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德育教育思考

时间:2022-05-24 10:41:13

美术教学德育教育思考

一、提升自我,为美术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奠定良好基础

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首先提升自我修养,博览群书,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同时,还应加强业务能力,吃透教材,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自然结合,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并不是把德育的内容强加依附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中,更不是把专业知识本身就蕴含的德育规范剥离出来,对学生进行专门说教,那就恰恰违背了德育渗透的本意。我们所强调的德育穆透是要挖掘和利用专业课程教学自身蕴涵的德育资源,创设情境或直接将道德规范、学科的前沿思想、先进方法、理念融汇在专业知识的技能的传授中,让学生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不知不觉接受德育因素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二、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新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在小组合作中融入德育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革新。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尤其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自主学习的能力较低,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各自的分工与合作,这些都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互相谦让的品质。(二)在艺术欣赏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波动大,自我意识过强的年龄时期。尤其在90后、甚至2000后的学生当中,崇洋现象过于严重。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心理结构,在美术欣赏课中,通过对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赏析,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文化遗产,认同古现代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学习中国美术史的时候,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通过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从作者、内容、布局、艺术手法、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并写出学习心得。课上,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一起进入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从市郊景色、汴河、城内街市三个部分感受当时的繁华景象。画家通过对汴京城内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史古画中所罕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这一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珍品,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被奉为经典之作。学生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不仅能够认识我国人民非凡的创作力,同时也能够在开阔眼界,提升艺术修养,增强对我国文化文艺的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三)通过课后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美丑观、荣辱观。绘画是学生美术课堂必然要接触到的,教师在布置相关的美术作业时,应该特别留意相关作品所含有的内在思想性,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行相关的创作课程是一个有效的方式,而创作的主题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有关校园的,有关家庭生活的,也可以是有关梦想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与家庭相关的作业,要求家庭成员一起参与,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和家长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其团结合作意识,同时也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其正确思想道德观念。

总之,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美学的赏析,还是美与德的完美结合,作为一名美术专业教师,首先应提升自我,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的言行举止正确引导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培养全方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璐.浅谈如何上好中职幼师专业美术课[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

[2]区捍华.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8).

[3]杨辛,谢孟主编.艺术欣赏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第二版).

[4]覃于桢.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探究[D].广西大学,2012.5.

作者:冯晓萍 单位:河北商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