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思考

时间:2022-05-23 09:48:44

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思考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应用问题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语文知识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审美教育越来越重要,其不仅包含形式美,还有内涵美,比如文章的悲剧性与戏剧性冲突美[2]。而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目标与审美教育的结合,就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受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思想的影响,不能将教学内容与目标整合到审美教育中。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存在教无定法的问题,盲目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体验,其缺少一定的规范性,造成学生学习行为比较盲目,不能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开发的同时,对学生初中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由于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本质的联系,应成为中学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如果在语文教学中,不做审美教育的启发,知识单纯的教学引导,这样的教学效果只能完成知识性的教学任务,不能从根本上实现语文教学的思想熏陶、文学感染的功能。

二、实现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

当前,中学美育任务主要由音乐及美术学科完成,而语文作为中学的主要科目,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其成为中学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其存在的应用问题分析,主要的教育途径表现在运用灵活的教学艺术手段、注重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及营造感情教学氛围,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1.运用灵活的教学艺术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发展的结构与学生的认知来设计教学环节,通过灵活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联想与想象,使教学过程审美化的同时,使学生产生美育心理效应,进而去探讨与体验文章内容美[2]。比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雪》一词,本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主要写雪景,下阕主要抒发作者的情怀,是一篇富有艺术魅力的名篇诗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利用录音带进行范读,再优美的朗读声中将学生置入文章中描写的雪景氛围中,然后借助多媒体设备等,将相关的雪景图片或诗词展示在PPT案例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祖国大好河山被雪景覆盖的银装素裹之美。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收集相关的诗词、名句。这样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雪之美的魅力,从而将更好地理解当时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以此深刻体会文章的主题,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个人的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鉴赏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识别美丑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美与丑是共生的。而引导学生识别美与丑,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准确的分析与评价所讲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等。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鲁迅的《孔乙己》一文,其主要描写了封建腐朽思想与科学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生活上总是在嘲笑戏谑中混度,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孔乙己这个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对其经历的事件进行评价。比如文中孔乙己给小孩子茴香豆吃,虽然他知道自己会受到孩子们的嘲笑,但是他对小孩子的态度很好,鲁迅将人物美好的一面刻画出来,与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进行抨击。3.注重学生的审美想象。对学生审美教育,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将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力,锻炼其审美想象的同时,唤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下森林断想》。作者长于描写,工于细绘,语言比较生动想象,并且充满激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启发学生作者为什么描写的是地下森林,在文中感受作者对地下森林生命存在的赞美,启发学生对现实环境的思考,以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审美把握,引发读者往更为广阔普遍的事理方面思考,比如,文中一句“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句子使用两个比喻,更具有美感。作者之后笔锋突转,引发作者对低下森林的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作者对森林的“断想”之美。在课后,教师可布置描写景物的散文,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所感与写作形式,写出一篇优美的散文。之后教师可选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进行欣赏,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力。

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研究,明确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之间关系,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审美教育教学方法,即运用灵活的教学艺术手段、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审美想象及营造感情教学氛围,使语文教师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审美参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追求,进而实现新课标的审美目标教学,这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慕永强.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J].教师,2016,(22):15.

[2]蒋娟娟.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11):48-50.

作者:柳青 单位:淄博市张店区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