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审美教育探讨

时间:2022-05-23 09:46:25

小学美术审美教育探讨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班几十个孩子就会有几十种审美眼光。在小学低段美术教学中,孩子们认为“美”的作品常常让美术教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容易给孩子一顿斥责,或是批上一个令孩子沮丧的分数。那么,面对这样的审美矛盾与冲突,美术教师应如何去鉴赏孩子们作品的“审美”,又该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渗透审美的教育呢?

【关键词】小学低段;美术教育;审美教育;创新

小学低年级段儿童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奇葩”画。美术教师总是难以说服自己去承认这些画的“美”。当学生的审美与美术教师的眼光相冲突时,谁的审美为美?到底是美术教师认为的“美”是美,还是孩子们眼中的“美”更美呢?与此相联系的是,美术教师要如何去对待和实施低年段孩子的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呢?

一、回归童真,理解儿童审美

儿童心目中的美是具象且“盲目”的。在平日里的美术教学中,大多数孩子都倾向于认为教师的作品是最美的,儿童会选择模仿教师的作品,这个现象的出现,有学者推测,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应试教育下对美术的不重视;第二个原因则是来源于主课的压力,以及儿童可能内心已经开始建立起客观评价标准,所以对绘画没那么多信心。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回到孩子中间,蹲下来倾听,感知孩子的美感,再根据孩子的回答有针对性地提意见,用“如果是老师画,我会这样画……”代替“你这样画不好,应该……”的评价表达。新课标倡导,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这幅作品(图1),这是一年级《新花布新衣服》第一课时的一位学生作业,乍一看上去作品线条杂乱无章,颜色涂色不完整且毫无规律,用成人的审美来看毫无“美感”可言。但是教师在与孩子交流中了解到,学生之所以这样画,是想表达乍一看到新花布挑花了眼,在设计花布时就想要表现杂乱无序的感觉。之所以这样涂色是因为儿童认为这样搭配颜色会让人觉得很美。于是,教师尝试把自己代入到这种情境中,发现了孩子眼中的花布世界,果断改变原先的评价。同时,对孩子说:“你这样的想法很好,花布中圆和方块的元素运用得很自如,加上这样的颜色对比确实很美,但是如果下次你能把图案画得再具体一点,颜色涂得再仔细一些就更好了!”这样评价,既肯定孩子的美感,也对他们提出改进性要求,既评价了作品中的审美,同时对于孩子也进行了美的教育。到这节课第二课时的时候,这个孩子又呈现了一幅作品(见图2),他很好地吸收了教师给予他的建议。所以,只有教师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队伍中,才能真正读懂孩子作品中的“美”,才能恰当地给予孩子美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教会孩子“审美”。

二、走近大师,引导儿童审美

小学低年段美术教育中美的教育,除了对“变美”技能的学习,还需要具有“是否美”的价值判断。欣赏美的能力塑造是实行美术教育的奠基石。只有通过艺术的创造或鉴赏,才能陶冶人们的性情,培养高尚情操,完善人格。21世纪的小学生,他们对美的感知来源于生活中的网络影视、杂志报刊等各种媒介,这些媒介的辐射范围广、内容涵盖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儿童尚未形成的系统审美构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所以,儿童的审美眼光需要美术教育的引领和提升。走近大师,是让儿童感知美的存在,理解美是什么、美在哪里的重要途径。适当开展临摹大师作品的活动,丰富儿童内心对审美形象的储存,给低段的孩子提供直观的审美体验的同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内化儿童的审美情趣,建立自己的审美系统。只有内心认同,才能让美感内化、融化于儿童当中,防止创作模式化、思维固定化。如图3,选择让孩子们临摹梵高的《向日葵》,感受大师热烈而又奔放的色彩;从大师的作品中学会如何运用色彩,如何去构图,如何完善整个画面等等,使得“美”的教育深入浅出。在临摹过大师的作品以后,再去教授孩子们新课,引导他们在创作中活学活用,创作出具有一定审美的作品。

三、鼓励多元,创新儿童审美

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美国宾州大学艺术教育系教授维克多•罗恩菲德在谈到艺术教育的目标时,认为审美教育是一种手段,只有儿童掌握这样的技能,根据他的美感经验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最终应用于生活,审美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研究指出,青少年会借着艺术创作来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感受,寻找个人的意义,所以对儿童进行审美的教育,尤其是在审美的意识培养过程中,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审美教育应当强调包容不同审美。教师在美的教育过程中,要学会包容,坚持鼓励为主,切忌随意对儿童的美术作品下美与不美的简单判断。美无好坏之分,以“谁的美”为标准,来评判是很片面且专断的。面对儿童的画,教师真正应关注的是,儿童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去创造美,这样的方法合理不合理。要有包容的气度,允许具有不同审美情趣、审美取向、审美观点的学生的存在。要允许多元思维并存,使学生尽可能在宽松自由、崇尚个性的教学氛围下创新创造,展示自己作品中的独特审美。图32.审美教育应当强调培养创新思维。低年段的孩子们向师性的特点让他们通常把教师作为一种权威,有意识去模仿教师。因此,低年段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孩子对“美”的创新思维培养,只有儿童敢想,他们才有去创造的可能。教师应该以儿童为本位,坚持“问题意识”,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尊重他们的求知欲。不仅如此,创新思维的培养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来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一年级《走进大自然》这节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教师带领儿童回到自然中,通过儿童的看、听、摸、闻等,自行获得一定的审美感知。这节课结束以后,儿童除了绘画出大自然中美丽的花草树木之外,还有孩子用黏土做出了有趣的鸟兽虫鱼,他们天性中对色彩的掌控更是让他们创作出了五彩纷呈的作品。雨果说:“外在的美只能取悦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在低年段美术教育中,美的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扎根于审美的获得与自我审美体系的创造。正如我国爱国大诗人屈原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在低年段美术教育中对审美教育的探索会布满荆棘,但教师仍需将审美教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小学低年段美术教学的始终,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够真真正正地发现美、感悟美、吸取美,从而创造美。

作者:殷舒婉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