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人文教育发展前景分析

时间:2022-05-04 04:24:36

高等院校人文教育发展前景分析

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型高等院校发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一)建设高水平综合型大学的需要

在众多学科当中,人文学科的建设、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某种意义上说,一所综合性大学的精神筑基学科便是人文学科。实践证明,如果大学没有人文学科丰沛的学术孕育,其它学科将有沦为工具化、技术化、功利化的危险,最终也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一个大学如果没有一流的人文气氛、完善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整体的人文社会知识通识教育和通才培养,就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甚至称不上是现代意义上的综合型大学。

(二)培养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现在社会需要文理兼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他们不仅具有符合现代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而且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但我国传统的文理分科教育模式忽视人文教育对理工科学生的重要性,造成理工科大学生在心理、审美、伦理、社交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其全面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此外,从心理上来讲,单纯的专业知识型教育使他们心灵脆弱,缺乏应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灵活性和适应性有待提升。

二、以工科为主的综合型高等院校人文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了拓宽办学渠道,吸收办学资金,传统理工科院校在向综合型高校转变的过程中,人文教育得到一定重视而得以发展。这些院校引进了一批人文学科领域的人才,人文学科以及选修课程普遍开设。与此同时,具备人文特征的学生社团也纷纷建立并得以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文教育的成绩,以及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渴求。但以工科为主的综合型高等院校的人文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人文教育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一)人文教育的规划者———各级领导

以工科为主的综合型高校工科教育发展基础好,对工科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容易凸显成效。相比之下,这些高校的人文教育基础薄弱,加之人文教育是逐步积淀、见效较慢的长期工程,所以,受政绩观的影响,各级领导或多或少偏重工科特色学科的发展而对人文教育重视不足。对于工科器材购置、实验研究投入大笔资金,而对文科教育发展及人文教育建设投入资金有限,文科建设及人文教育发展受限。此外,此类高校的领导成员多是工科出身,自身学历背景等因素导致其对工科教育建设经验丰富,对于如何开展人文教育存在误区。部分领导将人文教育作为“软任务”来抓,甚至出现临时突击的现象,使得此类高校人文教育边缘化,缺失严重。

(二)人文教育的参与者———全体师生

在以工科为主的综合型高校中,理工科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在专业授课过程中间接地流露出的情感、表达的思想观念对理工科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理工科教师或是传递类似“文科无用论”的观念,或是单纯完成专业授课而不重视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这些高校中的人文社会学科教师虽然在授课过程中间接的扮演着人文教育者的角色,但仅仅依靠这些老师来扛起人文教育的大旗,显然力不从心。而对于学生而言,由于长期以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的观念的流行,加之教师授课的影响以及学业压力大等原因,很多理工科学生对人文素质修养重视不够,甚至表现出排斥、厌恶的情绪。而这些高校中人文类专业的学生由于校园缺乏足够的人文氛围等原因,导致人文情怀难以被激发。人文教育的缺失使得部分学生基本的人文素质都难以达标。

(三)人文教育的土壤———教育环境

人文教育与教育环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人文教育的开展需要营造包容的教育环境,而一个充满浓厚人文气息的教育环境也离不开长期人文教育的积淀。高校人文教育的开展必须以学校为主导,而企业与社会的人文文化熏陶不够,缺乏相应的文化基础与背景。特别是这些高校的招聘会中企业招聘重视技术性人才,而提供给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生的职位寥寥,给人文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无形的消极影响。而由于这种潜在的影响,也导致校园文化缺乏人文气息,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理工,轻人文”的校园文化氛围,也使得这些高校人文教育开展步伐缓慢。

三、以工科为主的综合型高等院校人文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一)从高校领导与学校发展角度分析

掌握决策权力的管理层对于高校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所以,如何在学校管理层面凝聚加强人文教育工作的共识至关重要。作为高校的领导干部,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人文教育的意义,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加强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作为以工科为主的高校,须通过加快发展文科专业的方式弥补“短板”,使自身更加趋向于全方位、多领域发展的综合型高校,以提高学校实力和地位。而且,要在全校学生范围中开展人文教育,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更符合社会的需要。为实现以上目标,学校应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完善课程体系,应在保留专门化学科分科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安排,淡化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界限,加强学科教育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受教育者接受更多人文教育的熏陶,由“专”才变成“全”才。

(二)从师资建设及学生认知角度分析

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传道授业的中坚力量,应自觉摘除对专业认识的“有色眼镜”,自觉抵制“文科无用论”等不利于高等教育发展大局的言论。从一定程度上说,人文社会科学为自然科学奠定了思想基础,影响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深度,因此,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教师,应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身体力行,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以课堂为媒介向学生传播出去,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校在人文教育方面的缺乏,并将其转化成自身工作的压力与动力,加强自身在科研领域的力度,为学科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应锐意进取,创新教学方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人文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此外,学校应加强在人文教育方面的政策引导、人才引入和资金投入,以提升学科水平。在以工科为主的综合型高校中,工科学生所占比重较大,他们是应当接受人文教育的重要主体,他们对于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与追求力度直接决定了整个学校人文教育的广度与深度。所以,作为学生,特别是工科学生,要清醒的认识到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需求加强的事实,应广泛涉猎,主动接受人文教育,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使自己成为文理兼修的综合型人才。

(三)从人文教育氛围营造角度分析

对于人文教育来说,能否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也是其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学校应以学生活动为媒介,通过开展各项人文色彩浓厚的活动烘托氛围,寓教于乐,借助活动开展人文教育,使广大师生获得启发。同时,应积极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传道授业,借助他们的吸引力开展人文教育。此外,学生社团也是校园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们用自己的活动和行为在影响着周围大学生的价值观。学校应注重人文类社团的发展,积极传播人文正能量,进而营造出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人文教育是养育人文精神、形成民族气质品格、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环节。在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传播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质和综合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文教育对于我国今后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不仅高校应该关注这个问题,全社会都要提高重视程度,举社会之力加快人文教育的发展,从更高的层面、更广的领域营造出浓厚的氛围,进而推动高校做出更大的努力与贡献。

作者:曹婷婷赵南南蔡星周工作单位:燕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