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美育教育论文

时间:2022-07-28 09:43:04

中学语文美育教育论文

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优势。

从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看,有大量描绘如画般风景的文章,翻开教材,随处可见,俯拾可得。荟萃这些课文,描写祖国天地美景的不但有雄巍的泰山,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秀甲天下的桂林,而且有朦胧的海市、超脱的天山,精巧的苏州园林、古朴的晋祠。或描绘山水美,或撷取生态美,或再现园林美,或表现天象美,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这些作品的描写,或是人化了的自然美,或是移化了的社会美;有的是简朴的人情美,有的是温馨的生活美;这些客观的自然美同主观的情感美有机融合的美文,能产生诱人的美感,能把美的形象投到读者的脑海中,让学生从中嗅到美的芳香,领悟到美的精神。从清华园充满素淡朦胧美的《荷塘月色》到世界水上名城《威尼斯》的旖旎风光,从姿态万千的《天山景物记》到簇花似锦的南国《花城》。那山峰,高耸入云;那江河,奔腾不息;那草原,空旷辽远。明媚的《春》天,百花吐艳;《故都的秋》日,硕果馨香,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陈奂生上城》描绘了今天改革的经济繁荣;巴金的《灯》点燃了通往幸福之路的明灯;《最后一课》迸发出了爱国主义的烈焰。窦娥临刑咒天地,祥林嫂死前问鬼神,阿Q杀头时画圆圈,夏瑜血染“治痨”包,这人生的悲剧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文天祥的爱国气节,孙中山的历史功绩,鲁迅的斗争锋芒,的指点江山,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这民族之魂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奋进!这是社会美的闪光。此外,古典诗词的永久魅力,现代散文的孳乳繁衍。杜甫的沉郁,李白的飘逸,朱自清的细腻,郁达夫的凄凉,豪放派的恢宏,婉约派的绮丽。这一切都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作为语文教师,应像有经验的导游,带领学生,借助教材,饱览名胜,探幽寻美,打开学生心灵的橱窗,启发学生采撷智慧的花朵,去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只有在学生胸中升起一种崇高的美感,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才能很好地实施美感教育。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要把提高学生对艺术形象的理解力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

要进一步理解美、鉴赏美,必须把提高学生对艺术形象的理解力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而提高学生欣赏理解力主要是通过再造想象力的培养来实现的。所谓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描述,在读者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过程,这一渗透读者审美意识的新形象,是对原形象的再创造和美的补充。如果不能“见其人,闻其声,临其境”,那么后面的品味美和体会美都是空话。例如在高考复习中鉴赏李白的《望天门山》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想象再现天门山一带宏伟壮丽的美景:奇峰插天,绿树成荫,怒涛激荡,浪花飞溅;雄伟的江面上,一片白帆乘风破浪,疾驶而来;而一轮鲜红的太阳,悬挂在青山绿水之上,万道霞光使山山水水涂上了一层迷人的金色,天门山越发显得壮美多姿。这样,按照作者的描述,让学生进行美的想象,进行美的体验,就能更具体地感受各种物象所构成的统一的、和谐的艺术整体形象。当学生读到“对酒不觉瞑,落花盈我衣,醉步起溪月,鸟还人亦稀。”这首诗时,先让学生进行再造想象,根据诗文提供的描述在审美主体的意识中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他们就会在脑海中出现李白饮酒至暮,落花满衣,踏着溪边的月色,在寂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情景来。这样,不仅把学生引到诗人所描绘的图画中去,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故乡的怀念或进入林中散步的意境去,又如鉴赏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站在一望无际的长江边上,目送友人泛舟而去,一直呆呆地望着友人的船帆渐渐地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最后只见不尽的长江与天际相接。这里有诗人对“烟花三月”一般美好的祝福,有真诚的情谊抒发,有朋友远离的愁苦宣泄。如果审美主体的学生再调动知识和积累,再挖掘美的生活积淀,就会形成美的主观意象:或产生“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喟,或萌生“将那三春都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的叹息,或浮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情境。这样审美主体的知识经验、情感等会通过美的想象负载到制造出来的艺术画面去。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激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情趣,奏响美育的前奏曲,并由理解阶段的析美、辨美、向往美发展到赏美、爱美、吸收美,真正将审美理解力与想象力以及语文学科中表现的美育成分与学生自身的美育情感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美、人物形象美、情感行为美、祖国山河美、人民智慧美……从而教给学生想象美、欣赏美、评价美的方法,把学生带进美的境界中去,让学生目视其文,耳醉其音,意会其境,心融其情。这样,一山一水,一词一句,只要审美主体加以想象,无声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无形的画面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隐匿于字里行间的美就会自然地跳脱出来,学生也就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就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必须开辟第二课堂,并走向社会。

语文的美育不是外加的,而是内在的。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都要把握对象的内在美。若忽视了对语文教学本身的深层挖掘,忽视了对语文教材中审美因素的作用,忽视了通过语文教学过程对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心理的培育,任你有多大本事,学生照样不会研读美文,照样不会笔下生花,照样不会有美的感受,也更不会对学生有健全人格的促进作用了。因此,实施美育教育,我们必须开辟第二课堂并走向社会,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美的源泉。

1.扩大阅读面,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的课外阅读对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很有帮助,它既是语文教学课外的的延伸,又是美感教育的扩大和深化。如阅读《红楼梦》,学生既可感受到封建社会的人生百态,又可感受其中的艺术美、语言美、建筑美,从中获得诸多美的体验;又如报刊杂志上许多篇幅短小时代感强的文章却是美的海洋中的一朵朵的小浪花;另外,为读书相伴而生的书评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能提高学生欣赏和审美的水平。作为语文老师,应多鼓励学生去阅读它、欣赏它,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质量,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

2.联系社会生活,捕捉和创造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罗丹也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如何感知和捕捉生活中的美,如何做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的“探花郎”。只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用一双思考的眼睛去发现美,捕捉美并创造美,审美水平才能进一步得以巩固和提高。由于写作是美感教育中创造美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这个大宝库中发现美并创造美。①可模仿课文写景文章,写一篇联系社会实际的类型文章。②可通过体验社会生活,写体味大自然的美感挖掘社会生活美的文章。③从选题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社会寻美写美。如《美在我们身边》《美是什么》等。这都能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审美活动。综上所述,没有把美育教育实施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不可能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李大芬工作单位:广东省阳东县阳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