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教育与学生音乐审美素质提升

时间:2022-10-10 11:52:44

高校美育教育与学生音乐审美素质提升

【摘要】随着新教改的实施,美育教育的教学任务提上日程,美育与音乐教育对提升学生审美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从而激发学生自身的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美育教育中音乐审美的提升方式。

【关键词】高校;美育教育;音乐审美素质;改革;提升方式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励志培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型人才,完善社会人才人格。素质教育是新教改的一项重要决策,为了推进这一项改革内容,各大高校加重素质教育的比重,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本篇论文主要探讨高校美育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教育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美育教育的概述

(一)概念

美育教育也被称之为“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以及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教育是在各个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教育过程中进行。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在培育全面发展性人才的过程中,美育教育起到关键作用,而艺术教育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展开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作用

美育教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而设立的,该教育的核心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形象来感染被教育者,其教育目的就是深入学生的情感、思想和心灵,在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的基础上潜移默化树立其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范畴与原则

美育教育的教育范畴主要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艺术美包括音乐、舞蹈、绘画、文学、影剧的欣赏;自然美是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其所感受或体验到的美;社会美是以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为审美对象,其所感受或体验到的美;科学美是指以科学形式所感受或体验到的美。高校美育教育更为重视艺术美的教学内容,其教学原则是将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即使将社会主义改革思想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美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即赋予美育内容与生活气息,真正渗透在学生的生活当中;情感体验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即在引导学生感受或体验美的过程中以逻辑思维去分析和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提升他们对生活艺术美的认知;艺术内容与表现方法的统一,即在培育学生对艺术理解的同时,也要培育他们艺术的表现方式,从容掌握艺术表现的技能与技巧;因材施教,即美育教育应该培育学生一般艺术修养的同时,也应该结合学生的艺术天分以及兴趣爱好,因材施教。下文以音乐审美素质的教育为例,简要分析在美育教育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音乐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功能

(一)德育教育功能

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育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其主要任务就是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音乐审美素质教育,因此教师传授学生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也要将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有机融合,从而培育出德育、美育兼备的综合型人才。音乐是一个具有很强情感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优美的旋律感,其是对学生以美的享受,音乐向学生传递很浓厚的情感色彩,让学生自己的去体会和感悟。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可以辅助德育教学,发挥其德育教育功能。

(二)激发创新思维功能

音乐是思想与艺术有机结合的科学,其具有灵感、情感想象的艺术,其是高校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音乐给予人们充分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激发人们的想象潜能,其是激发大学生创新潜能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挖掘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理解美和欣赏美的能力,还提高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综合能力。高校通过音乐审美教育的潜移默化,震撼着聆听着的心灵,与其产生共鸣,净化人们的心灵。

(三)培育民族意识

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加入一些具有很强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教师引领学生去聆听、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向学生传递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当地人文风俗等要素,也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例如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乐器所演奏的民族乐曲、地方戏曲,都具有很强的当地民族特色。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当地音乐文化的美,学生在各个民族乐曲营造的氛围中体会不同风俗的民族文化,其蕴含着当地的学生从中吸取民族精神、情感和智慧,从而提升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综合水平。

三、音乐审美替身学生综合素养的方式

音乐审美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第一步。音乐本身就具有精神、情感和智慧传递的功能,教师引导学生去欣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学生与其音乐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音乐审美教学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养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创建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

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其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中的音乐文化氛围起到关键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学生创造音乐文化氛围的捷径之一。一方面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音乐素养创作能力,为校园文化增砖添瓦,丰富校园音乐文化;另一方面是校方主动组织音乐文化交流活动,聚集一些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增加他们与其他院校或社会音乐企业交流、创作、合作的机会,彼此互学互助,丰富彼此的音乐世界,陶冶情操。例如院校之间相互合作,共同举办一场盛大音乐文艺活动,例如校园歌手大赛、音乐会、音乐相关的辩论赛等多种活动,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将高雅文化艺术带入校园,创造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将音乐文化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提高学生精神素质的水平

音乐审美的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沉浸在音乐所创造的氛围中,当学生的思想在音乐的海洋中漫游的时候,外界的一些客观事物则会消失在学生的思维里,学生的思维与精神则会随着音乐的思维而运动,他们会通过音乐去联想、想象和创作,将自己完全融入到音乐的每一细胞,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新的审美价值观。

(三)丰富人们的感情

音乐本身就具有表达情感的功能,其是利用旋律、节奏的组合和变动来表达独特、丰富的情感。音乐具有精神和灵魂,它是抽象的个体,它需要人们去领悟、感受或体验。音乐艺术的创作的是人类情感的宣泄和表达,其是灵魂的语言,是心灵深处的触动。

(四)激发学生再创作的潜能

音乐审美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学生在欣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的过程就是思想与情感创作的过程,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作力。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一样具有“留白”艺术特点,留给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每一步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一个抽象的个体艺术,学生在这个充足的想像空间里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其音乐作品进行再度创造,这一过程是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从而达到音乐审美教学提升学生独立创作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教改的实施,素质教育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院校为其创造良好音乐文化环境的基础上,音乐审美教学发挥自身的优势,即本身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情感内涵和再创造的空间,学生在其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想象力、创作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综合素养。

【注释参考】

[1]黄玉冰.浅议学校音乐审美教育与学生音乐审美情趣[J].科研.2015(28).56-57

[2]唐嘉凌.古典音乐美育功能与高校素质教育[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21-124

[3]杨照帅.美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3(12).55-56

[4]孙建海,张媛霞.浅析音乐审美在高校素质教育中作用[J]科技资讯.2016(8).123-124

[5]王伟任.培养、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J].人民音乐,2015,(01):38-39.

[6]澎湃.再论如何将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到声乐舞台表演教学之中[J].法制与社会.2010(24)

[7]陈鹏.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与审美能力提高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93-96.

作者:韩飞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