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改革论文

时间:2022-11-29 10:10:38

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改革论文

一、大学英语翻译课程设计现状

随着大学新生英语能力的普遍提高,大学英语教育在课程设计上越来越呈现多层级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综英等基础课程逐渐缩减,高级课程如ESP、EAP、翻译课程等逐渐普及。然而,当前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主要定位还是“教学翻译”课而非“翻译教学”课,它以提高英语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并不真正关注社会对翻译的实际需求,与大学英语教育的更高要求也存在一定距离。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理念上,将翻译定位为语言的转换,而非以交流为目的的社会行为;在教学内容上,以传授基本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为主,缺乏译者意识的培养、语料检索和平行文本学习的介绍,以及实操翻译的培训;在文体选择上,以文学翻译为主,缺乏应用文体的翻译;在翻译技巧的讲解上,以字句翻译为主,缺乏以篇章为单位的真实翻译材料和以交流为目的的翻译语境的模拟;在教学方法上,以译文评析为主,学生自主练习偏少。总体来看,目前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设计普遍滞后,改革势在必行。

二、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改革研究进展

早在21世纪初,蔡基刚(2003)等学者就已注意到翻译在大学英语教育体系中被严重边缘化,无论是《大学英语教育大纲》还是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型设置上,都没有给予翻译应有的重视,因此倡议将翻译课程设为必修课纳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在这些学者的呼吁下,近年来翻译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了较高提升。罗选民(2002)和刘宓庆(2003)等学者认为,无论学生的专业是否为外语,他们对翻译的兴趣和需要是普遍的,翻译教学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较为合适的素质教育。而据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学习翻译的兴趣日益浓厚。王金波(2009)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调查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教学需求,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翻译学习动机强烈而明确,“希望开设更多密切结合自身需要的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尽管国内外需求强烈,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翻译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李忠华(2007),王玉西(2010),刘晓民、刘金龙(2013)等学者都曾对我国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在学校整体规划、教师培养、教学模式和学生语言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无论是教学大纲的制定,还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都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相关的研究。而从教材来看,市面上已有的大学英语翻译教程主要还是以文学翻译和字句为单位的微观翻译技巧介绍为主,难以满足应用翻译和语篇翻译的训练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的翻译专业特别是MTI(翻译专业硕士)教育已经渐渐成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应用翻译教材,如《非文学翻译》(李长栓2009)等,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但是,在实际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使之契合于学生能力和需求以及教学目标。

三、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改革方向与措施

为了更好地顺应社会对应用翻译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同时满足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提高语言和翻译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大学英语翻译课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谋求改革:(一)转变教学目标。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应当从单一的语言技能课程转变为翻译与语言的综合技能课程。虽然翻译能力常常被认为是外语能力五要素之一,但是外语语言能力却并不是翻译能力的唯一构成要素。据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翻译能力专项研究小组(ProcessintheAcquisitionofTranslationCompe-tenceandEvaluation),即PACTE研究组对翻译学员和职业译者的知识和技能习得过程开展的实证调查结果显示,译者的翻译能力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五大次能力(双语言次能力、语言外次能力、工具性次能力、翻译相关知识次能力、策略次能力)构成(PACTE2005)。虽然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并非培养职业翻译人才,但是经过课程的培训,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翻译素养,能够运用习得的翻译知识和技能完成真实语境中基本的应用型翻译任务。(二)拓展教学内容。传统的翻译教学以句子或段落为单位的翻译技巧训练为主,这种脱离语境的翻译练习往往只涉及语言的转换,与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真实翻译差距较大。以提高学生应用翻译和语言能力为目标的翻译课程应将传统的基本翻译技巧与实操翻译理论、语篇分析、语料检索和平行文本学习相结合。整个教学大纲的设计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将技巧与理论知识融合在每个主题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检验理论、提高能力。初级阶段,学生应了解汉英语言的表达特点,学会分析英语句子和段落结构,通过简短翻译练习掌握基本翻译技巧;中级阶段,学会基本语篇分析以及具体语篇中翻译的难点与重点,尝试篇章翻译;高级阶段,了解目的论等实操翻译理论、译者的职责、翻译的流程和应用翻译的基本策略与原则,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和平行文本辅助翻译,并综合运用语言和翻译技巧进行应用型翻译实战。(三)革新教学方法。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应当提供多样的文本类型和模拟真实的翻译语境,结合个体翻译、团队翻译、师生互评等教学形式,实现学生翻译实践效率最大化和效果最优化。教学方法可借鉴翻译专业的培养模式,采用翻译工作坊的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翻译、讨论、修改机会,让学生在合作翻译的过程中培养译者意识,锻炼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能力。随着课程的推进,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都应有所不同,翻译练习的类型和难度也应随之调整。如从小语篇到大语篇,从英译汉到汉译英,从儿童读物到科普新闻,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真题到真实文本。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他们的翻译实践应贯穿课堂内外,而教师则是质量控制者和教学引领者,应通过译文点评和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应对不同的翻译难题,初步形成译文质量的判断标准,掌握翻译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常识和技巧。

在社会需求和英语教育培养目标都已发生变化的当下,大学英语翻译课程不仅在教学理念上要紧跟时代步伐,在翻译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上也应当与时俱进。当然,不同地区、学校和专业的学生,其语言能力和专业性质各不相同,翻译课程设计者应当因地制宜,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制订教学大纲。同时,课程改革的践行需要具备相应理论素养和翻译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因此,一线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也必不可少。总之,设计与社会需求接轨、符合大学英语教育培养目标的综合性翻译课程,既是形势所需,也是大势所向。

作者:刘芳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