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发展启示

时间:2022-08-21 10:20:53

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发展启示

1延安时期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融合发展的特征及作用

1.1体育培养学生国防意识适应战时需求

延安时期正是中国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党中央领导的工农群众急迫需求一批优秀的干部和忠诚的革命战士。而高等学校则成为培养各种人才的熔炉,所以革命圣地涌现出一大批高校,比如,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女子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延安大学等高等学府。在抗日救亡一线,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及艰苦的生活环境赋予了学生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高等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紧紧围绕国防军事体育为主题,一边学习、一边利用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运动,比如步法操练、射击、掷手榴弹、游击战术、野外作战演习、爬山等。高等学校军事化体育的训练为适应战时需求,肩负抗日救国的重任,刻苦训练战斗技能,赶走敌人。高校所开展的军事体育活动为党和革命培养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战士,为延安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新的体育文化精神,促进了党中央从延安走向全中国的胜利壮举。

1.2体育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增强了革命意志

延安时期党对高等学校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的革命战士是党发展壮大的前提。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为培养党的忠诚接班人,中央决定成立陕北公学。在陕北公学提出:“这种先锋分子是胸怀坦荡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他们不谋私利,唯一的愿望是为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他们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际忠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解决[1]。”延安市高校篮球比赛盛极一时,篮球队就有党校队、东干队、抗大队,中央党校与延安大学举行的篮球、排球对抗赛各派出二十多个队,比赛激烈地进行了两个月之久。齐群在回忆延安时期体育活动时说:“中央党校参加对外比赛时,给我的印像最深刻。党校队员对待其他单位队员象对待自己亲兄弟一样。带吃的让对方吃,带水让对方喝,真像一家人那样亲热[2]。”同志强调:人的身体和意志是不可分割的,强调高校体育与意志锻炼相结合,在进行的早操演练、体操训练、武装超越障碍赛跑、射击、赛马等体育运动中不仅增强了学员们的运动技能、强健了体魄,而且还坚定了他们的政治方向,具备了献身革命事业的高尚思想品德,拥有了坚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1.3体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创造性能力,激发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延安时期的体育文化在不断创新传统体育的基础上,引进国外优秀的运动项目。在高校师生的不断努力下,传统体育与外来体育运动项目在延安开展得尤为精彩激烈。在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上竞赛表演项目形式多样,能形成如此大规模的运动会可见延安高校师生及群众喜欢体育运动,使运动项目得到了广泛传播。如鲁迅艺术学校的武术表演、骑术表演以及民族学院的摔跤比赛都给人民群众带来精彩的表演。延安各高校在资源匮乏、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简单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自己修建运动场所,自制运动器械。夏季,延河就是天然的游泳池,沙滩就是舒适的运动场;冬季,延河就是天然滑冰场,学员在无法外购的情况下自制冰鞋及冰球器械,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体育的精神。“延大”体育系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办学的。师生们一起动手在延河边宽阔的沙滩上修建了田径场;在清凉山下开辟了蓝、排球场,安置了简易的体操体械。该体育系学员都是从各地抽调、有运动基础的青年和干部,而教师大多数都是来自延安各个不同的单位进行兼职教学,在艰苦的条件下理论联系实际,能者为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是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它培养了广大师生员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从而培养了师生能文能武的本领[3]。”

1.4体育培养学生公平竞争意识,促进积极进取的品质

抗战时期,延安的运动竞赛比较频繁,大多集中在高校。延安高校之间进行的各种篮球、排球友谊赛和对抗赛,更加促进学生进行革命的坚毅斗志。平常大多数举行的是以田径、球类、体操为主的军事体育活动,夏季游泳、冬季滑冰盛极一时。延年时期的体育竞赛不仅仅是为了宣传推广体育运动的发展,在高等学校体育的带动下使体育竞赛规范化,形成公平竞争的竞赛模式。如延安九一运动会就有了开幕式裁判员、运动员宣誓、闭幕式。延安当时篮球队就有十几支。“抗大”篮球队在激烈的比赛中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在更加规范公平的环境中充分发挥球队的战斗能力,是一支常胜队。在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开幕时表示:从前吾国所提倡之运动,可惜只限于学生,我们的体育则人人有份[4]。可见,积极开展的运动竞赛和不断完善的竞赛模式,促进边区群众规范有序地生活。高校体育运动竞赛的开展既丰富了大学校园规范有序的生活,锻炼了身体,又促进学生积极拼搏的精神。

2延安时期高校体育教育对当代体育与素质教育融合发展的启示

2.1高校体育教育应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

我国的传统体育教育主要是借鉴前苏联和日本的体育教育模式,其教育思想受到很大的限制。传统的体育教育主要是传授“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思想。所以,转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为启发式;转变以老师的主动性行为学生主动性;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高校体育教育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及合理的教学形式

高校体育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整合开发传统体育运动。体育教学内容应是学生喜欢的,主要培养运动兴趣。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玩中学,学中乐),在运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增加体育健康知识课堂,理论实践相结合。学校体育教学应给学生更多的选择项目及合理的上课时间,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课堂,而不是体育课。

2.3高校体育教育应以学生为本,进行全面素质教育

以学生为本就是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教学的首位,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角度和视觉出发去开展工作。在正常的体育教学中关心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课堂体验式教学,而不是注重结果。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健康保健知识以指导其高效地开展体育锻炼。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其他素质教育做好铺垫。

作者:王鹏 郑兵 单位:延安大学

参考文献

[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陕甘宁教育资料:高等教育和干部学校部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齐群.发展着的延安体育活动[N].新华日报,1942-09-09(4).

[3]王云风.延安大学校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马德海.九一扩大运动会的讲话[N].解放日报,194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