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高校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11-21 08:47:17

茶文化在高校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要提升高校素质教育水平,还需要通过引入中国元素来夯实实践步伐。由此,将茶文化纳入到高校职业素质教育之中,也就成为增强中国元素的应有之义。当前需要关注高校在职业素质中所面临的三大挑战,并重视茶文化在应对挑战中的功能。通过讨论,茶文化的应用实施方案可围绕着:校本要求下提炼茶文化元素、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课堂体系、拓展学生社团对茶文化支撑、形成引导启发式的教育模式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茶文化;职业素质教育;高校;实施方案

在顺应新时期国家对高等人才的需求特征,近年来职业教育理念贯穿于高校教学管理始终。但从现阶段所反馈的信息来看,似乎职教理念传播的力度要大于实际的执行力度。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其可归因于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转变高校人才培养理念还需要理清诸多内涵性的事物,所以目前仍在理念传播和实践探索阶段。第二,职业素质教育对于我国高校特别是本科高校仍属于新鲜事物,在模仿国外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还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形态,所以当前仍聚焦于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中。可见,要提升高校素质教育水平不仅需要从教育理念的转换上下功夫,而且还需要通过引入中国元素来夯实实践步伐。由此,将茶文化纳入到高校职业素质教育之中,也就成为增强中国元素的应有之义。

1高校职业素质教育面临的挑战

结合笔者的教育管理体会,当前高校职业素质教育面临以下三个主要挑战:

1.1教育目的不清晰

或许不少高校管理层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但却缺乏理性的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不同,教育目的更突出教育者的主观判断和价值取向,这直接关系到今后如何形成有效的校本教育模式。然而,在集体认同职业教育素质的重要性之后,不少管理者并不清楚应给予学生植入何种程度的职业素质,以及也不清楚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这样一来,就使得高校职业素质教育演变成为了一门课程,并以公选课的形式在全校开设。

1.2教育手段不稳定

在以前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笔者感到职业素质教育的手段较为单一,但现阶段所反馈的信息则显示,职业素质教育的手段略显得不太稳定。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有趣的现象,是由于高校职业素质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校际交流中必然会存在着“弱校”模仿“强校”,强校在探索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手段,而弱校也在模仿中不断调整已经成型的做法。所以,教育手段就显得不稳定。

1.3教育评价难实施

高校职业素质教育同样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从而来审视学生被教育的效果,以及对今后教育模式的调整提供素材。但现实表明,由于学生的职业素质的习得属于内隐性信息,所以通常的教育评价手段几乎无能为力。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的出现,即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往往在“我向思维”下,来构建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模式。

2茶文化应对挑战的功能分析

那么如何看待茶文化在应对上述挑战的功能呢?为此,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2.1茶文化助力教育目的的形成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构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时提出了建构起他们的人文素养。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在于,形成具有中国元素的人文素养,将有助于他们在职场上的人际交往,以及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能形成自我抗压体系。为此,茶文化助力教育目的的形成便在于通过将茶文化的显性元素和隐性元素综合进行提炼,通过发挥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品茶体验,在引导和启示下完成对其人文素养的建构。关于这一点,思路是清晰的。

2.2茶文化助力教育手段的稳定

当前素质教育手段的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教育思路的不稳定性,这从一定程度上归因于教育者的功力心态使然。第二,教育的着力点具有不稳定性,这主要归因于还未能形成校本特色。随着将茶文化导入教育手段之中,便能在茶文化相对收敛的元素体系下,完善大学生的人文涵养和心性修养,从而就使得教育思路植根于茶文化的传递始终,最终获得稳定性。再者,突出大学生的心性修养,以及建立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觉,则使教育的着力点锁定在特定的环节了。2.3茶文化助力教育评价的实施前面已经提到,由于职业素质具有内隐性的特征,所以这就使得传统的教育评价手段趋于失效。通过引入茶文化,就能借助茶文化的显性元素来将学生的人文涵养和心性修养外在的表现出来。因此,这就起到了助力功能。

3引入茶文化功能的路径思考

3.1对茶文化引入结构的思考

这里已经明确了茶文化的功能定位,那就是用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涵养和心性修养。由此,应该怎样组配茶文化的显性和隐性元素来支撑起这一功能呢?从笔者所在高校的经验可以得出,若是突出显性文化元素那么对于茶具、茶道等的引入必然需要伴随对教师的培训,即使教师能够胜任这一教育环节,但现有的教育场地仍是一大制约因素。因此,最终的思路应在于借助显性文化元素的启示作用,最终导向对茶文化隐性元素的解读。

3.2对茶文化引入空间的思考

显然,高校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时,往往将其作为一门素质实践课程来开设。其中,就是对教学场所的一种考虑。但对于茶文化的知识传播和最终所要导向的结果来看,仅仅从教学层面来对待茶文化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还需要在充分挖掘大学生社团的职能来推动茶文化的传播。另外,茶文化若要起到助力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功能,那么茶文化必然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传播,所以借助学生社团的开发性和环境植根性的优势,便能起到较好的传统作用。

3.3对茶文化引入程度的思考

毫无疑问,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所以这里需要思考茶文化的引入程度问题。具体而言,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一,不能对教师产生不适感,这种不适感往往在于教师现有的知识储备无法驾驭茶文化的传播,而且茶文化的传播已经超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程度。第二,茶文化的传播应建立起问题导向,这样才能防止其走偏。

4实施方案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起实施方案:

4.1校本要求下提炼茶文化元素

目前,在高校所进行的素质教育领域,大都未能形成校本特色。这样一来,就无法使素质教育与学生的专业能力融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二者的关系,即职业素质能力开发和改善学生的心智模型,从而在非智力因素的支撑下来增强专业能力这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效果。因此,将茶文化引入到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之中,就必然要考虑到与本校学科、专业结构的适应性问题。具体的做法包括:第一,分析不同专业群学生在人文素养的短板。第二,针对短板来提炼茶文化中的各类元素。

4.2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课堂体系

我们不能排斥现行职业素质教育的课堂形式,只是认为需要将职业素质教育拓展到课堂以外的时空范围。为此,这里就需要建立合理的融入机制,使得茶文化能与现行的课堂教学形式相适应。笔者建议,可以设置茶文化知识教学专题,或者在专业实训环节设置职业素质养成训练项目,然后将茶文化教学和茶道引入到职业素质养成训练项目之中。这里需要大力挖掘实训教学对茶文化的承载能力,从而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学习要求。

4.3拓展学生社团对茶文化支撑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别十分丰富,尽管不同类别社团的活动主题不同,但其都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因此,可以设置专门的职业素质拓展社团,这在不少高校被称作:社会实践部。在这样的社团中,可以通过举行主题讨论、校园宣传等活动来推动“茶文化与人文素质”之间关系的传播。从而,激发大学生能从身边最常见的品茶项目中来反思自己的职业素质养成问题,以及借助茶文化的清新淡雅来梳理自身的心绪。

4.4形成引导启发式的教育模式

将茶文化引入到高校职业素质教育之中来,需要在启发式的教育模式下来开展工作。不难理解,大学生在现有的成长阶段上已经具备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还存有青春期所赋予的叛逆心态。因此,若是采取说教式、批评式的教育模式,这将在大多数学生心中产生腻烦情绪,从而不利于茶文化助力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可见,选择引导和启发式的教育模式是符合现实需要的。

5展望

今后,还需要将茶文化传播与高校的通识教育联系起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学分要求高,学生压力大,不少学生为了修学分而选择通识教育课,这就使通识教育课的效果打了折扣。问卷调查中,对于“通识教育课对提高知识素养的效果如何”这一问题,32%的学生回答“有效果”,34%的学生认为“不太明显”,24%的学生表示“没有效果”,还有10%的学生说“还没有上通识教育课,说不清楚”。与会专家分析称,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主要有三方面问题:一是对高校管理者的绩效评价内容较单一,致使多数高校过于关注专业课程设置,却常忽视通识教育;二是大学传统院系设置、课程安排与通识教育存在一定冲突,过多的专业课程占据了学生大部分学分和学习时间,使得通识教育的开展空间被压缩;三是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随意,且师资严重缺乏。由此,当前还应在师资引进和对现有师资进行人文元素培训上下工夫。

6小结

本文认为,当前需要关注高校在职业素质中所面临的三大挑战,并重视茶文化在应对挑战中的功能。茶文化的应用的实施方案可围绕着:校本要求下提炼茶文化元素、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课堂体系、拓展学生社团对茶文化支撑、形成引导启发式的教育模式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作者:周澜 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丹,程芳.创业型经济视角下弹性学制对大学生创业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4(24):125-126.

[2]吴小明.新经济形势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分析[J].继续教育,2013(10):57-59.

[3]李琼.基于青年价值观发展特点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4):68-69.

[4]罗秀.高校就业教育拓展的重点及其实施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