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3-27 10:30:55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研究背景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自获得广西中职示范特色专业以来,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周密的安排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各项任务。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专业建设工作的重心,在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氛围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工作。

2研究的目标

专业着重培养为IT行业、金融业、加工制造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建设与维护、网站搭建与管理类岗位服务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知识,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中小型网络的搭建、配置、维护和桌面技术支持工作的;从事网站的建立、、维护与管理以及网页的设计与维护的;从事计算机网络配置与测试、管理与维护及管理方案设计的;以及从事计算机公司的网络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根据专业网络搭建与维护和网站制作与管理两个方向分别培养IT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硬件维护员、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师、网络设备调试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网站内容编辑网页设计工程师等。

3研究的主要内容

3.1“项目引导,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跟企业共同探讨开发与就业岗位实际切合的,与职业能力需求一致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将工作任务融入教学内容,在实施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创新,基于实际工作任务为引导的教与学。按照“面向企业、发展学生”的要求,充分调研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制定全新课程体系,突出教学情景与工作任务一致性,突出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步构建以项目课程为阶梯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学做一体化,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2“项目引导,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

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职业素养全程化培养与渗透,形成企业场景与教学情境相融合,岗位需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用人标准与评价标准相结合的格局,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学做一体,任务驱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线,开展项目化教学,在课堂中积极应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实现“项目引导,学做一体”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实习企业的基础上,新增5家校外实训基地。发挥企业的优势,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实践要求,培训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带队能力的实习指导老师队伍,为专业教学实现课堂与工作任务“零距离”提供保障。不断完善学校、企业联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习教学管理体系。

3.3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结构

结合学校实际,构建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课程体系设计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从职业出发,以网络搭建与维护和网站制作与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系统设计课程结构。公共基础课程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人生树立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的需要。专业技能课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以实习实训作为专业技能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形式。专业技能课应立足岗位需求和专业建设方向设定,突出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拓展课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发展需求,扩宽就业渠道,开设了专业选修课程;非专业能力拓展课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就业面,开设了选修专业拓展课程,其中《书法》的开设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职业礼仪》、《形体》课程则是为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个人气质,为学生踏上社会奠定基础;就业衔接课中《岗前培训》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心态,做好入职前的充分准备。为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形成,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以典型职业活动课程为主,辅以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技术方法体系课程。建立教学管理组织协调机制,学校各部门紧密协作,建立学校督导组、专业部、教研组三层分级管理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采用教学检查、问卷调查等教学质量管理的方法,深入教学环节中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质量进行评价。

3.4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促进专业发展,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各个方面的评价反馈,建立完善的信息体系,为人才培养、专业改革提供衡量的依据。按照项目的开展进程,实施过程性考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一起进行考评,形成综合性的教学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能够真正的反映学生能力素质、知识掌握情况,以便进一步分析学生个性差异与潜能所在。为了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顺利开展,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有效的保证。专业带头人要对专业发展方向把握准确,同时具备专业改革、教学科研、组织协调等能力,能带领专业教师团队学习掌握先进职业教育理论与专业技能,开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展行动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骨干教师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能力较强、具有计算机专业教学经历的教师作为专业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要参与课程的建设与课题的研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类技能竞赛、教科研项目开发、企业岗位挂职锻炼,积累丰富的行业相关经验。同时也邀请行业中的能工巧匠走进课堂,承担部分课堂教学任务;负责学生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期间的现场指导,要求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这些都将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中职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开展。

作者:廖子 泉 单位: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梁爽,杨云.论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J].价值工程,2013,8.

[2]杨雨锋,段晓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