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3-02 03:36:18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强化改革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人文教育;问题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如果说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在特定职业中的实用理论、实用知识和实用技能,那么,人文教育就是贯穿高职教育并起着支撑作用的部分,对高职大学生的培养和成长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意义。

1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促进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使人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目标和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高职人文教育就是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主导下、在其相对独特的教育条件和规范中,把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融合,以人文化的教育方式使不同专业学生深刻理解特定职业的社会意义,进而培养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实质是做人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奠定学生从事社会工作、承担社会角色特别是职业角色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高职人文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已从初期强调理念、争取课时进入关注内涵定位和学科建设的层面。许多高职院校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并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组织落实,在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从我国高职人文教育来看,立足于人文内涵和高职需求的自我定位还不明确,人文教育仅停留在单向发问的架构中,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品行、内涵没有进行充分解剖;高职人文教育的本质、特色还不清晰;体制、机制、模式还没有实质性进展;高职人文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未进入高职教育的核心层面。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1.1社会转型期人文价值系统缺失,影响人文教育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道德文化、价值观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优先、个人本位、注重功利的价值取向,质疑和拷问着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公平优先、社会本位、重义轻利等价值取向。社会转型期人文价值系统的缺失,不可避免的影响着高职人文教育的开展,实利原则侵蚀着我国的教育制度,高职院校难以独善其身。即便一些院校现在仍然坚持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但我国的教育制度经常随着市场经济的节拍起舞甚至沦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却是不争的事实。选择就业、选择谋生,成了高职教育主体优先发展的目标,同时高职教育自身人文意义的失落也导致人文教育不足。高职教育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且出现的高等教育类型,与生俱来的带有一定的工具性和功利价值性,以其“职业性”特点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正是由于这种有用性,高职教育从一产生就存在于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之中,对自身的人文意义和本体价值缺少足够的认识。

1.2高职院校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的思想普遍存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所以为了实现高职院校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高职院校中上至管理层下至一线专职教师,关于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中都认为学生的技能培养是首要的而且是重要的部分。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对高职学生的培养更注重专业技能和水平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格品性的塑造和人文精神的提升,甚至有些高职院校认为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而企业对于毕业生的上岗动手能力及技能要求较高,开设人文教育类课程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不如节省教育资源加大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这种教育理念下,人文教育类课程就成为了高职院校的边角料,可有可无,不被重视。虽然近些年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人文教育,但对高职人文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相当肤浅。

1.3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人文教育能力不高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来看,专业教师占大部分,而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毕业于理工科大学,他们本身就存在人文素质欠缺的问题。担任专业课教学的还有一些是从企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或一线退休后聘任来的兼职教师,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中,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人文学科知识的比重存在明显差距。所以,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绝大多数专业课老师仅仅是重视客观事物存在、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专业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2强化改革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在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高职人文教育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2.1重视建构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

高职人文教育的价值目标是“和谐发展的职业人”的养成和实现,而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从人文知识向职业人文的内化,从人文认知形态向职业理想的转化,是高职人文教育的实质性功能。要成为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这种能力和素养不是某种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的简单叠加,而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必须冲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在情境化设计、体验式教学、拓展式训练和交互型延伸中,建构具有高等职业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该体系需高职院校在人文教育现状和企业人才质量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以“和谐发展的职业人”的培育为切入点,根据学生职业生涯中必备的品质和素养,从文化层面和实践层面系统开发和构建人文教育类课程。通过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传递人文知识、培养人文情怀、确立人文信念,达到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品质,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促进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形成,最终促使学生自觉将各类经验变为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本领为最终目的。

2.2注重专业教师人文教育能力的提升

教育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专业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创造能力人才的战略目标出发,重新审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清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促进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用以指导自己的专业教学。其次要拓宽学习途径,自觉加强人文知识学习的力度,开阔自己的视野,阅读经典人文书籍、学习中西方传统文化,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提高人文素养,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进去。三要强化制度保障和支持,把提高教师人文素质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为相关进修、培训和再提高创造条件,采取教师自学、校内培训、校外进修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教师人文素质培训,组织成立教师读书会,督促教师阅读人文类书籍,交流读书体会,还可以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文学、艺术、音乐、影视欣赏等讲座,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有更多机会参与人文教育活动,以促进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进一步推动教师人文教育能力的提升。

作者:陈国栋 侯志斌 韩召华 单位: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