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时间:2022-04-12 05:12:00

谈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湖北东湖中学2008年高三应届毕业生张孟苏,高考考了445分(文科),但新加坡一所大学却在一次面试之后就预录了她,还给了她20万元的奖学金。(2008年7月13日《楚天都市报》)张孟苏被录取很偶然。高考结束后,张孟苏到武大参加一场招生咨询会,不巧下了暴雨,赶到时招生人员已在撤展了。张孟苏见西南大学一位女老师在吃力地拆雨篷,就走过去帮忙。张孟苏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被坐在一旁的一位新加坡老师看到了。新加坡老师便专门为张孟苏安排了一场面试,在半个多小时的面试中,张孟苏时而用英语口语,时而用普通话,向5名面试考官推销自己。张孟苏全面的综合素质,打动了新加坡面试考官。这让我想到了另一种现象,高分低能。考试分数高,但其他的能力十分有限,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这两种现象看似相差甚远,但其实都是没有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张孟苏有了好的结果,因为她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正确的事,从而“一举”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当然不能否认,她的能力很强,但运气也是帮了她大帮的。不然她也无法进入更高更好的学府继续深造。高分低能,只会考试不会做其他事,即使进入了高等学府,同样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有更高的成就了。因此,在中国,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一、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定义

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配合的系统工程,它提倡学生走向社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素质教育还强调体育、美术、音乐的教育作用,因为体育是一个人的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音乐能将人的道德素养、情感素养和美感素养连接在一起,绘画能在年轻的心灵中树立人的美感。应试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教育。应试教育是一种异化现象:教育本来是要以文化滋润人的精神,培养人的独立生存、自由创造的能力。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已经成了一种外部强势力量,异化教育就是通过知识灌输,把凝固的文明秩序和规范,从外部传授给受教育者。

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一)素质教育是长远目标,应试教育是短期目标教育是有目的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会解决各种问题的,这需要学习。学习的途径很多,集中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已经被历史证明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对于学校教育,其目的主要是教书育人,在培养孩子智能、体能的同时,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不准为了考试而补课,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培训班等等。这样的尝试又出现了问题,我们的招生制度主要看的还是学生的成绩,学生有除了考试成绩之外再多的能力,也很难被发现和衡量,也就无法成为升学的凭证。因此,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似乎对立起来了。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前面已经提到了,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但是现实告诉我们,最终目的的实现又离不开应试教育。在中国现有的状况下,成功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结合起来。素质教育是长远目标,应试教育是短期目标。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所受到的教育,应该是这个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的,不断交替、融合的过程。也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围绕这两个目标齐力合作的过程。

(二)应试也是一种能力,应试教育亦属于素质教育知识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能力是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素质教育是包括应试教育但又不止应试教育,还有其他很多方面。应试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主要是传授那些适合于学校集中式教育的、带有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如何考试是一种技能,是能力,是素质的一个方面。教育者在传授知识并培养其各种素养、技能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应试,如何获得一个通往更高知识殿堂的通行证,无疑是一件好事。因此,应试也是一种能力,应试教育亦属于素质教育。

三、正视应试教育,才能让素质教育做得更到位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正视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现实存在的,是有生命力的。它有存在的沃土、温床,它有存在的价值。正视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一种检测学生学业的一种重要手段,注重全面发挥考试的功能,追求考试的正面导向,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我们的教育者应该有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两种意识,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两种意识,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