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分析10篇

时间:2022-01-09 09:57:14

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分析10篇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研究

基于设计的研究是在一种真实的自然情境下,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它是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科学所学习的内容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有许多知识都需要通过科学探究才能得到证实,与这种研究方法不谋而合。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应用这种研究方法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尝试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简要的谈一谈这种方法的应用。

一、系统的理论支持

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以构建一个小学生自主探究的游戏化系统为依托的教学,它的核心在于通过游戏化系统锻炼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而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也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基于设计的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但是,基于设计的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如果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是很难发挥出作用的。所以在开展这种研究方法之前必须要建设好相关的系统,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即为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里提供学习任务。

二、学习支持设计

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是以信息技术为本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的教学软件做支撑,才能在教学的时候显现出这种教学方法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小,对于一些高级的计算机软件,理解的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的都是一些相对基础的软件来帮助学生学习。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不可能带领学生播种收获,细致的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这种教学方式既浪费教学时间,也不切实际,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需要将这一知识讲解给学生听,如果教师只是照着教材干瘪的讲解,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分散。而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动画来展示植物从发芽到生长的过程,趣味盎然的动画,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

三、教学系统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系统评价是教学中必须要完成的一件事情,这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与普通的教学方式不同,它是通过构建一个小学生自主探究的游戏化教学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的学习研究方法。因此,在进行教学系统评价的时候,也与常规的评价方法有所不同,它不止涉及到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评价,还有关于教学系统的评价,如在教学时要及时的关注系统是否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如果发现教学系统落后于教学发展需要,则要进行及时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学时,还需考虑到教学系统的设置是否是对学生有利的,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只顾玩游戏,而忘记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该做哪些调整,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总的来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敢于去尝试,不断的探索,总会找到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基于设计的研究教学法,只是其中之一,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应用自己选择的教学方法,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能更好的彰显出其深刻的意义。

作者:夏欢 单位:德惠市夏家店街道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探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建立教学生活化意识,对教学设计展开多元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生活认知来学习科学,利用对生活认知地积累提升科学学习效率,满足科学教学的多维需求,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一、结合情境,激活学生生活认知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为科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有一定的生活认知积累,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自然能给学生营造认知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的氛围。教师通过列举生活案例、展示生活画面进行课堂演绎,都可以创设生活学习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能将生动的图片、视频、动画等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来视觉上与听觉上的感受,形成重要的激发力量。如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我先拿出一把梳子,在头上梳了几下,然后将梳子靠近碎纸屑,让学生观察并得出这些碎纸屑被梳子吸附起来的结论后。我再让学生用塑料棒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后,将摩擦后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学生学习兴趣瞬间被点燃,渴望找到更多材料进行验证。实验后,我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后,我再给出结论: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当物体带上电荷之后,就会产生电流,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我接着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有的学生说夜晚脱毛衣时看到火星,还能听到“噼里啪啦”的声响,有的学生说有时伸手开门有触电的感觉。本节课,我先利用小实验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在实验操作中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我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实例,学生很快就找到亲身感受的生活中的案例,课堂学习效果自然较好。

二、结合内容,调动学生生活思维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生活展开多元调查,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改变教材学习内容,以提升教材适合度。开放教学内容、引入学生生活内容,促使学生学习思维与教材内容的有效对接,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科学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的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感知体验中。如在教学《导体与绝缘体》时,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概念,于是,我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我给学生准备了实验材料有塑料瓶、纸板、碎布、玻璃、铅笔、铁丝、铝丝、木片、硬币、橡皮、手帕等。通过实验验证,学生对导体、绝缘体有了初步认知,并总结出导体、绝缘体相关定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用于相关实验,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感知体验。在实验操作中,教师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导体、绝缘体相关概念。电路、导体、绝缘体等是学生生活常见的事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快速地形成学习认知。

三、结合活动,贴近学生生活体验

小学科学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在具体操作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设置更丰富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形成学习认知。学生认知与教材内容有联系也有差异,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以提升课堂实践活动的匹配度。科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鲜活与生动的,只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验内容,才能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油菜花开了》一课时,为了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知,我让学生从家里找来鲜花,学生参与度很高,上课时,不少学生都带来了鲜花。我让学生观察这些鲜花,区分其根、茎、叶、花、果等,并用放大镜对这些鲜花进行观察,区分花萼、花瓣、花蕊等,最后我让学生对这些鲜花进行解剖,并观察鲜花内部结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课堂学习气氛浓烈。虽然错过了油菜花,但是让学生观察其他鲜花,也能给学生带来乐趣。这样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顺利掌握相关认知创造良好条件。教师针对教学实际需要展开教学优化活动,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教学设计优化度较好。科学与小学生生活密不可分,利用学生生活认知学习科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太多契合点,教师要努力去发现、探讨,把鲜活的生活认知与教材内容进行完美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科学的意义,使科学课堂呈现生命活力。

作者:魏淑芹 单位: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魏集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知合力探索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在小学阶段设置小学科学教学便是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多媒体背景下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有助整合只是理论,对小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满足知合力的要求。

一、知合力概述

知合力作为一种存在不同学科领域中既普遍又特殊的概念,需要在不同情况下对知合力进行判断。知合力存在于教学中时,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模式、知识层面、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具有影响,使多重综合因素产生汇聚交织,汇聚交织过程中组建向知识整合机制进发[1]。另一方面,知合力承载了一种新的价值追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作为价值追求,对小学生构建正确科学观进行积极影响。

二、小学科学教学知合力形成有效教学方式

(一)合理进行知识整合

识整合对于知合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进行知识整合中应注意知识整合的合理性,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知识整合,所形成的效果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知识整合过程中,将教材知识内容进行种类划分,将相同体系、相似种类的知识进行整合,使知识排列更加有序。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为例,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包含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都是科学家、第二部分是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第三部分是生命之源—水,第四部分是它们是什么做的,第五部分是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整合,根据水和空气对于动植物的影响进行知识整合,课堂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先进性,以音频、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展示其中的影响,使学生在进行动植物学习使时,潜移默化的学习了水和空气的知识。接着,教师又以环保主体进行知识整合,利用多媒体的网络性,向学生展示大量相关环保主题资料,使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物质对于动植物的伤害。探索知识中的潜在联系,将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构成多方面的立体视角进行课程内容解读,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知识点的讲授为学生拓展更多的课外知识。

(二)布置故事线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科学课程学习当作阅读科学故事,将课程内容的层层递进当作故事发展的线索,将课程中的重难点当作故事中的精彩点,再加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在科学教学中不断前进。以苏教版小学科学教学中《关节》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发动画版的运动会,根据播放的动画片设置故事线,请学生根据视频中小运动员参加的运动项目进行思考,人类为什么如此灵活?这些运动取决人体的什么部位?如果这些负责运动的部位出现故障会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学生仔细思考后向教师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向学生总结,动物与人类可以灵活运动,是因为我们的骨头被关节连接起来,关节中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大幅度运动。如果我们身上的活动关节被损坏,我们就无法顺利进行活动,更有甚者丧失行动能力。并请学生感受关节无法活动的感受,为每一位学生发一根皮筋和小木棍,请学生将手指和小木棍捆绑在一起,用捆绑后的手捏起钢笔,完成后再为学生发一根布带,使学生绑住胳膊系鞋带。学生通过实际感受,深刻体会关节的重要性。将教学理念作为故事主线埋在课程教学中,从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带领学生体会课程内容,使学生身在其中、感同身受,有利于学生直观了解科学理论与日常经验的联系,形成对自身生理状态正确认识的概念结构。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构建逻辑思维

小学科学教学知合力重在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带领学生设置不同问题角度,引导学生建立思维逻辑,冷静客观的看待事物规律,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以苏教版小学科学教学“空气的性质’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空气相关的科普小动画,引导学生明白课程主题是什么,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简易压缩空气枪的制作,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请学生进行观察讨论,说说空气在不同情况下有什么性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自己的思维逻辑分析不同情况下的空气性质发什么变化。整个探索过程,符合客观世界的物质发展规律,通过实践出真知,构建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

三、结语

多媒体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知合力探索,将多媒体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料,使学生在生理方面受到视觉与听觉的影响,在教师的实验带领下进行触觉感受。在学生心理方面,教师把控学生喜欢新奇事物这一点,运用多媒体构建学生的思维逻辑。

作者:薛琴 单位:宜兴市高塍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曾淑娟.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4(12):24.

[2]巩丽平.多媒体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探析[J].中小学电教(下),2013(01):122.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新课改的春风吹遍大地,对小学科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一步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不能像以往一样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导,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将学校营造成一个欢乐的学习乐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师生和谐相处的课堂氛围。那么,这些要求需要教师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教师怎样做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一、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激发探索热情

创新始于质疑,很多著名的科学发现都是从质疑最先开始的。小学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质疑、生疑、释疑,教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重点、难点时提出相应的问题。在教学中要留下余地,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创造出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渐的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探究过程

获得足够的知识固然重要,掌握如何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只多不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小学科学课程不仅是向学生揭示谜底,更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对知识进行探究和探索,去发现科学现象的奥秘。因此,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去,努力探索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自身转化为自己研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也不神秘,科学现象就存在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充分的活跃思维,课堂效率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注重实验能力,培养探究能力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是要加强对学生探索性训练的实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已经具有足够的科学知识以及初步的实验能力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所需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实验观察现象,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然后得出相应的科学规律。经过学生闷的积极思考,得出了一些猜想:“和电池的节数有关、和导线的粗细有关、和绕线的圈数有关、和铁块的大小有关……”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大家的这些猜想让大家进行实验探究,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然后动手实验,其中做好观察和记录,最后整理好数据,得出结论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很明显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兴趣,有利于课程效率的提高。

四、进行课外拓展,联系生活实际

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教育越来越好,科学与我们更加息息相关。科学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课程,大到天文地理,小到家庭用品,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深重。所以,小学科学在教学中不仅不是多余的课程,而是还是引领孩子成长、拓展孩子思维、开阔孩子视野的重要科目。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成不变,只围着教材内容打转,要注重拓展课外知识,将理论联系实际,把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学习“万有引力”时,首先给同学们提出问题:“为什么苹果会往下掉落?为什么物体都会停在地面上?地球上人是通过哪些力量站立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给他们讲述牛顿通过掉落的苹果发展万有引力的故事,给同学们讲述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将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会对知识本身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对探索知识的过程也会有了新的认识。综上所述,是笔者在常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总结的一些高效的教学方法,在这里与大家共勉。总之,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的主体意识得到体现,唤醒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情感意识和科学态度,使他们的品德得以陶冶,实践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让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能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一举两得。其实,小学科学教学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只要学生用心学,教师用心教,配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定会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作者:何琴花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念.基于生本课堂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黄晓,孙丽伟.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4.

[3]杨小凤.基于标准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4]周娈.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5]刘甲平.小学科学有效教 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

所谓“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视频、图片、文字等与本课教学相关的知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收集、整理等,帮助学生宏观和形象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辅助小学科学教学达到一定的目标,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欲望。以下浅谈几点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和意义。

1能化抽象科学概念为具体

形象思维是小学阶段的主要特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常常遇到抽象的科学概念,如“雨的成形”、“温度”、“磁力”、“血液循环”等,学生的生活经验少,教师用语言解释或描述常常适得其反,把自己和学生也绕在迷雾中。利用信息技术和本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能够实现抽象的科学概念具体化。如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但是雨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受冷凝结成小水珠和小冰晶后,相互碰撞、合并,变得越来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如果低空的温度大于0摄氏度时,就形成了雨。这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即使教师运用语言清晰描述,学生也不一定能理解,但是如果把过程制作成视频动画播放,把雨的形成过程形象化,这样学生就能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并印象深刻,教师轻轻松松解决问题,学快快乐乐学习。再如“血液循环”和人体的神经系统是非常抽象的,教师也无法具体呈现。但是,如果利用视频或图片,把人体血液循环过程和神经系统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把抽象的科学概念具体化了,方便学生的学习。

2科学发展化繁为简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介绍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生物的进化史、地表的变迁史等时间和空间跨度大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能实现跨越时空的展示,把繁琐的时空缩小,把冗长的知识简单化。如三年级的“科学是……”可通过简短的多媒体视频的展示,让学生惊奇的发现短短的几十年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出行、购物更加方便,生活质量飞越式的提高。还有如六年级下册《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中有关于恐龙的信息,因恐龙时代离我们太遥远,如果学生单纯看书里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将很难理解恐龙的具体模样和不同种类间的区别,以及恐龙兴旺和灭绝的原因,但如果有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以将古代恐龙的模样通过化石再现,以及展示一些与恐龙想关的动画片,让静化为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恐龙的发展和恐龙灭绝原由的相关信息,把时空拉近,方便师生学习,提高学生动手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能为学生树立探索未知世界的理想奠定基础。小学生喜欢科学课堂的动手操作,但在一些危险系数比较高的实验中,教师总是担心会造成严重后果,特别对于学生分组实验较少的学校更不敢放手让学生操作,以至于放弃此类课的深入学习。如探究岩石成分的实验中会用到盐酸来探究岩石的一些信息,笔者认为此探究也可以用视频代替,利用视频进行演示可避免了操作中盐酸带来的危险,化繁为简促进师生共同学习。

3提供多和全方位的学习交流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应当有学习科学的机会,并进行科学探究,从小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那么就意味着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打造一个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之余进行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学生敢说、敢问、敢交流全方位,多渠道进行学习。学校的“校园科学网”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之后,把课后探究的过程或相应“成果”展示在“校园科学网”中,方便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方便与教师的近距离交流。如在《观察植物》这一课中,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植物拍成照片,并利用PS软件或其它编辑图片软件把观察到的植物的特色描绘出来,最后上传到“校园科学网”中,让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杰作”,并不记名进行点赞,鼓励动手动脑,积极思考,善于观察的学生,促进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除了校园网站,学生也可以利用QQ、微信等聊天软件与老师或同学深入交流科学知识,随时随地随心地学习科学知识。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国教育家杜威这样说过:“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获得知识的方法”,因此在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整合时,应考虑到“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如可利用信息技术把探究的内容做成PPT或用电脑进行编辑手抄报,它整合了科学、语文和美术。在一些课内知识需要进一步延伸或个别学生想进一步探索相关的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把相应的内容做成微课或微视频,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到的相关知识进行自学,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总之,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能提高教师备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轻松达到教学目标;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式,对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方绿珍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

第六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有全新教学理念的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策略新课程改革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如,形式主义严重,学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师缺乏对教学策略的认识与反思等,课堂教学看似热热闹闹,实际收获甚微,导致小组合作成了严重的形式主义。对此,笔者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了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策略,旨在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一、小组合作要注重分组的合理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开始按照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经验,因此,小组合作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小组划分的合理性问题。许多教师为了方便小组的划分,往往是采用就近原则,即同桌或者前后桌,这样座位较近,方便合作学习的小组划分方式。这样方便了小组的划分,却忽视了小组成员之间有效搭配的问题,忽视了小组成员之间能力互补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准确把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使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自身的缺点和长处,以实现小组内的优势互补,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划分合作小组时,为了保证小组内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讨论合作,笔者将小组规定为每组四人或者六人,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合理分层,使每个小组内都有每个层次的学生,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的特征,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二、小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妥善处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小组合理划分,小组合作学习效果逐渐提高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正确处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准确认识到有些学习内容不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探究性问题,反而只有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才能更明显体现其探究性价值。小学科学的学科目标是让学生学习人类已经掌握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从学科目标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展开的学习活动,只是在学习方法上有所不同。所以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从而将两者做出明确划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共同提高。如在教学新内容前的预习环节,笔者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在课堂教学甚至实验操作等部分,可以让学生来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实践探究达到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

三、建立课堂科学评价制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来保持学生合作热情,对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暗示、肯定等不同的手段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保持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如对一个组织有序、分工明确的小组予以肯定和鼓励,其他小组会积极效仿,甚至创造出更有效的合作方式。在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中,教师应当将合作过程和合作结果结合起来评价,并有侧重地对学习过程进行重点评价。在对小组评价和个人成绩的评价时,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侧重对集体的评价,从而增强小组凝聚力,强化组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进步。另外,为了保护学困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小组内的努力情况和进步程度,可以给全组适当肯定和鼓励,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以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殷电 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亚敏.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的自主探究式小学科学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丁伯荣.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J].中国当代教育科研,2014.

第七篇: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教育环境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小学科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它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可以突破有限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带入课堂,引发学习欲望,唤醒创新意识;先进的测量设备,让学生获得更加精准科学实验数据,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先进的学习软件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还能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习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定性实验为定量实验

科学课中有很多实验为定量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调查、统计等定量研究,统计准确的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但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往往由于受实验材料、实验环境及学生的操作失误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科学探究实验只能做成定性实验。即使做定量实验时,学生获得数据也经常会出现误差,无法获得正确的科学结论,最后教师只能牵强附会的让学生硬性记住一些科学结论。这样的实验就丧失科学探究的价值,不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现代信息设备辅助教学,可以变定性实验为定量实验,帮助小学科学教学解决不少难点。数字化教学实验系统分为三个部分:传感器(探头)、采集器、计算机软件。其中包括与科学课教学联系紧密的:磁场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压强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传感器将原本实验中看不到的现象用精确的数据、可视化的图表表示出来,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得到数据和结论。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一课,要求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带到太阳光下,测一测,比一比,看谁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升温效能最好。如果按照传统的实验方法操作,会带来一些问题:如有些温度计之间本来就存在一些误差,导致有些组的数据不准确;太阳光的强度也不稳定,一会儿晴,一会儿阴。这些不准确的数据,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因此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将常用的玻璃温度计用“数显温度传感器”代替,用强光灯泡作为发光光源代替太阳光。数字温度传感器的高灵敏性和灯光照射强度的稳定性,使学生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保证了实验结论的科学有效性。又如在教学“保护我们的听力”时,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噪音,教师可以利用采集声音强弱的传感器在校园里进行测量,如在学校食堂里的音量,课间教室里的音量,同学们安静写作业时教室里的音量等,教师通过出示这些数值进行对比,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什么是噪音以及噪音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比一比哪种材料能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轻一些,同学们就带来了报纸、毛巾、泡沫塑料等材料,分别用这些东西包在发生罐的外面,听一听发声罐发出声音的强弱。但是整个教室的声音都比较嘈杂,很难区分哪种材料隔音效果好。我们也在这个环节用上测量声音强弱的传感器,通过数值的显示,学生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哪种材料的隔音效果好,从而轻松地得到实验的结论。类似的技术变定性实验为定量实验,让科学课实验更加精确且具有说服力,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精神。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进行“虚拟实验”

“虚拟实验”就是一套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实验操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虚拟实验有四大特点:1.突破了空间的约束,可以向学生展示宏观或微观的现象,避免教室对学生在场地上的约束;2.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习者呈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现象;3.虚拟实验具有高安全性,避免了传统实验中的爆炸、起火、灼伤等安全事故;4.随时随地可以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虚拟实验是对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教材中的有些实验真正开展起来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虚拟实验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这一课时,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温度的变化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镊子夹着一块石头,先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把石块放入冷水中,反复做几次后,当学生发现石块会有一些碎屑掉在装有冷水的烧杯中,就证明了温度的改变会影响岩石的样子。但实际操作常带来安全隐患,加热时,岩石会突然直接炸裂,很容易烫伤学生。若能使用“温度对岩石的改变”的“虚拟实验”软件,学生通过虚拟实验便可以清晰地看到岩石在冷热温度的交替中产生的变化,从而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到“温度的改变可以改变岩石的模样”。又如教学“简单电路”这一课,也可利用虚拟软件“电路”,先让学生尝试着虚拟连接,利用导线、开关、小灯泡等元件虚拟点亮一盏小灯泡。在虚拟实验中成功后,再进行实际的操练,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能避免学生在直接进行操作时的短路连接,避免了对电路元件的伤害。科学课中,因为各种客观的原因,很多的实验不能真实有效的开展,而“虚拟实验”的软件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它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三、运用现代技术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科学课上有些知识非常抽象,光靠老师课堂上讲解,很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若能恰到好处地用好一些学习软件,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在六下“宇宙”单元“在星空中(二)”,要求学生认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典型星座。教科书是让学生利用活动星图对照真实的天空来进行观察,学生观察也不是特别清晰,因此观察的积极性也不是特别高。若能引导学生应用一些观星软件,相信能为学生降低难度,也能激发学生的观星欲望。如有一款观星软件——Stellarium,它是使用openGL技术对星空进行实时渲染的一款软件,可以真实地表现通过肉眼、双筒望远镜和小型天文望远镜所看到的天空,使用时只需要设定时间和地点,就可以计算天空中的恒星、行星、星云等各类天体的位置或模拟各类天文现象,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清晰。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星空。又如在教学“月相变化”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月相变化的规律光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恐怕很难一下子消化,故教科书安排了一个课后观察月相的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真正的坚持一个月去观察月相的变化,那么Stellarium星空软件就可以帮助学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太阳在天空的位置等。这样的学习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有效的建立了宏观观念。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

“微视频”以直观形象、动态逼真等优势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短小精致的微视频可以使学生对微生物世界观察得更明了,对遥不可及的宇宙世界的探究变得更真实,也能帮助学生观察到平时生活中很难观察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一课时,教师一般是先引导学生通过解剖蚕豆种子,了解蚕豆种子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然后教师想引导学生根据一些现象来推测种子的各个部分的作用以及将来会发育成什么,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同一颗蚕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子叶由大到小的变化,引导学生推测种子子叶的作用。而对于种子各个部分将来究竟发育成什么,是很难让学生亲眼看到的(因为这个过程是发生在地底下的,一般是不被人所见的)。这时若能引入一段种子在地底下萌发的微视频,相信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好很多。这段微视频可展示植物的根不断向下伸展的过程,茎冲破地面,不断向上长高,然后两片子叶冒出地面来……学生也能很快认识到:种子的胚根将来会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为种子提供营养等。又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这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制作生物装片标本来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运动、生理代谢等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因为提前准备的水样中微生物太少、临时装片制作时出现问题或是显微镜清晰度不够等原因,影响学生对这些微生物的观察。若能及时提供一些微生物活动的微视频,就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让学生们更好的认识到了微生物的结构、运动、生理代谢等。微视频,短小精悍,却足以弥补学生在真实观察上的缺憾,让学生对所研究的对象了解得更清晰,更全面。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优化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但现代信息技术对科学教学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恰到好处的选择并使用它,不能盲目运用。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首先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内容与方式的有机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2]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目的是服从、服务于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不是为用现代化技术上科学课,如果一味追求形式,就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尤其对小学生学习科学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极为重要的。总之,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的整合是科学课堂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地去探索和研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勇于挑战自我,提高自己运用现代技术的教学能力,在科学课中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不断的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高燕红 单位:太仓市明德小学

参考文献:

[1]曾巧巧.科学课里的虚拟实验[J].科学课(小学版),2006(1):38-3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8.

第八篇:小学科学教学高效化探讨

摘要: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因为每一个学科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活动又都脱离不了课堂的局限性,所以导致我们在小学阶段实现不了学生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开放性思维和探究性思维。所以,每个学科的教学重点就在是进行高效率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科学化看待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小学科学教学。所以本文作者对于如何去实现高效率的教学做出来一下阐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高效化

所以,我们进行了学校教育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去适应社会的能力,那只是从学生的角度讲。从我们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是为了去培养促进人类发展和可以探索世界的建设者。小学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机构是小学科学教学。为了去培养学生自己有科学的看待世界的能力,去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我们要通过实施高效率的小学科学教学去实现。所以,我们怎样才能这样去实现高效率化的小学科学教学的高效率化啦?那么,我将会结合我自己的亲身教学经验来对小学科学教学高效化做出一下几点阐述。

一、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新的课程更改中,小学科学教学还要去培养学生自己的学习自主性,掌握科学知识,形成探索自然奥秘都要在学生们自己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才能培养的精神。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去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的主动性,老师们可以通过创建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也为了使学生在具体的情节中去自己感受到科学带来的魅力之处,教师们可以再根据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内容进行情景自创。这样还会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欲望,更会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为了发展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高效率,教室们一定要在学生自主积极的探讨过程中适当的做好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操作与分析来提高了科学知识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被激发后他们不由自主的就会对科学教材中的内容学习,进入更深一步的思考。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工程中,老师们一定要准备一些学生们可以完全看得到的新奇的材料,。这样他们才会有好奇心然后自主进行探究,观察与学习,更会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工程中发展了自己的科学态度,完全的让他们对科学学习有了足够的兴趣,自主研究的重要性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了所学科学的本质,使得他们对科学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模式的顺利发展。

二、对学生进行正确及时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室要充分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主动性,这才是新的教学关系与教学模式的关键,随着新的模式发展,为了使他们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信念,,不仅仅要通过对学生表扬来激励他们,还要通过最新颖的科学教学模式的学习欲望来展现,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投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自主探究中。以学生为基本的教学方针是新课改中的重中之重,教室一定要在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仅要对他们口头表扬激励学生,还要用最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产生了浓烈的学习成就感,比如把他们的课堂表现情况在表格中展现出来,这样才会让他们更为主动积极的去自主学习,实现了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再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我要对学生进行一朵花花的奖励来对他们进行激励。首先要在上课前准备好需要奖励同学的花花,在课堂上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和主动与同学讨论,被老师表扬的同学,每人奖励一朵花花,如果是在实验课堂中,对实验过程中顺利完成的小组成员每人奖励一朵花花,对有纪律,有序的小组成员也要奖励花花。这样的奖励制度,会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与思考,更会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科学知识,也会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思考。为了让学生正确认真的认识自己,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进行讨论,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们要在期末考试评价中,老师们不仅仅要从他们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也要结合他们日常生活学习与表现中,从而给出全面综合的评价。

三、高效教学要应用情景

对于如今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中明显略显优势。这与小组科学的学科特点有极大的关系,更与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也有关。具有一定的情感氛围的教学课堂活动才能称为情景教学。在课堂的教学模式活动中,为了达到与课本内容相似的情景,不仅仅在生动,具体还要更现实的气氛,所以,我们往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直观手段或者现实生活中的生活材料。比如,在进行地震的这一课时中,提出问题,了解地震的当时情形个危害的活动中,老师们要课堂开始讲话,同学们知道五月十二日是什么日子吗?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的回答道:汶川大地震的纪念日子。这时候,老师们要提供相应的资料,告诉同学,方式的汶川大地震是有八点零级哦,临近的很多省市都有危机到。而且方式的汶川大地震是震惊了全国人民币使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为这汶川担忧这,老师这里有一份汶川大地震的视频资料,大家一起看看吧,但是在看之前老师要向大家提出几个要求:大家一定要仔细认真的观看视频,然后看看地震的时候都会发生那些情景,还有啊大家来比比,看看谁观察的最有条理,谁看的最仔细。这样下来,会激发了学生自己的浓烈想要探究的欲望,为了给学生带来更深的心灵触动,老师们才选取了汶川大地震最为学习的情景,老师们有一步一步的引出了探究的主题思想,自然而然的让学生对于自主是探究地震我又有了浓厚的兴趣,最后使得学生们能够完全自己积极主动的处在学习的状态,为了更深一步的教学活动做了保障。总而言之,学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就是小学阶段,每一个要学习的科目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了使得学生们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内得到了无限的发展,才是构建出来高效率的课堂的目的所在,然后在现实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中,为了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还要我们去有更多时间的思考,我们不仅仅要在课堂中给学生多一次的机会,还要去尊重谈的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更要恰好的发挥到一个好的教室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启蒙引导和仔细的点拨,这样才能会有高效,有效的课堂。,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多给学生一次机会,又要恰如其分地发挥好教师的有针对性引导、启迪和精彩的点拨,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高效。

作者:杨辉 单位:辽宁阜新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刘新生.小议小学教学信息化如何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方式的变革[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5(11):65-66.

[2]马会兰.浅谈如何实施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12):68

第九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同时又是小学生对于科学的启蒙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当仅仅将相应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之后能够在课下对于一些自己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探究,使他们能够不断地去进行钻研,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呢?

一、通过设置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于探究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年纪较小,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还缺乏着对于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提起学生对于小学科学的学习的兴趣,应当首先在课前通过设置一些符合教学内容、同时又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易于学生接受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积极地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学实践表明,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究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离不开观察,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努力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加以正确且科学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能够通过对于所看到事物的分析和思考,产生明确具体的、适合探究的问题。其次,为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应当对于材料进行精挑细选,选取一些学生熟知的、同时又较为典型的材料,这样才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能够帮助学生以自己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对于问题的研究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提起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的过程进行弹性设计

在教学中,只有具备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不至于出现课堂教学的内容偏离主题的情况,才能够促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因此,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兴趣之后,作为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引导者和启蒙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进而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将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同时,要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弹性设计,也就是说针对同一问题能够设定多种解题思考,使学生在面对某一问题时能够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解决,帮助学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仲不断地去探究更多的答案和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

三、通过挖掘潜能,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对于某一问题提出了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猜想厚,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实验观察。任何的探究都离不开观察,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去审视某一问题,力求探究其根源;第二,收集处理。学生经过了仔细的观察之后,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因此,这时候教师就应当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对于自己产生的疑问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处理,通过阅读相应的资料,使自己能够对问题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第三,总结反思。为了使小学科学的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之后,应当给予学生对于自己整个的探究过程的总结和反思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了解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能够避免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更加完善,从而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使自己在观察的过程中更加细致,帮助自己培养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小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教师应当对于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启发和组织,使学生能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的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者:曲继哲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勤业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潇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新课程学习:中,2013

[2]魏娇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程:上,2016

[3]钱国珍.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程:小学,2015

[4]郝惠.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中华少年,2015

第十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入,有关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传统教学中,老师多是强调知识的灌输,这对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老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鼓励他们认真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长远的发展。当下的小学生所接触内容的丰富度也大于以往,对于他们创新意识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个重要阶段,老师在对每一门学科展开教学时,都不能忽视对于孩子们创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上,这门功课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探究精神。

一、营造有趣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力和集中力,不如其它阶段的学生,如果老师只是照搬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经验来给学生进行科学方面的教学,那么枯燥的理论内容,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无趣,并且对这门学科丧失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其中。这样,学生才能打心底里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并且自主的进行探究,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大有帮助。例如,老师在教授《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不同》这一课时时,不妨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是单纯的理论讲解,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观察,来自主的进行总结。老师可以在上课前,用培养皿分别采集三种不同的土壤,放在讲台上,然后让学生在预习的时间里,分批次的上台来观察这三种土壤;在观察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发言,这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哪一种土壤的质地较为松散?哪一种土壤的颜色较深?哪一种土壤的水分较多等等,老师将学生们的猜想,记录到黑板上,这样也能让他们意识到,老师对于他们的回答有一定的重视程度。这之后,老师再展开正式的教学,在教学活动里,对学生们的猜想进行逐个的点评。这样,在教学开始前,老师就已经将学生引入到了课堂中来,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某种角度来说,小学生的思维更像是小孩子,他们对于外界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不光光是眼睛的考量,双手的动作,也关乎着心智的发展,正像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其实手巧也会使心更灵。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的帮助学生,进行一些手工上的练习,帮助他们多角度的理解教材内容。因为手的动作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反馈到手,二者之间是双向联系,这种联系越多越能促进两方面发展。根据内容的设定,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一方面上,科学教学课堂是个重要的途径,在其内容上展开动手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除了教材规定的一些动手内容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合理的向他们布置一些任务,帮助他们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学生在学习指南针这方面的知识时,如果老师只是强调大气磁场之类的理论内容,很可能会自己讲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满头大汗。老师不妨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一些常见的日常物品,来制作一个指南针。可以是一次性的塑料杯子,然后加上一根细针,还有一些棉线,就可以来制作指南针了。当然,在学生制作的过程里,老师要积极的进行引导,比方说针头和针尖,分别代表哪两个极,棉线在针上的位置,对于平衡有哪方面的影响。最后,在学生制作完成后,老师要让他们根据动手的内容,来对指南针的教学进行延伸,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悟,来投入到内容的学习中,从而将繁杂的理论知识,变得清晰直观起来。

三、通过讨论来深化内容

素质教学,强调老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地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更多的是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往往是在课堂上,抛出一个问题,然后根据某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学习。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能力锻炼,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太强,意识方面还有些欠缺。所以,老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适当的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课程的总结,以达到深化内容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研究金属的性质》这一课时时,由于学生在认识方面的不足,可能有的学生只是说出一些自己常见的内容,像铁、铝、铜之类的,尽管常见,但对于金属性质的总结并不全面,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组成合理的小组,然后每名小组成员,展开自由的交流总结。当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里,老师也不能放松下来,要时时巡视,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学生在讨论中也解决不了的难题;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适当的监督,帮助他们改正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最后,在讨论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各个小组请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总结,老师再根据他们的发言进行适当的评点,这样大家所学的内容,就比较广泛,不局限在单个的内容上。总之,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教材中出现的内容,进行创新因素的挖掘和开发,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让课堂成为教学的主阵地,让学生成为主导者来参与其中,这样,老师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王海东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铁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