拓宽学生文化底蕴的学习和发展,强化动作语汇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各民族舞蹈潜藏的内涵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在实践教学中,青年老师在传授学生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时,对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民族文化的解说较少,多数教师一来就开始教授动作、教授组合,说不清楚道不明民间为什么这样跳?跳是表达什么?只偏重了对舞蹈动作的传授、动作的完成质量,却不知疏忽了最重要的文化教育与传承。学生学到的、记住的只有动作、动作的连接,甚至组合名称都无法熟记,更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其风格特点形成因素、民族内涵精神追求等核心要素,学生学习到的也只有空洞的动作而已。比起动作,一个民族文化形成的历史,才是最具价值、意义的,忽略了这些,舞蹈艺术就丧失了文化,就丧失了民族民间舞蹈的灵魂。

(二)缺乏教学方法的研究及改善

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双向作用过程,老师要具备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能针对不同的学生学情,采用合适的方法,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热情、有求知欲,加上用心教授,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方法是一名教师对自身教学的不断积累与沉淀,除了实践经验还需总结思考。多数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常出现如下现象:自己很卖力、很费劲地示范、解说,学生也很认真,但又出现跳不好、不到位、不准确的现象,这就是方法出现了问题。老师跳得很好,但讲解、纠正不在要点上,少了有效的方法,学生自然不明白自己哪里跳不好、要达到什么要求,也就没有了好成效。

(三)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的缺乏

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是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虽为老师,但部分青年教师并不真正明确教师职责与责任,无法严格要求自己,达不到职业基本要求。部分教师又缺乏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安于现状等,均是导致教学出现问题的因素之一。

三、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对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入学习

青年教师普遍自艺术院校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教授学生的知识均是在校期间老师所教,自身学过什么教学生什么,教学的重点也多于在四大民族、汉族舞蹈上,自身对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学习本来就较少,所以在迅速转变到教师角色时,就在知识的传授上颇显贫乏现象。涉及到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就出现“没学过、不会跳、不会教”的尴尬现象。对于云南本土艺术院校而言,没有了民族性、那怎么找到自身特色?没有特色又何来有利发展空间?也就无法凸显出应有的教学特色及优势。

(二)缺乏专业能力提升意识

部分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过于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工作收入趋于稳定、反复教授着原来的知识,没有竞争感、危机感,不愿提升,提高,不与时俱进。缺乏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思考与追求,多显懒散,对自身理论知识、专业能力的学习有待提高。时代不断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变化,作为教师,不懂得更新知识,只会永远拿老的知识不断教授新的学生,是不科学的。只有随着发展,对专业知识不断地学习和更新,才能顺应时展、顺应市场需求、顺应当代学生需求。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

部分青年从事教师职业,但并不清晰理解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学校也对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不严格,均使在从事教师工作过程中,许多青年教师出现言行举止,不符合教师身份的现象。对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并不用心对待,对教学上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都缺乏认真的探索和研究,上课只是程式化地照本宣科,不求质量,马虎应付学生。不认真思考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缺乏客观地反思自身的教学意识,缺乏知识的更新与完善,缺乏责任心和育人的职业道德。

四、加强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途径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教学,对整个云南舞蹈艺术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关系着本土艺术人才的培养及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深入实践、体会生活

民族民间舞蹈恰恰来源于生活,其风格特点就是反应各民族群众生活感受、思想感情的,缺少了实际的观察和体验,就无法真正传递各少数民族、情感与内涵。青年教师只通过大学期间所学或通过视频、资料学习动作,教授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采风学习、生活体验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合理有序的组织,不定期安排青年教师对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采风活动,在体验生活过程中,对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及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学习、搜集相关资料,整理整合,全面地掌握最接地气的民间舞蹈。只有丰富了自身的知识面,才能在教授学生时自信满满,没有疑惑,并探索寻找新的思路,去尝试在保留本原文化基础上,编创适合当下社会发展、审美需求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或节目,才能真正达到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提升建设

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需要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就长远的教学发展考虑,就得从青年教师入职抓起。在选拔教师时提出严格的从业要求:专业能力突出前提下,注重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奉献精神。要做好对青年教师思想品行、政治素养、学术道德的考核,从源头上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才能使整体水平有质的保障和发展的能力。学校也应有相应的方法制度加以建设。如:积极鼓励教师到高学府进修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加大力度聘请相关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到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艺术院校之间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交流等。创造丰富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师学习意识,只有多看、多学、多交流、多思考,教师才能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才能使自身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

(三)提高教师教学手段及方法

1.加强文化的教育传承

青年教师要转变思想,重新认识到文化传承在少数民族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心理、和审美心理的融合,它是通过每一个动律、动作、呼吸、眼神来体现的。从历史、环境、人文、生活、风俗、信仰等诸多方面入手,使学生以文化了解为基础,再一步步学习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体态、动律、手形手位、步法、风格组合等。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强调民族舞蹈文化的意境和情感的启发,学生也将结合所学文化知识,从内心找寻民族舞蹈应具有的美感。

2.丰富教学手段

善于总结、研究,丰富实践教学手段,使教学效果达到更好提高,如:1)引入法:结合PPT,讲授所学单元地域环境、民俗节日、支系分布、服装特点、建筑、宗教信仰等综合常识。使学生直观了解各少数民族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和舞蹈风格。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充满乐趣,也将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各民族舞蹈风格的形成因素、民族精神追求,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舞蹈风格。2)示范+讲授:从主干动作、短句动作、组合连接,循序渐进,教师示范讲授组合动作、节奏、气息、力度、表情、心里状态等要领要求,学生模仿学习。要求教师示范精准到位、讲解细致、要点难点明确。3)练习指正:学生练习,教师观察并指正错误。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解决问题,强化练习使肌肉产生记忆。4)对比:个例对比分析、分组对比分析指正问题、阶段性录像对比。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提高观察思考、动手动脑、相互协作能力,并客观认识自身的学习水平,树立良好目标。5)课后练习课前复习:通过课前课后复习,达到质的提升,锻炼学生自觉性、主动性。6)“教学做”:学生课后上网关注专业赛事和优秀节目,提高眼界;在高年级,进行组合的简单编排,提高学生能动性,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3.细致扣排

所有民间舞蹈组合并不是老师负责把组合动作教授完就可,要达到质量、达到对本民族的深层理解和体会,必须对每个细节做反复的、强化的、细致的扣排。对一个动作、眼神、呼吸、表情、及对动作的连接、情绪的变化、心理状态的演示,都得要更细致的要求,也就是所谓的“精益求精”。要通过每个细节的精致把握、传递和灌输思想,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去领悟,才能真正意义上体会其舞蹈风格、感受其民族精神。教学是学生与老师互动的过程,沟通表达就是重要的桥梁,而许多青年教师在“表达”方面,仍显得吃力。时常出现讲解说不到重点,指导学生点不到要害等问题。因此,教师们还需要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多阅读多学习,使思想与语言表达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从而在教学中做到言语简介清晰,重点要点表述到位,纠正问题“火眼金睛”“一语道破”,这也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点。其次,作为教师,也有责任传授、培养学生只要有一颗爱学习爱发现的眼睛和心灵,学习无处不在。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摩相关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活动,通过实践,深入体会了解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让学习不再只是在教室里,让课堂与实践充分结合。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之路,我们正在路上,青年一代应肩负重任,每一位教师,从每一堂课开始,认真做好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让少数民族舞蹈之花,绚丽绽放在彩云之南。

作者:美兰卓玛 单位: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