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人文教育问题分析

时间:2022-05-09 11:07:12

职校学生人文教育问题分析

一、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生源危机凸显,生源质量偏低

根据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的《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人数自2008年后出现过山车式下滑,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15万,较四年前减少135万。广东省虽然由于近10年来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才落户,使高考报名人数连年增加,但外地人才带来的人口红利已随着楼市限购和落户政策收紧几乎消失殆尽。生源危机来袭,处于高考志愿填报最后批次的高职院校首当其冲地遭遇了招生困境。据有关部门统计,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新生一次性报到率不足70%,只能采取补录的形式完成招生计划,生源严重不足。加之高考录取批次不断细化,高职院校所能够招录的往往多是无力选择本科院校的学生,其学习领悟能力相对较弱,生源质量普遍偏低。

(二)高职学生基本人文知识欠缺,人文底蕴相对不足

高中阶段学习的不得法、不得力使得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基本文史知识兴趣不大,加之处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传统人文气息相对淡薄,更多受西方思想影响,学生的传统人文思想底蕴明显不足,以至于对于常识性的传统人文知识了解甚少,感悟践行则更少。据笔者对本院学生人文素养所做的问卷调查,就“你选听人文素质讲座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一问,有近50%的学生选择了“只是为了拿学分”;针对“你常阅读人文书刊吗?”一问,有52.5%的学生选择了“不经常读”,42.6%的学生选择了“很少读”,只有4.9%的学生选择了“常读”;就“你目前最常用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方式”一题,选择“电子版”和“纸质版”的学生各自占了近50%;就“你最喜欢看下列哪类文艺作品”一问,有26.5%的学生选择了“新新人类作品”,21.4%的学生选择了“港台作品”,25.6%的学生选择了“西方经典作品”,选择“中国古典作品”的有26.5%;对于问卷中“你看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吗?”一问,选“看过一两本”的有75%,“全看过”的有14.4%,“没看过”的占10.6%。这些问卷在相当程度反映了90后高职学生自身所处的社会特点和环境对其人文知识学习的影响。古语“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饱读经典永恒的作品,人的人文气息才会深厚而富有内涵,现代的高职生由于缺乏了人文知识的熏陶,人文底蕴普遍不足。

(三)一些高职学生行为缺乏规范,日常生活习惯不良

高职学生人文知识的欠缺导致其人文思想的缺失,反映在具体的生活中,在人格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一部分高职生存在着心理幼稚、心智不成熟、依赖性强、心理脆弱等问题,对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自我排解和处理,以至于陷入思想泥潭不能解脱;在学习中缺乏良好的态度和习惯,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缺乏自律精神及自我学习能力,上课看小说、玩手机、闲聊、睡觉等现象比比皆是,课后上网看网络小说、玩网络游戏、通宵网络聊天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就笔者所做调查,针对“你的业余时间主要用于哪些方面?”一问,有30%的学生选择“图书馆读书自修”,近30%的学生选择“做兼职培养能力”,60%的学生选择“宿舍上网玩电脑”;对于大学业余生活的评价,有近30%的学生认为“无所事事,觉得生活很无聊”;除学习习惯不良,高职学生生活习惯普遍不是太好,具体表现在自理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生活缺乏规律、熬夜上网、夜晚睡眠迟、早上起床晚。就“你晚上一般几点睡觉”一问,有78%的学生选择“十二点左右”,“你早上一般几点起床”一问,有80%的学生选择“八点钟左右”;此外,高职学生饮食习惯不够健康,过时过点、生食冷食、暴饮暴食、偏食挑食、浪费粮食等现象也比较普遍。总之,有相当比例高职生心理不够成熟,日常行为比较随意,学习生活等习惯有待训练提高。

(四)高职人文教育处于缺位状态

有关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都持上升状态,要求也不断提高,单纯“工具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职业人文素养、增强人才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客观需要进行人文教育,就笔者对学生的了解,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也非常乐于接受人文素养教育,然而由于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时间短,学术底蕴不足,加之当前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高等职业院校过于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以学生能否谋取职业为目标,对于培养学生谦、恭、谨、信等人文素养的教育则重视不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合作精神、诚信意识、创新精神等明显不足,针对某一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意识也非常淡薄。因此,人文教育的潜在需求明显而供给却不足,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处于缺位状态。

(五)高职人文教育缺乏系统规划

高职院校近年来的改革如火如荼,职教观念不断推陈出新,各高职院校也顺应着职教改革的潮流涌动向前,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政校行企多方参与合作的职教新思路,也已经或正在构建适应市场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这种专业改革已经深入人心。正是这种鲜明的技能目标导向使教学资源多向专业课及专业教师倾斜,文化基础课,特别是艺术性课程多被作为非主导课程而受压缩及忽略。因此,人文教育体系明显滞后于专业教育体系,缺乏系统的规划。目前多是思想政治教研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一些简单的、零散的活动,没有形成贯穿在学生管理、教学活动、乃至校园环境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涉及多个部门的、有全体教师参与的、系统的、科学的人文教育体系,无法形成浓厚的人文氛围,无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更无从使学生自然萌生对人、事、物的热爱与感恩之情。就笔者所做调查,针对“你认为我院的人文氛围如何?”一题,有95%的学生认为“一般”,从中我们可以看见高职生自身对于所处高职院校缺乏归属感和自豪感。由此,专业教育虽然可以增长学生的就业技能,人文教育却是一个人走向社会,长足发展的基石,不可偏废。

(六)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有待加强

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言行举止将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素养,教师本身的人文底蕴决定了教化学生的能力。应当说,绝大多数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甘于奉献、诲人不倦。但是在当前高职院校改革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专业教师面临着教学、科研、企业实践、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繁重,压力激增。客观上,无法有充裕的时间充实、拓展自身人文知识,提升人文修养,能够传递给学生的人文信息有限;思想政治、中文、艺术等基础课程教师也往往由于课程的被忽略而濒于边缘化,外出学习提升的机会也相对较少,教学能力提升有限。同时,高职院校目前新任职的教师,特别是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多是“80后”的独生子女,其本身在谦逊、恭敬、谨慎、诚信、责任、合作等人文素养方面还有待提高,对于学生的正面教化能力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就调查问卷中“你对本校教师的人文素质评价是”一题,有近90%的学生选择“一般”。多数学生认为教师人文素养有待提升。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在人文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以上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职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途径:

(一)树立全面的高职教育理念

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各岗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单纯“工具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职业人文素养、增强人才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尽管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上有一定的差别,但相对而言,高职院校更强调培养服务社会、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其终极培养目标是完全相同的。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通过职业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人文素质和职业人文精神,从而全面提升人才综合素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应当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本质体现。

(二)中高职衔接推动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变革中,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必须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兼顾传统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这既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大量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技能型人才,又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发挥引领作用的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与此同时,为了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关键是要促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促进中高职的衔接,不但可以提升中职毕业生的能力及学历层次,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可以为高职院校输送更多后备力量,缓解当今开始凸显的高职学生生源危机问题,是推动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我们也必须有针对性地对中职生源学生进行多途径、全方位的人文教育以提升高职生整体人文素养。

(三)加快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

音乐等人文课程的教育在高职院校,特别是非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许多研究者认为,音乐是声音和情感的艺术,在满足人们娱乐和审美需要的同时,还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教育功能,对于高职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1]。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常州考察时也强调中高职教育要强化文化课,提高学生素养,为接受更高学历教育打下良好基础。高职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就是要在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在职场或职业生涯中的素质结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遴选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创新教学形态,通过对文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就业指导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道德性地处理人与自我、他人、社会、乃至与自然的关系,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四)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文教育体系

除了教学环节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外,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还可以通过教学之外的课余生活来实现,根据笔者所做调查,本院学生业余主要在图书馆或教学楼学习自修、宿舍上网聊天、参加学校活动的同学占到了90%左右,因此,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发挥较大作用。如,我院连续几年来有规律地开展以人文教育为中心的素质拓展项目,借助于讲座、经典文学作品视频、专业、生活技能比赛、兴趣小组活动等来丰富学生生活,陶冶学生性情。笔者近期举办的传统文化研习活动也是通过引导学生研习《弟子规》来树立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基本人生态度,以及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规范,对提升其人文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一所院校在教育市场中是否占有优势,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条件,如校园环境要优雅美丽、建筑物要布局合理、生活设施齐全便利、教学设备先进精良,要能满足基本的教学生活需要之外,最根本的是院校本身所具有的浓厚的人文气息。这种气息可能反映在校园建筑物布局的人本关怀上,如各种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线路设计更加符合人性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到使用的习惯和便利,体现在景观所代表和反映的意味和主题;也可能体现在教师整体的精神风貌、学术气质、行业气质以及反映在学生的一举手一投足之中……总之,高职人文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管理者进行宏观布局,也需要进行微观层面的精细化运作。

(五)建设高人文素质的师资队伍

除了学生自身学习,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必须要有教师本人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行为示范。在当今社会各行业竞争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高职教师这一群体也面临着身心特定的压力,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强的心理正面能量,较高的心理调适能力,高效的工作能力,丰富的生活情致,能够带给学生新鲜丰富的人文给养,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高职院校也应认真规划高职教师职业生涯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等培养提升的中长期方案;完善高职教师的学习进修制度;积极为教师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讲座、高雅娱乐活动、健康运动等,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提升教师自身人文综合素养,从而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本文来自于《南方职业教育学刊》杂志。《南方职业教育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王慧1何卓明2工作单位:1.佛山职业技术学院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