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生教育课程中的渗透

时间:2022-10-29 09:25: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生教育课程中的渗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3个视角,即马克思主义视角、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和“普世价值”视角,有些表述是对这3个视角的“综合创新”。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对进一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神圣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核心内容。高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具体实施的途径是多样化的,而课堂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将以“三生教育”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进行阐述。

二、以课堂教学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引导学生反思生命的价值是“三生教育”生命篇最核心的内容,首先通过视频《人的一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引用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引发学生思考:在短暂的生命中,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进而引出生命价值的含义,从宏观上讲,生命价值是一切形态生命的价值;从微观上看,特指人的生命价值。接下来,通过“发生命船票”的活动,让学生更加具体的认识到生命价值的概念。生命价值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生命的自我价值;二是生命的社会价值。生命的自我价值表现为生命对自身物质与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引发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如何实现自我价值?”从物质价值的角度看,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必须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实践全面发展自己;从精神价值层面,要相信自己,坚强不息,要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最终活的快乐和幸福。生命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生命对他人、对社会物质与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最后,给学生讲述“盲人提灯笼”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密切,生命的自我价值是生命个体存在的必要条件,而生命的社会价值是实现生命自我价值的基础。以上为“三生教育”中生命价值教育的课堂教学案例,其中充分体现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体验式教学

“三生教育”课程隶属于思政课范畴,一般以大班的形式开展教学,课时少,人数多,如果教师一味以“填鸭式”教学为主,那么教学效果肯定很糟,所以必须改变这种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价值观培育的方法,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以大学生素质训练为平台,加入以“道德体验”为手段的教学方法。该课程体验式教学主要分为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课内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体育等有关学科来展开,开展一些与生命教育有关的讲座等,还可以通过学校的新闻媒介如墙报、黑板报、观看电影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存知识的普及与宣传,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生存知识和技能;课外的体验式教学可以采取定期组织学生拉链、郊游和劳动锻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野外生存训练;提高学生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目前在校的大学生都是90后甚至是95后的“新新人类”,由于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双重挤压,他们的价值取向发生着急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征。如在针对大学生价值观的问卷调查中,有5l%的学生认为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是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只有28%的学生认为拥有精神财富的多少是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有21%的学生认为不清楚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他们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巨大的学业和生活的压力下暴露出一些心理问题和人格问题。“三生教育”课程与职业“拓展训练”项目在提倡整体教育理念,培养、培育学生生命、生存、生活综合素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在我院“三生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着把素质拓展训练与三生教育理念整合在一起,开展“三生教育”教育教学工作,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孔艳春 单位:云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