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礼仪教育及价值

时间:2022-02-26 03:13:30

弟子规的礼仪教育及价值

摘要:“礼”在封建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政治需要,也是道德规范。《弟子规》将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和精神的精髓都呈现出来,对家庭、个人、处世和学习的礼仪都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对当下的礼仪教育仍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弟子规》;礼仪教育;现代

中国是礼仪之邦,《弟子规》继承了儒家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个人生活的礼仪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对当代青少年的文明礼仪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

一、《弟子规》内容的阐述

1.家庭礼仪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父母的呼唤,应该立即回应;父母的命令,应该立即执行;父母的教诲,必须恭敬听从;父母的责备,必须虚心接受。虽然提倡孝顺父母,但我们还是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盲目顺从也不是明智的行为。父母的选择有时候也会有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有方法地做出选择,不能因为父母的过失就对父母不尊重,应小心劝导父母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可以在父母高兴的时候规劝。忽视父母的建议、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对父母大呼小叫,甚至大打出手,这是非常不正确的选择,即使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做到孝顺最简单的事情就是关心父母的身体,冬天要保证父母能够在温暖的环境生活,不要让父母受到寒冷的侵蚀;夏天要让父母感觉清爽,不受烈阳的照射,这是孝顺首先要做到的。其次是出入门的时候应告知父母,减少父母的忧虑。出门告知、返家相见,这一条在当今的家庭中被严重忽略了,最近总有学生无故走失,而父母却不知道孩子去了何处,许多人离家并未告知父母,等到出事的时候,父母都不知去何处寻找孩子,这使父母难过、担忧,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也是当今儿童必须要学习的礼仪,这既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自身安全的保障。再次,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子女应该在身旁照顾,不应该有嫌弃之意。父母把孩子当作至宝,呵护备至,而作为子女也应该如此善待父母,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怀。做到“孝”是对于父母而言的,对其他的长辈和兄弟,就应当做到“悌”。古代家庭子女众多,长幼有序,互帮互助,家庭和睦,父母欢喜,家庭和谐,就是做到了“孝”。对于长辈,在就餐、坐行走方面,应当是长者优先;不可直呼长者的姓名,遇到长者要主动打招呼,要低声说话,不可大声直言。现在的许多儿童见到长者不知道主动打招呼,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称呼长辈。做到“孝悌”即要求两点:一是态度上的恭敬,二是行动上的到位。

2.个人礼仪

修身养性是每个人必要的修为,良好的修养会受到众人的欢迎和尊敬。个人礼仪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仪容仪表;二是个人的言行举止。每天早晨洗脸、刷牙是必不可少的,衣着也应该端庄、整洁。服装的整洁不在于华贵,而在于干净、整齐,所以不必要过分追求衣服的华丽,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要穿和自己身份相符的衣服,这是对自己的负责,对别人的尊重。这对于现在衣着攀比、追求奇装异服者,无疑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代表着他的家庭教育和个人的修养。首先,别人询问自己姓名的时候,应当及时回复;使用他人物品时,要先告知主人,不能私自取用;同时和他人说话的时候要咬字清晰,态度端正,让他人在态度上感受到自己是受人尊敬的;其次,饭桌的礼仪也是不可忽视的,饮食的时候不能挑拣,让他人感觉粗鲁,食量要适中,不可过分,暴饮暴食伤及自身;年少的时候,不要饮酒,醉酒容易失态,展现自己的丑陋,严重的还会使身体受伤。这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很有借鉴意义:过分饮酒失了分寸,身体受损,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这是不可取的。最后,行走的礼仪要求,这要求我们步伐从容,站立端正;进门不要碰触门槛;坐的时候要安静、沉稳、优雅。对比当下的青年,站立倚靠、坐时跷腿,过分释放身体,给人一种不稳重的感觉。

3.处世礼仪

“乐修内,礼修外”,除了对自身礼仪的规范,在处世方面也有社交礼仪的要求。《弟子规》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信用原则,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际关系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人相处,凡是所言,都应该是守信、诚实的,那些虚假、欺骗的话是不能说的,不是君子所为。没有真凭实据的话是不能说的,不能随便传,这是处世礼仪中首要的原则。然而在现在,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完全遵循信用原则的寥寥无几,生活中总会有谎言的存在,即使有的话语是“善良的谎言”,同样也是不可以取的。二是泛爱亲仁的原则,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下,只要是人,都应该相亲相爱、和睦友好,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家庭。对比古人,我们会发现在当下不仁爱自己家庭的也是大有人在,不赡养老人、不爱护幼小的现象也不鲜见。当我们自己有能力时就应当帮助别人,不应自私;别人有能力,就应该学会欣赏,而不是产生嫉妒之心。对于别人的帮助应该永记心头,不应该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有所遗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假如不能及时相报,也应该将这份心意传递给他人,让他人感受温暖。想做到仁爱他人,就应当向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习,能够亲近仁德的人,自己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德行的进步,错误也会减少。

4.求学礼仪

《弟子规》在求学礼仪上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力行和学文的关系,即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不实际行动,只学习文化知识,不能成为一个能人、德人;只重视实践,忽视文化学习,坚持己见,掩饰真理的存在,这都不是良好的求学礼仪。力行和学文应当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充实的理论知识,也有足够的动手能力,二者不可或缺。第二,读书有三个要素,即心、眼、口“三到”,三者缺一不可。读书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当心里有疑惑的时候,一定要向他人求教,直至解惑为止;当看到不懂知识的时候,不要跳过,要仔细研读;学到的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不要羞涩于口语的练习,做到身心合一。第三,对学习要有尊重之心。求学的态度是最重要的,读书之前要保证房屋整洁,桌面干净,文具要放端正,这是对读书的重视和敬重。取书之前要净手,不要在书本上乱写乱画;如果书有破损,应该及时修复、粘补。取书看完之后放回原处,不要随意摆放。对书有所选择:蒙蔽智慧、误入歧途的书禁看。

二、当代礼仪教育的现状

“礼仪”在封建社会的作用不仅限于道德教育,更有社会规范和安抚四夷的作用,现在礼仪的作用在弱化,更多地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在古代,父母的言语就是权威,子女不能反驳家长的意见,对父母要顺从,不能驳斥父母的意见。然而在当代的家庭中,子女就是家中的“小皇帝”,父母必须满足子女的要求,不管这些要求是否合理、父母能否承担,一旦不满意,有的孩子就是吵闹,甚至言语辱骂、拳打脚踢。父母在现代和古代的地位正好反过来,这是礼仪教育在家庭中的缺失。“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古代,学生必须尊敬老师,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是知识分子,是高层次的人物,学生及家长都必须以礼相待。现在的学校,学生对老师视而不见,课上做出各种违反规范的行为,课后有各种吐槽教师的言语。对于教师的规劝置之不理,更有甚者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进行身体上的攻击,这是礼仪教育在学校中的缺失。近几年来,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冲突在不断升级,不尊老的行为屡见不鲜,简单的公交车上让座的行为都在减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被漠视。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外出旅游成为潮流,然而带来的结果并不乐观: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各种乱写乱画的行为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给外国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三、《弟子规》中礼仪教育的现代价值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有机统一的,三者是否协调一致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实现三位一体全方位教育。许多教育家都曾强调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小的儿童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长辈的言行举止对于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从自身卫生到人际交往的礼仪,都要进行细致的教授,同时自己也要言行一致,让儿童感受到父母的行为和教授的礼仪是同步的。言传身教是由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期望的就是长者应该做好榜样,用自己的良好的德行引导儿童健康发展。学校教育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应当有正规的礼仪教育。首先,在课程设置和行为规范方面应有明确的规定。礼仪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贯穿幼稚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每个阶段根据学生的教育规律进行不同的课程教学,由浅入深地影响学生。其次,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师生之间的礼仪,学生之间的礼仪都要制定相应的礼仪规范,对不遵守规范的行为应当有相应的惩处,不能因为这和学习无关有所放松。再次,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应当是全面发展的,而不应该是学习上高能,道德、礼仪上严重缺失,对于社会的文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在学校中和学生长期相处的是教师,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传授道德礼仪,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要提高教育者的礼仪素质,培养进行礼仪教育的专门人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在低年级学生的眼中,教师的言行举止比家长更有权威,教师要注重个人礼仪、社交礼仪等,增加人格魅力,做好示范。学校的各种信息途径都可以宣传文明礼仪,让礼仪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方方面面。

古语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正确规范内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社会领导、社会团体、各种机构和媒体都应做出一个表率,时刻注意自己的礼仪。加强监督、引导舆论,媒体可以经常报道那些遵守文明礼仪的道德模范,领导可以设立奖励措施,鼓励礼仪教育。社区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和礼仪相关的活动,比如,每月评比出尊老爱幼的“礼仪先锋”。八荣八耻就是礼仪的规范,把社会上的良好和不良的行为都作出规定,让民众遵守,树立典型和榜样,将失德、失范问题减到最小。

作者:刘月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韩大林.《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4):149-151.

[2]石晓妍,汪宗言.利用《弟子规》进行有效的品行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2.

[3]张慧玲.《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3):128-130.

[4]梁花.儒家传统礼仪文化的本质及其当代价值[J].教育探索,2010,(9).

[5]张迎春.《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