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分析论文

时间:2022-03-20 10:19:01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分析论文

一、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对大学生来说,虽然多年的求学使自身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但是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年轻的大学生具有激情、敏感等心理特点,在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因为一些事物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学业上的压力、毕业之后就业的压力、恋人之间的情感压力,都容易打击大学生的积极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压力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扩大化,导致大学生的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确发展,这需要引起教育者们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和干预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二、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高校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引导大学生参加体育课堂学习以及体育比赛活动、学习体育专业技能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以及体育竞技比赛能够有效地改善自身的心理素质,体育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必须的基础。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运动,运动可以将人体的整个身体机能带入活跃的状态,静态下的神经细胞以及肺泡、肌纤维迅速活跃,为身体的各个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大学生的身体机能,还能活跃神经系统。其次,体育运动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而体育精神却可以让大学生当成是社会精神的缩影,大学生通过一些体育竞赛以及体育活动能够对努力、成功、失败有一定的体验,这些体验都是社会生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对大学生认知社会有一定的帮助,也能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体育运动还可以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帮助其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习惯。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能够让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有良好的表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勇于坚持,不放弃。最后,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就是不能具备良好人际沟通能力,这也是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就业的一个障碍,所以,对大学生的心里素质教育还需要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上着手。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很多体育游戏与比赛都是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参加,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使大学生之间进行了良好交通和交流,锻炼并考验了大学生的人际处理能力。

三、提高体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渗透、干预作用的几点措施

(一)明确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进行,从而系统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教学的内容以及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会更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使教学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且教学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效体育教学只是以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为教学的目标,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没有重视大学生心理问题,也没有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式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所以体育教学的目标需要渗透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逐步落实。(二)注重对高校体育教师心理素质教育能力的培训工作。对大多数的高校体育教师来说,很少有人接受过专业的心理教育,都是体育专业科班出身,对心理素质教育没有系统地研究过,所以高校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教育能力的培训,对体育教师展开系统的心理知识培训、心理咨询技巧,从而使体育教师既具备专业的体育技能,还具备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能力。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具备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用自身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对其展开心理素质教育的效率、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三)优化校园的体育文化环境。校园的体育文化环境是一种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心理的客观因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学校应优化校园的体育文化环境,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基础保障。学校应注重对体育文化的建设,比如,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各种院、系的体育组织,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其成为一种体育文化的宣传途径,弘扬我国的体育成就以及体育思想,表彰体育先进者,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使学生受到健康的体育文化熏陶。

参考文献:

[1]刘丽辉.探析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5(7).

[2]熊伟.论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5(15).

作者:余婷婷 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