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分析

时间:2022-07-08 03:51:41

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分析

一、关于创业教育与创业综合素质的内涵

创业教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是集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为一体的创业能力,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各内容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第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业者创业不仅是为满足个人生存和成长需求,更多的是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感和探索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实质,也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第二,坚定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前提,对于大学生而言,浓厚的创业兴趣、远大的创业理想是必备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等。第三,卓越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主宰创业的关键,决定创业结果的成败。创业能力是在创业活动中所需具备的能力和本领,主要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其要素主要包括:责任感、开拓进取、自信自立、善于沟通合作、吃苦耐劳、乐观、诚实守信和毅力等。第四,健康的创业心理。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创业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是创业者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取得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创业心理品质主要有:坚定的创业信念、不屈不挠的创业意志、能够经受住挫折的勇气、乐观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等。第五,突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创业者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在创业过程中开拓进取,取得成功。第六,充实的创业知识。创业知识是指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创业方向的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创业有关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经营与管理知识以及其他综合性知识。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新技术革命的内容、企业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以及企业家成功的经验等都是创业成功的知识保证。

二、大学生在创业中表现出的素质缺陷

从大学生自身分析,创业失败主要在于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和创业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创业兴趣较浓但行动滞后。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有较浓的兴趣和意愿,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正确描述创业和了解创业,并且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认识基本相同,但现实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不多。部分拥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创业思想和理念还不成熟。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仅仅是因为偶然的因素而非出于强烈的创业需要,甚至是没找到满意工作的无奈之举。第二,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亟待提高。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创业综合素质中最外显的部分,是创业综合素质的核心。大学生有理想、有知识、有激情,这是独特的创业优势,但是,不少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单一,接触社会较少,缺乏社会人际关系和商业信息,创新意识不足,且没有把知识内化为素质和能力,难以达到创业的要求。还有的学生缺乏学习能力,不能够借鉴成功经验进行创新再利用;有的缺乏企业管理能力,导致最后成为孤家寡人;有的缺乏创新思维,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和运营模式。第三,创业心理素质有待增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优柔寡断或急于求成,不够理性客观,心理比较脆弱,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情绪不够稳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个人主义比较严重,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诚信意识、抗挫折能力弱。第四,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不足。创业知识是成功创业的基础。调查发现,很多打算创业的学生只是非常期待和憧憬创业后的成功,却没有储备足够的创业知识。大多数学校很少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企业对在校生创业行为的支持度也不高,加上部分学校给学生的创业实践形式和内容渠道简单,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生需求。第五,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多数高校还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教学和课程体系建设中,没有配备相应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师资和教材,缺少比较系统的创业教育。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已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就业指导未根据大学生的个体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授课教师大多不具备创业的经验,仅限于知识讲授,专门针对创业教育的课程不多。

三、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教育模式探索与分析

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培养涉及面广,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形成合力推进,要在继续弘扬大学生创新精神、建立创业实践基地、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体系、拓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创业综合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要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加大创业教育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引进力度,通过有计划、分批次安排教师到对口企业实践,参加各种进修班、学术会议、到相关院校学习、内部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鼓励推行外引内置的双班导师制,在社会上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并在校内选拔具有丰富理论知识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制定完善的师资培养计划,鼓励教师在职攻读更高的学位,参加各种创业教学技能竞赛,对外培训服务,举办科研成果、教学改革创新交流会,丰富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

(二)完善创业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管理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教材等方面,多角度精心设计创业课程体系,结合创业实际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优秀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业类人才。高校可在大一学生中开设创业学理论必修课,在高年级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必修课,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开设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选修课,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与课程体系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创业品质。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创业综合素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特别是发散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思考。交流性教学与主动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教学实践,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实践自主性,培养大学生实际运用创业知识的能力,掌握创业方法途径,进一步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营造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良好氛围

首先,完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建设,可创设大学生创业中心,鼓励学生带着创业项目入驻,按照公司的运行方式组织、管理其团队的运营为学生创业搭建平台。其次,通过开展SRP大学生实践研究、创业计划大赛、SYB创业培训等课外活动,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再次,加强高校与企业“联姻”,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完善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最后,联动高校科研工作,促进科研创业双发展。高校创业教育应更多地与大学生科研工作联动。高校应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再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大学生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而对大学生创业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也可以依托高校的科研优势加以解决,辅助创业项目顺利开展。当然,良好的创业环境不仅仅包括校园文化的营造,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高校在学生创业中所进行的科研、专利研发等工作中给予必要的支持。创业资金难筹集是大学生创业的一大阻滞。对此,学校可在初期投入一定数额的启动资金成立创业基金,待学生创业成功后取得一定经济收益对投入加以回收,而回收的资金循环“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以“大学生创业”养“大学生创业”。

(四)提高大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环境,还需要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财务运营、行业选择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特别是在校期间有意识地培养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大学生创业需要在充分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通过严谨和系统地分析研究,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市场需要、对某一行业熟悉程度,理性选择自己的创业之路。

(五)实行创业综合素质教育全程化

首先,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思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创业教育模式和内容,不同专业应设置不同的创业教育内容,扬长避短。其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注重创业意识的培养,主要开展GYB创业意识培训,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开设SYB创业培养,对于已经创办企业的同学,可以开设EYB培训。再次,在课堂教学中上,要采用互动式、体验式培训、模拟创业过程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风险防控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管理经营能力;在课下实践中,要积极开展创业咨询、创业辅导和创业资助等相关支持。最后,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整合优势资源,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六)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资源

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等一条龙服务,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政府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引导者,可通过制定行政法律扶持政策、金融财税扶持政策、设立创业平台、开展创业培训等,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建立大学生创业的贷款担保体系和创业基金体系,为大学生们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技能培训、咨询服务、创业融资及相关法津服务等。

四、结语

总之,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主要渠道。高校要以创新的思维与眼光,开拓提高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各种教育路径,并将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切实推进创业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成果,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更强的创业型人才。

作者:郭凯 陆雷娜 况志华 单位:南京理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