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10-20 04:03:29

“中国梦”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

【摘要】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的“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文化强国,要做到文化强国就必须在核心价值观念方面夯实民族的历史文化基础,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国梦;传统文化;人文素质

教育现在高职毕业生在职业上的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和强大的人格精神动力等方面的欠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突出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心理抗压能力较弱,缺乏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成长理念,容易产生职业疲倦和价值虚无感。归根结底,这些都是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修养缺乏的表现。结合本次对福建省近千名高职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当前高职学生中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1.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

1.1人文知识匮乏。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技术技能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较少甚至不开设人文课程,即使有开设课程主要是思政教学,这造成学生人文知识面非常狭窄;高职学生自身不重视不喜欢阅读人文书籍,他们手上捧着的是各类专业书籍或者是各种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专业学习和资格考试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对于其他人文类书籍则无暇阅读。本次调查问卷显示,18.74%的学生经常阅读人文书刊,不经常阅读的有63.8%,很少读的占24.31%,从来不读的有3.2%。1.2人文精神淡泊迷惘。(1)功利主义流行,道德观念不牢。在功利主义思想横行的社会潮流中,一些大学生在道义与功利之间,表现出迷茫与困惑的精神状态,有的学生甚至毫不迟疑地选择重利轻义。在其价值观念中,还表现出浓重的个人主义色彩。如:不少学生肯定“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言论,有的还主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自私自利的思想。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缺乏理想主义色彩,而只是从自我实际的角度考虑。据本次对医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填报医学专业志愿的原因为解决就业和无可奈何者占66.95%,可见相当比例的医学生缺乏为人类健康事业奉献的志向和心理准备,价值取向功利化,从而造成医德观念谈漠,甚至还出现了在实习的医科大学生就已经收取“红包”和索要钱财的案例。(2)理想信仰淡漠。高职院校长期忽视人文课程的教育,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文学缺乏一定的了解,对国家大事、民族利益的关注相对较少,于是崇高理想与信念的确立,就具有了一定的难度。所以,高职教育改革和深化势在必行。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认识到21世纪高职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应用型“专才”,也要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因为人文素质主要体现为对他人、社会的责任以及对人自身的关怀,良好的人文素质有助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和提高,二者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将主要从事大工业生产,冰冷的机器,千篇一律的生产程序,紧张单调的工作节奏,很容易导致人性被机械化、被异化、甚至被扭曲。因此,人文素养教育对高职学生显得尤为重要。高职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对自身的人文关怀,才能增强他们在职业上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他们真正“安身立命”。

2.“中国梦”的内涵及文化自信的意义

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把握和洞悉,于2012年首次提出了“中国梦”这个理念,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了系列阐述,他明确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3]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构成了这个梦想的鼎足三维,其目标和内容包含不但包含物质层面的发展和壮大,也蕴含着精神层面的丰富和自强,特别是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2014年,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些列重要讲话,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的不仅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更是文化自信。文化蕴涵和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具有凝结历史、支撑现实和连接未来的作用,其核心价值和综合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气度格局和前进方向。因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植根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复兴。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指出:“世界历史自身本质上是民族精神或国家精神的辩证法。”[2]也就是说,不同国家人民各自具有的文化特征和精神气质,反映了各不相同的国家精神和文化传统,一个民族文化传统影响和塑造这个民族性格、心理和气质。正如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的脊梁,凝练成中国精神,从而支撑着兴国之魂、强国之梦。在民不聊生的旧中国,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3]历史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来自多方面的动力和努力,其中文化的感召力和精神的助推力是根本性、深层次的。正如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酝酿至今,已构成了中华文化相融共生、相映生辉的深厚底蕴和博大格局。中国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不断创新的结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适应时展、中国发展预期与人民心理愿望的要求。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基础和源泉,为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导向和支撑。要实现中国梦,文化自信,尤其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尤为重要,这是筑梦之基!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

本次调查问卷显示,77.61%的高职学生认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除了经济、政治上自信外,更重要的是文化自信,尤其是对我们传统文化自信”,68.92%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个人人文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不能丢弃”,81.6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认真学习和积累中国传统文化”,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调查显示,41.5%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最古老、最伟大的人类文明,我引以为豪”,52.29%的学生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需要不断地扬弃和吸收新东西,要一分为二地继承”。这一系列调查数据表明,中华传统文化对深化和完善高职学生人生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3.1道德至上的价值伦理有利于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流派繁多又互相交融,儒家思想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两千多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对中国人的思想、性格和气质影响至深。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义”,“仁”是指爱人,“义”是事之“宜”,即“应该”,也就是说“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应该做的事,必须为做而做,因为这些事在道德上是对的”[4],如果出于非道德的考虑做了必须要做的事,这种行为也是不义的行为,因此,儒家思想要求一个人做事一定要从道德的角度出发,重义轻利才能成为君子,反之就是小人。毫无疑问,这种道德至上的伦理价值观针对当今社会流行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唯利是图现象具有防御和抵制作用,而对于高职学生重技术实、轻道德也具有矫正的效果。3.2优美丰富的传统文学艺术有利于高职学生涵养和提升人文修养和气质。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不但孕育了资源庞杂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产生了优美多样的文学艺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文学形式,各有风韵,形成中国传统文学洋洋大观、瑰丽丰富的灿烂景致。总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学不但“文以载道”极具教化作用,更深得温柔敦厚雅致之风,对中国人的修养和气质具有春风化雨般的涵养和熏陶作用。另外,以琴棋书画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对中国人的人格和性情的具有养成蕴化效果。高职学生就业后主要从事技术生产服务性工作,工作性质单一重复,极易滋生空虚无聊感,因此,传统文学艺术是他们滋润灵魂、平衡心灵世界的最佳选择。3.3大一统的民族国家观有利于高职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主权和领土的神圣不可侵犯、大一统的国家观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尚书•禹贡》就从大一统的思想出发,打破当时邦国割据、诸侯林立的局限,从而实现九州一同、四海会同的最终理想,也就是政治上大同和谐、国家疆域统一完整。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凝聚发展壮大最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核心动力,在民族国家的生死关头,在近代中国面临列强瓜分、民族危机的时刻,由中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引发出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时代最强音,它号召无数中华儿女团结起来为争取国家的独立与解放而奋斗牺牲。在当今社会,我们国家依然面临着内忧外患,国际形势依然险峻,提倡大一统的国家观无疑能极大地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工作、为国家作贡献。3.4贵和尚中的和谐精神有利于高职学生构建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是社会的产物,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都需要与他人接触、交往和沟通,因而,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贵和尚中”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贵和”,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尚中”,即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尚中乃是实现“和”的理想的根本途径。“贵和尚中”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和善待人,理性处事,尊重差异化,包容异己性,以公正平和心态处理好人际关系,因而,这对崇尚个性、张扬自我的青年学生构建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

总体而言,中华民族具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作为中国古代先贤思想精华智慧的结晶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5],是中国梦的立足之本,也是当代青年学生端正思想态度、提升精神境界、涵养修养气质取之不尽的文化财富,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更有效、更深层次的养分和资源。

作者:陈娇娥 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钱念孙.从文化传统看中国梦的题中之义,光明日报2014年10月13日,01版theory.people.com.cn/n/2014/1013/c40531-25819388.html.

[2]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77.

[3]孙玖莉,陈煜.重铸民魂———对德育建设的几点构想[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0(4):12.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36.

[5]钱念孙.从文化传统看中国梦的题中之义,光明日报2014年10月13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