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实施现状及问题

时间:2022-05-18 03:42:22

通识教育实施现状及问题

一、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现状

(一)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划分。成立于2001年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十三五”期间将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不断完善通识教育平台,提高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划分上,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根据重基础和宽口径的特点,开设了三大模块的素质拓展类通识课程,包括公共必修、限选和任选通识类三大模块的课程,公共必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军训、数学、英语、体育和计算机类等课程;公共限选课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职业规划类课程;公共任选课是由学校根据自身的师资特点、办学目标等开设的人文社科类、科学技术类、艺术类、创新创业类课程,学校每学期开出近百门的课程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选课要求,包括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和《大学生创业基础》《艺术欣赏》两门网络课程。公共任选课通常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也是本文所研究的通识教育课程。(二)通识教育学分要求。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例,通识必修课合计39.5学分,包括思想政治课5门,计14学分;军训和体育计6学分;外语12学分,学生可以修读《大学英语》《西方文化与交际礼仪》《基础日语》《职场英语视听说》等六种外语类课程;计算机4学分,数学3.5学分。通识限选的职业规划类课程3门,计2学分。通识任选课程10学分,要求学生在创新创业类、艺术类和科学技术类三类课程中至少各修读2学分,由此可得,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通识教育总共51.5学分,约占总学分164的31.4%。

二、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识教育的实施成效是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深入开展以通识教育体系构建与改革为抓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于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促进培养服务宁波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含义及目标理解不够清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架及评价还不完善等现象。主要表现在这类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存在着因人设课、教学计划随意、课程体系不完善、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效果不明显、考核制度不完善等。课程体系不完善。稀缺的通识教育资源限制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实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实现要有一定的学科和师资保障,不能因人设课,需要优秀的师资力量来支持。但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因建立时间较短,学科建设还不十分稳定和成熟,师资队伍还非常薄弱,根本没有精力开设高水平的公共选修课,开设的课程因过于讲授专业知识而得不到象专业学生那样的认可,从而也影响了专业教师开设公选课的热情。新建本科院校因大量扩招,导致师生比过低。根据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又急需开设大量不同类型的公选课,以满足文史类、艺术类、理工类学生的选课要求。为降低成本,往往采用大班化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学生上课纪律差,学习效果不明显,逃课现象严重。因通识公选课采用的是大班化教学模式,120个学生坐在一个大教室里,教师不可能每节课都点名,有些学生往往为了学分来修读这门课,他们的选课标准通常是:考核方式是什么样的?这门课容易过吗?教师上课严不严,点名吗?而不是为了自身兴趣、补充自身所需的知识结构,为了真正学到知识而选修这门课程。所以即使来到课堂,也是玩手机或者做其它事情,师生缺乏互动。教师的上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根本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主要原因还在于目前开设的公选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还拘于某一专业或某一学科通论、概论的讲述,学科基本知识的介绍,学生对这种蜻蜓点水式的PPT教学方法基本不感兴趣,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面的扩充,更需要的是能力和技能的提升:即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能洞察整个学科的要求。

三、针对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建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将现有公共选修课程进行梳理,建立相关课程的课程组,选用与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对体系内的课程进行全盘规划,加强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确立核心通识课程。通过核心课程,把散乱分布的课程融合、贯穿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一)加强通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通过外购、共享、自制等办法建设课程专题网站,充分利用尔雅等课程学习平台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在线学习、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整合优质师资资源组成课程教学团队,确立通识课程负责人;鼓励造诣高深的教授加入教学团队;建立定期集体研讨交流制度,从而形成一支富有合作精神、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三)完善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通识教育的质量评价与其他专业课程一样,既需要满足学生成长的要求,又需要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学生评价是通识教育质量标准的重要参考,学校通过分析学生评价结果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同时通识教育课程不能完全采用专业课的评价方法,它应更注重学生兴趣、能力、技能提升等方面的评价,应从通识教育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投入、课程内容安排、课堂教学效果、从通识教育中所得到的整体收获等几方面加以评价。(四)完善通识教育考核评价体系。需要在工作量计算、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奖励教学成果优秀的公选课教师,提高教师开设高质量通识课程的积极性,积极参与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不断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樊新华.高等教育转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观察,2017,1

[2]丁嫣.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进通识教育举措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6

作者:李雪飞 郑可立 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