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通识教育对法律人才的意义

时间:2022-11-28 10:35:46

外语通识教育对法律人才的意义

摘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开启了教育与用人部门共同培养人才的新局面,政法学校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专业人才。通识教育以培养学生和谐的人格与全面的能力为目标,使他们具有全球视野和公民意识,已经成为全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本文以西北政法大学法律英语专业为例,探讨如何深入开展外语通识教育,分析了外语通识教育对塑造复合型法律英语人才的重要性。从通识教育角度,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定位,结合教学模式和中国法律文化角度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通识教育;卓越法律人才;教学模式

通识教育(LiberalEducation)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强化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和谐的人格与全面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全球视野和公民意识,能在现代文明中生存,并且创造于社会有意义的价值。(冯增俊,1999)。通识教育已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理念,也成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实现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实现不同领域、不同学科间的对话与交流,拓宽视野的有效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设为核心任务,把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改革目标,因此全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10年5月,“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中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在完成教学模式改革后,如何创新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今后的重点。(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胡文仲、孙有中(2006)提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回归学科本位。张绍杰(2010)指出英语专业应找准学科发展方向,明确专业发展定位,突出人才培养特色,面向多元社会需求和多元目标取向,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英语人才。仲伟合(2013)提出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全面培养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因此,外语通识教育必将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很有可能成为今后中国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从模式到内容的转变。本文在此背景下,以西北政法大学外语通识教育现状为例,探讨通识教育对培养优秀复合型法律英语人才的意义。

1通识教育现状

中国大学外语专业教学(本文主要指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问题,教学内容单一,枯燥。教学和学生的课外学习局限于语言技能和语法知识的学习,教材和教学方法不可避免的造成外语专业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思辨能力缺乏以及创新能力的缺失。文秋芳等(2010)研究指出,外语专业学生入学时的思辨能力并不比其他专业学生差,只是大学四年的增速放缓了。这说明外语专业的四年教育存在思辨能力培养缺陷。同时,也说明外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不够完善。因而,我们应该以相应的通识课程为依托,将培养思辨能力落实到具体教学之中。我们也应该借鉴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对学生严格的训练和设计要求,重点建设对全校通识教育发展最基本的一到两个外语人文社会科学类的“核心课程”体系,并在逐渐积累这些高质量“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高效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法律复合型人才应结合外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西北政法大学的外语通识起步较晚,法律英语专业毕业的不少学生即不是合格的法律人才,也不胜任英语的相关工作。近几年,专业课程设置逐步完善,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取得极大改善。

2法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两个教学领域出发,即法律专业加英语专业的模式。可以通过双语教学,渗透通识教育,达到专业培养目标。2012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联合举办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京召开。提出了法律人才的标准。卓越法律人才是指既精通国内法律规则也精通国际或地区性法律规则、既能有效处理国内纠纷更能有效处理国际纠纷的专门法律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相对于传统法律人才的“卓越性”有以下三点:(1)具有基本领域更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基础,能够有效处理相关业务。在基本民事、刑事等传统业务范围的基础上,还特别具有处理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跨国商务与金融、国际关系、公共服务与政府事务等领域业务的知识和能力;(2)能够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表达和维护本国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法律全球化也带来了法律的“标本化”现象,为了防止“标本化”就是“美国化”、“欧洲化”,亟待培养能够具有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的高端法律人才;(3)能够在处理国内外法律事务中传递中国利益主张、维护社会基本价值、凝结社会共识。传统的法律人才类型化区分是按照法律人才在司法体制中的职业和角色担当标准来进行的,主要划分为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教育部将卓越法律人才定位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并强调涉外法律人才和西部基层法律人才的培养。依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西北政法大学在培养满足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的法律人才方面,肩负更加重要的责任,有必要持续改进和加强已有的外语通识教育。西北政法大学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弘扬老延大优良传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鲜明特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了满足西北对法律外语人才的需要,西北政法大学于1995年创立法律英语专业。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对西部经济的促进,需要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这无疑对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对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所起重要作用的认识,西北政法大学在外语通识教育领域已经开展大量的工作,开设了《司法文书》《法律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英美文学》等课程,并于2017年九月新开设《演讲与辩论》课程,这些通识教育课程会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了学生对其他思想维度和人类经验的理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西北政法大学法律英语专业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开创课堂图书馆以及通识教育必读本的晨读模式,为培养国家所需的跨学科的复合型法律英语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3开展外语通识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意义

外语通识教育的卓越法律英语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覆盖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三个阶段。本科阶段侧重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硕士阶段侧重于学生发展的专长,博士阶段侧重于规则的制定和理论的引导,强调开放性。而通识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保证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个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开展通识教育是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所必需的。大学英语教育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本身的课程属性,是所有的本科生都必修的一门课程,所以担当了通识教育大学改革的先锋。大学英语教改深化的重点就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推广通识教育,将外语语言转化为内容的载体,通识教育成为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培养出适应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的具有多元文化视野的世界公民。3.1指导方针。大学英语课程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教授人文知识、传播国际文化。语言不仅是获取信息、达到交际目的的工具,而且还要兼具丰富的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佳定位。外语通识教育的目标倾向实用又避免过于功利,不着力于追求永恒普遍的价值和单纯的理智发展,而更倾向于实用价值,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同时外语通识教育要注重平衡,避免学校的专业教育走向极端的实用主义,通过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的共同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2采纳新的教学模式。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经历了从以教师教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在课堂教学中,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师生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就有关话题作课堂演示及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教师也可采用问题设计、故事续写、读书笔记等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思辨体验、分析推理、解构归纳、联想阐释、创新重构、综合评价、批判反思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获取自己独特的解读与观点。教学大纲、多媒体幻灯片等教案在学校教学资源网上向全校学生公开。西北政法大学法律英语专业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一、二年级教学以综合英语类课程为主,包括现代大学英语教程、泛读、听力、语法为主的基础课程;提高阶段课程即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包括法律英语、司法文书、西方文化、英美文学选读等课程主要在三、四年级开设。在教学过程中,通识教育课程应当向学生讲授学科理论、概念,关注学科方法,应避免肤浅的介绍式教学。为确保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学校应鼓励与学科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对学生的课外学习与活动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能够促进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可以建立一种“基于活动的学习”,将学生的课外活动经验与课堂内的学习结合起来,将知识与经验连接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将来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工作及变化。3.3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也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当代社会处于一种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学生毕业后要能够应对变化,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学生要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因为科学技术的创新已经逐渐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影响。科技对人类的改变是方方面面的,科技发展对法律文化也起到巨大影响。比如科技发展开辟了新的立法领域,要求对原有的法律进行修订或废除,推动了法律实施方式的进步;科技发展对法律文化的变革体现在:科技发展不断变革人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的传播方式和法律的实施方式。例如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问题,微信时代涉及隐私等法律问题。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飞速、种类繁多,教师应具备科学素养,与时俱进。关注国内外的科技社会发展动态,重点介绍那些可能影响法律实践性和实用性的最新科技。教师可自主选取教学素材,直接采用国外的最新资料,使学生接收到第一手的信息。3.4中国法律文化。卓越的法律人才在从事涉外商贸实务中,不仅要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同时也是中西方法律文化交流的使者,具有双重使命。西北政法大学在介绍国外文化方面已经开了不少课,但在教授运用外语来表达中国法律文化方面还有待加强。中西方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宗教、思维习惯、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彼此法律文化的巨大差异。因此,教师在教授中西方法律文化时,应把侧重点放在中西文化比较上,讲解其中的相同之处和差别之处,加强学生对中西方法律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4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的到来,需要更多卓越的法律英语人才去处理可能发生的跨国法律摩擦,要求高校在法律英语人才的培养上付诸更大的努力。目前对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研究日臻完善,而通识化教育加专业的教育模式将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来会有更多针对外语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授课模式的研究出现。这必将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促进高素质法律英语人才的培养。

作者:曹著 姚荣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