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实习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4-16 11:07:15

古诗文教学实习问题及对策

摘要:古诗文的文化传承价值与育人功能需通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来加以实现。目前,高校师范生古诗文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课堂教学重理论轻能力,教学实践与实际中学课堂对接不畅等方面。高师院校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的有效路径在于: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管理;加强语文实践基地建设,增强有效对接。

关键词:师范生;古诗文;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古诗文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之精髓,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资源和宝贵的精神养料,古诗文阅读也是历年来在语文诗卷中得分率较低的题型之一。要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夯实语文功底,就必须重视未来的语文教师———师范生的古诗文教学能力培养。目前,传统高校中文师范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方面,必修课时不足,选修课种类少;双师型教师匮乏,重理论轻实践;高校师范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对接不畅,另外,教育实习基地不稳定、实习实践针对性不强等因素,都制约着师范生古诗文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师范生古诗文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低效原因并寻找解决对策,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一.导致师范生古诗文教学能力较低的原因

(一)课程设置方面,必修课时不足,选修课种类少“课程改革一直是高师教学改革的一个焦点,课程内容的设置是促进教师行为成熟、实现师范专业目标的关键,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中职前教师培养的切入点与突破口。”[1]高校中文专业是培养有“学者素养”的未来教师,而不是培养书斋式研究的学者,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对师范生的语文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应有别于一般的中文专业。以诗歌教学为例,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开设必要的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如“诗词鉴赏”“唐诗语言学”“诗词曲经典解读”等课程,以利于提高学生对诗词曲的把握能力。目前,许多中文教育专业侧重于文学史,文学理论等相关课程,这对中小学语文教师诗歌鉴赏教学能力培养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与其它如现当代文学史等课程比起来,课时是多一些,但从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看,很多院校所设课时量并不足,与古代文学相关的选修课,也就是两三门。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西南大学,他们针对免费师范生开设的古代文学课,长达三个学年,总学时达288个。选修课也有13门之多,如《明代文学研究》《诗经导读》《史记研究》《李白研究》《苏轼研究》等,分别涉及断代文学史、文体研究、作品研究、作家研究等专题,但一般性师范院校,难以开设这么多课程给师范生以选择的空间。(二)“双师型”教师匮乏,课堂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需要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目前,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擅长文学史、诗词鉴赏、教法的教师大有人在,而熟悉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古诗文素养现状、古诗文教学现状,并能对在校师范生古诗文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扎实着手的教师并不多见。目前,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联络不畅,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高校的古代文学阅读教学,存在着李维鼎所说的以下问题:“诵读不足,分析介入太快;咀嚼不足,结论给出太快;讨论不足,分歧消解太快;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整合不足,阅读结束太快。”[2]这与课时有关,也与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关。高校与中小学一线语文教师相互沟通、听课、调研,有针对性地探讨师范生古诗文教学实践能力如何培养、提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教学观念上,注重个人对文学史、文学理论的讲授,轻师范生赏析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讲授法,轻视对话、讨论、自学指导等;时间分配上,缺乏诵读、积累、赏析等必要的教学时间,闭卷考试,学生一般都可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但到具体的课堂一线,所展示的古诗文教学能力存在着明显不足,如赏析力差、言语表述生涩、古诗文习得积累量不足等。(三)实践教学方面,重形式,轻效果,与中学语文教育对接不畅高校中文专业语文教师人才培养传统模式重理论传授,轻能力训练和课堂实训,在一定程度上与基础教育脱节。大学四年,师范生实践机会偏少,教学实践多安排在大四中的一个学期,前三年为理论知识传授,几乎不经历教学实践的训练。三年的理论知识传授,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能力训练,显然在时间上,有明显的不足。这种模式,在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方面,如认知需求、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等都有待完善。另外,师范生教育实习基地不稳定、实习针对性不强等因素,都制约着师范生古诗文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实习见习是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重要准备环节,要真正落实这一环节,高校要应尽可能地将学生安排在跟专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的实习基地单位。[3]而目前,高校师范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对接不畅,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有些高师院校的语文实践教育基地还不稳定,还存在着不愿接纳师范实习生的现象。其次,师范生有古诗文教学实习的愿望,而语文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不愿对接,表现为不愿给实践机会、不愿过多指导等。对此问题,本课题组曾做一调查。中小学教学一线教师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不希望实习生教古诗文,对于如何教化古诗文的指导也很难有质的保证。本课题组跟踪南阳师范学院2016年到南阳各地或洛阳、鹤壁、开封等地支教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生,发放“师范生古诗文教学能力训练实习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80份,回收率90%,有效率93%。经调查,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几乎有一半的指导教师,不愿意让师范生试讲古诗文。与老师座谈得知,指导教师一般担心古诗文篇目实习生讲不好,容易影响学生背诵、理解和记忆,甚至影响学生期末考试。实习生试讲不理想,指导教师还要重新讲解,造成课时的浪费不说,学生在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容易影响整篇古诗文的理解。有的实习生,在学校进行了模拟试讲,想将试讲篇目在实习期间重新试讲,指导教师对此支持程度不高,经调查,其中原因有二:师范生的实习要求一方面易干扰中小学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有些篇目,在基础教育的某一年级段,其古诗文教学能力也有所侧重,并不像师范生原来设想的那么简单,可在自己实习的年级段自由试讲。一般来讲,指导教师愿意指导实习生试讲非古诗文篇目,在繁杂的教学任务面前,老师给实习生在古诗文教学能力方面有计划安排的比例不高,能对实习生古诗文教学能力训练有定期总结和反思的指导教师也不多见。

二.培养师范生古诗文教学能力的对策

高师院校实习生要想走出古诗文教学能力培养低效的困境,需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管理、高校与语文实践基地对接等方面做出努力。(一)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打破高校学术界与中学语文界之间的隔阂。结合实际,合理开设相关课程,如开设“中小学古诗文名篇研习”“中小学古诗文教学课例研究”“古诗文教学赏析口语训练”等选修课,使基础教育古诗文教学研究,在学术上的最新的发现、观念和视角转化,去服务师范生古诗文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而避免将来中小学古诗文教学观念的滞后和老化,以适应新形势下古诗文教学的新要求。在教学管理方面,加强师范生古诗文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要大胆借鉴“翻转课堂”新模式,“退教还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知识的传递由学生在课下通过观看视频、材料完成,通过参与课堂上贴近真实场景的交互性学习活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教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协助下完成知识的内化。”[4]如作家生平、经历、作品创作概况等陈述性知识,尽可能交给学生课前自学、吟诵,课堂时间留给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把古诗文赏析能力的培养,如对古诗文的感受与把握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等落在实处。此外,还可开展师范生古诗文吟诵大赛,师范生古诗文鉴赏教学大赛,给师范生创造更多的古诗文教学能力实践及展示的机会。改革考核方式,增加平时背诵检查、裸读(是指在没有教师指导、没有参考资料、注释甚少乃至于无的情况下,独立解读古诗文的阅读方法)[5]能力的考查,把古诗文背诵积累与理解实践落到实处,增加古诗文能力训练考查在期末考试成绩中的比重,彻底改变以闭卷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二)改变理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管理古诗文教学能力训练要提高实习水平,师资队伍是关键。选拔富有先进教学理念、实践经验丰富、效果良好,具有古诗文教学特色的导师,为师范生指导教师。对实习师范生实行双导师制(一个为校外导师,即中学任教老师;一个为高校实习指导教师)。构建校内外导师合作机制,提高双导师制对学生课堂实践指导的有效性。在文化传承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下,高校应广泛调研,分析影响师范生古诗文教学训练存在的问题,科学定位高师院校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师范生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适应地方教育未来发展需要。采取“长流水、不断线”的做法,构建古诗文课堂试讲、古诗文课堂教学研讨、针对性语文课堂实习一体化的等实习模式。大学四年内,高校应组织师范生走访自己的校外指导教师,了解中小学古诗文课堂,并根据自己古诗文教学实践及走访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与指导教师或任课教师一起探讨自己实践能力训练的课题方向。在此基础上,选择古诗文课例,结合所学理论知识为古诗文课堂支招,通过大学微课堂试讲,实习生之间相互点评等方式,形成一定的执教实习体验。另外,在语文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对古诗文教学课例进行观摩、研讨,训练教学小论文的撰写等方式,深化对古诗文教学训练的认识。(三)加强语文实践基地建设,增强有效对接目前,师范生实习期间,全面开展古诗文教学能力训练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让一线指导教师接受的。高校可以根据本地基础教育实际情况,选择一所或多所学校作为固定的古诗文教学实践基地。结合实践基地优长,从师资、课型、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构建古诗文教学能力实习新模式;提升有古诗文教学特色的语文实践基地建设水平,丰富语文实践基地内涵,增强古诗文实践教学基地的吸引力,为师范生实习搭建高层次实践平台。高校应有力推进语文实践能力管理制度建设,在实习过程中,结合古诗文教学现状,注重将实践计划、实践落实、实践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分组合作,探讨古诗文教学实践的学习交流方式,构建以语文课堂实践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高校与语文实践基地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欧阳芬,刘松来.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积极探索优秀师资培养模式——“高师中文教育改革实验”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8):33-35.

[2]李维鼎.语文言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3]蔡爱国.高校中文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校内评价[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152-153.

[4]白玛德吉,次仁旺堆:《“互联网+”时代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1月第36卷第1期.

[5]唐丽花,张太兵.中文师范专业应加强学生“裸读”古诗词能力的培养[J].滁州学院学报,2013,(4):119-120.

作者:张艳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