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研究

时间:2022-02-20 08:53:32

职业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研究

摘要:审美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中“德智体美”中美育的教学要求。充分进行审美教育工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思想意识。职业中学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教学科目,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开展审美教育是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责任。特别是在新时期背景下,职业中学的教育不仅要不断增强学生技术的培养,而且也要兼顾学生人格修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而让学生逐渐树立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进行相应的探究,通过对相关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不断向学生渗透审美理念,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满足中职语文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审美能力

职业中学的学生是一群比较特俗的受教育人群,主要是因为这群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承受的压力更大,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更多。同时,不管是在知识层面还是学习能力上,都次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而且,对于职业中学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偏重于专业技术的教育,对于学生鉴赏、人文方面的教学则较少,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审美意识缺乏,审美能力较低。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相关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分意识到这个现象,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渗透审美教育。

一、职业中学的教师本身就要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践行者和引导者。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让学生具备较高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审美鉴赏能力,并且精通美学伦理,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审美教育。首先,职业中学语文教师不断学习和修养,构建自身崇高的人格品质,从而树立正直、诚实、廉洁、公正以及坦荡谦逊的品质,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师者形象,在人格上感染学生,以自身“美丽”的人格影响学生。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自身语言美和姿态美,也就是说要有完美的业务素养。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艺术,教师就是艺术的策划和实施者。所以,教师要始终站在艺术的高度开展语文教学,科学、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和非肢体语言。比如,在讲课的过程中,讲到动情处,教师要神情兼备、口齿清楚、普通话发音正确、语调清晰、节奏明快、韵律恰当,并懂得遣词造句,达到妙语连珠的效果。借助自己的眼神、肢体等动作向学生传递文章中的艺术美感,让学生受到教师的行为的感染,从而感受到美的存在。最后,专业中学的语文教师还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在课堂上能够引经据典,把握美学主体和形象,将语文课堂始终笼罩在美的环境下,让学生处处感受美。

二、咬文嚼字,欣赏语文语言美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很多美的元素,这就需要相关教学工作和在实际教学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不断从语文篇章中挖掘出美的信息,向学生进行美学渗透。语文篇章中的很多文章在遣词用句上都很有考究,特别是在一些借景抒情的散文篇章中,更是挖掘美学的重要素材。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仔细推敲于文中的词句,尽量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发现语言中的美[1]。比如在《荷塘月色》中一段落对“月色”进行了描写,分别用了“泻”、“浮”、“笼”等动词,也正是这些动词的使用,使得朱自清描写月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个时候,教师就让学生试着对这些动词进行仔细琢磨,看看能不能用别的动词替换,替换之后的效果怎样。比如把“浮”换成“升”,在语句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纵观全句,发现没有原文的美感,而仅仅是叙述月亮升起的过程,使荷塘不再具有一种朦胧和美感,也不能够更加全面和清晰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会课文中“美”元素的存在,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效果。

三、展开联想,感悟意境美

意境是在语文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汇,特别是在一些诗歌当中,意境的存在感更为浓烈。在教学中,只要抓住了意境,就等于抓住了诗歌的灵魂,抓住了作者的心灵,由此来感悟和探索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变得非常容易。同时,通过意境,让学生更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诗歌,让学生更加大胆地展开现象,感受诗歌的意境。比如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一诗歌时,要求学生感受“徐志摩”在康桥上对母校的留恋这一情景,展开联想,仔细品读文中的意向和意境,把诗歌中的语言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色彩鲜明和线条清晰的美丽的意境[2]。由此,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意向,并根据文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一诗句来感悟全诗以及作者内心深入的情感,领略诗歌的意境美,从而有效渗透审美教育。

四、感受人格的洒脱,体会人格美

在教学中,想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心灵于课文情感的平等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平台上,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促成学生人格和文章任务人格的对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学《行路难》这一内容时,在开头的“行路难、难于上青天”就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心境,到诗词中间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让学生感受作者豁达的人格,到最后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学生感悟作者不畏险阻、面向未来、心怀宽广的人格美,从而培养学生大度、洒脱的心境,让学生在逆境中学会保持乐观、自信、积极的心态,形成自身的人格美。

五、结语

总的来说,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新时期背景下,相关教育工作者更应爱不断提高自己身的意识,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美育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失时宜地向学生渗透审美意识,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满足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满足学生审美的需求。

作者:靳元胜 单位:山西省壶关县职业中学

参考文献:

[1]解相梅.浅谈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J].职业,2008,11:117.

[2]张天喜,张晓明.给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语文美育教学与研究[J].渭南师专学报,1998,04: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