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

时间:2022-04-14 08:58:40

我国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

摘要:本文基于对人文、人文教育以及医学人文教育内涵的梳理,分析我国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整体偏低之因,进而给出相应对策。认为:文化断层、市场经济、相应师资水平配备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其主因。为此,应完善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提升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配备水平,着力抓好临床实践教学环节。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文化断层;市场经济;师资水平;实践教学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大行其道,工具理性日益成为国人的主要价值诉求。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对对医学研究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渐渐疏离了所应同时对其施行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致使其整体人文素质偏低,难以满足现时代的新要求。为此,探究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医学研究生的整体人文素质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人文、人文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

何为人文?至今尚无定论。相比较而言,我们倾向于如是的理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一词都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人”,一是“文”。一是关于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的观念,一是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性)所设置的学科和课程。前一方面的意思往往与“人性”(Humanity)等同,后一方面的意思往往与“人文学科”(Humanities)等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方面的意思总是结合在一起的,有着内在的关联:学科意义上的人文总是服务于理想人性意义上的人文,或相辅相成。[1]我们可由此人文的定义,引伸出人文教育以至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教育就是通过相关教育途径,使人成为具有完美理性和德行的人。医学人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在医学领域的延伸。而且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医学这一特殊的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但与普通的人文教育密切相关。“医学人文教育是一般人文教育在医学这一特殊领域中的特殊作用。因此,一方面它不可能游离于一般人文教育的本质内涵之外而独立存在,没有一般的人文教育也不可能有医学人文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医学领域的特殊性,使得人文教育在医学中的作用比在其他领域更加重要。”[2]可见,医学人文教育与普通的人文教育的内在理念相同。一个具有良好的普通人文素质的人进入医学领域往往也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相反一个没有良好的普通人文素质的人一旦进入医学领域也往往难有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表现。

二、我国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整体偏下之原因探析

从整体上讲,我国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较低。比如求学过程中的尸体解剖课上不能表现出对遗体捐献者的应有敬意,在临床的实习过程中缺少对病人的最起码的尊重,与病人的沟通过程中用语粗疏,态度冷漠等。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情形呢?我们认为这与我们国家的整体大环境以及我们的医学教育体制直接密切相关。具体讲来,可概括如下。

1.文化断层。我们知道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的初旨在于:在寻求自强之路上培养人才、开启民智。比如,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确起到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作用,然而它同时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毋庸置疑,新文化运动的主旨在于把人权从神权、皇权、族长权中解放出来,强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恰恰就是在对中国传统文明的批判和声讨声中建立起来的,但最终的结果却很像是“在倒洗脚水的同时也将孩子倒掉了。”其实,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宝贵遗产,其中包括很为丰富的人文内涵。比如儒家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与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友善”、“和谐”非常吻合。但是,近百年来,不能不说我们对国学和传统文化重视不够,甚至有漠视之嫌。因此许多人甚至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已经忘却了。虽然现在从国家层面有所警醒和重视,然而事实上已经形成的文化断层却需要我们花大力气长时间逐渐弥补。

2.市场经济。这几近共识,市场经济可促使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转变,医学高校也实难独领清高。现在的教育部门很难说是个事业部门,学校更像是或已经成了企业。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弥漫着浓重的商业化气息。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研究生,在理念上往往会埋下为逐利而忘义的“阿赖耶识”。很显然,作为一个医学研究生,其人文素质很难会因读几本医学史、医学伦理学、职业道德操守以及被动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就能做到对病人的基本尊重和抱以诚挚的关爱之情。就好像按照党章,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要庄严宣誓。可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最初的誓言其实并没有产生多少约束效用。大家对此种现象或许并不陌生,我国许多高校都热衷于更名大学,而其中的主要动力显然来自经济维度的考量。更名成功了,在我国这个很注重“正名”传统的国家就相对容易有生源保障,而且相应的生均拨款也会有明显增加。名利二字在我国当下结合得非常紧密。在如此氛围烘托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研究生,我们怎能去苛求他们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呢?那样的定力实在难觅。

3.师资水平。大部分医学院校除了专业课之外,其他的课程往往与别的院校没有太大区别。一些医学院校往往将医学人文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混为一谈。而且即便有相应的医学人文课程,也基本上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双肩挑”,而并非配备专业的医学人文老师。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的,而且一个人的思维往往也有惯性取向。“双肩挑”本身意味着授课人员的杂牌化、非专业化。可以预想,非专业的人员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很难讲清讲透相关的道理。最终的格局往往是学生满足于混到相应的学分,老师则采取“稳定压倒一切”的战略,仅仅把授课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对所传授的内容缺少专业、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加之又缺少某种本不可或缺的激情。在这种显然很具负面色彩的教与学的互动中,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提升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对策

1.提升医药人文教育的师资水平。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直接与授课教师的整体素质相关。针对许多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尽量弱化市场经济导向,大力培养和配备医学人文师资。其实医学人文师资的培养是一个需要“慢工出细活”的艰难过程。换句话来讲,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学人文教师,在逻辑上,首先要具备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很深的人文素养。自己具有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背景,亲身体会到要想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搞出些名堂,则需要首先对科学技术本身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具备相应的哲学底蕴。其实,医学研究生能否对医学人文课程本身产生浓厚兴趣以至于引起本来就应该倾注的足够的重视,这与教师的授课效果直接相关。因此要想提升医学研究生的医学人文素质,首先应着力落实好相应的医学人文师资的配备。

2.设置好医学人文课程。有了相应的师资,我们还要因地制宜地设置好相应的医学人文课程。比如,我们以上提到文化断层对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极大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时不妨考虑设置这样的一些课程来引导学生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养分。比如儒家经典《大学》、《中庸》,王阳明的《传习录》、佛家的经典《金刚经》、《心经》、《坛经》等都可试着引导学生来诵读和品味。也许有人说这似乎与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那么我们可开设与医学结合甚密的医学人文课程。比如医学史,医学伦理学,职业导论、社会医学导论、医学道德与职业精神等,但从长远来讲,经典往往更能入心,有后劲,有长效。哈佛医学院的做法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其课程改革没有一项是完全出于进行人文教育的目的而开设的,但是审阅其所开设的众多课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往往都渗透着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和内容。[3]当然,我国医学院校有自身具体情况。比如开出高质量的课,需要高质量的师资,而高质量的师资,需要很强的经济实力的支撑,同时高质量的学生素质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因素。虽如此,哈佛医学院的整体办学理念和思路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3.注重临床实践环节。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各种人文知识和相应的医学技能首先要在临床的实践过程中展示。也正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学研究生可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包括医学技术、人文知识等)是否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奏效。比如,在理论上医学研究生们或已学到许多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在临床实践中他们就可印证自己的所学是否能够在现实中派上用场。面对鲜活的病人,他们大可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有一颗纯善的心真正为患者考虑。其实,那种现实的场景最能够检验一个人的医学人文素养。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道理:一个人可以欺骗他人,但是最终却欺骗不了自己。因为自己对自身的第一意识的感知是最直接最具体最明晰的。关于临床实践的重要性,有这样的看法,“医学教育的每个环节均存在人文精神,临床实习阶段更是人文知识转化的最集中场所,是学生专业知识强化和社会角色转变的关键阶段,重点在于诊疗实践中的人性化理念培养。”[4]可见要想切实提升医学研究生的医学人文素质,抓好临床实践环节很是关键。

作者:勾瑞波 单位:广东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国盛.科学与人文[J].中国社会科学,2001,(4):4-5.

[2]蔡志刚,林丽.医学人文教育困境之根源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4):50.

[3]连婕,燕娟,王洪奇.哈佛医学院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设置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8A):29.

[4]曲巍,张锦英.医学人文与医学教育改革[J].医学与哲学,2015,36(4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