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探讨

时间:2022-11-03 09:54:11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探讨

一、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及陶氏教育思想对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自1950年开始,民主教育越来越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我国,自1980年以来,民主教育理论在一些中小学实践教学中得到快速的落实和发展,同时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整个状况来看,民主教育问题还没有引起我国教育界足够的重视,人们还没有准确意识到它对于人才培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且,在整个教育管理体制中还有着教育决策的不民主、不科学的现象。民主教育仍没有真正提上教育工作的规划进程中,在各个学校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还没有建立实际的民主氛围,这都与大众思想中普遍缺乏教育民主理念有相当大的关系。

(二)陶氏教育思想在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提出的许多教育理论对教育界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他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积极的意义,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在众多理论中,他提到:教育的主流是需要在更高层次回归实际生活,回归人生世界,因此把教育活动当成是立足于培养人的现实生活经验和能力、提高人的综合品质和生命意义的活动,彰显出教育在个人的实际生活和合理人生构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且其生活教育理念不但指引着现代教育对传统的自在的教育原型的传承,而且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上表现了对教育原型的超越。同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源于社会实际生活,在我们熟悉的主体教育、大众教育、终身教育、全面素质教育等方面,把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革融合成一体。此特点满足了新时期知识经济时代下全民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对发展学习型社会、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实施主体性教育、实现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这也恰恰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现代价值。此外,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到陶行知总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的是指导作用,不能本末倒置。他说:“学生自治就是要学生结合在一起,大家一起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方法,从学校层面而言,就是为学生创建种种条件,引导学生可以组织起来,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这是符合当今教育界所倡导的主体性教育的特性的。

二、深化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现实培养目标

(一)掌握知识与培养技能

第一,真正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定义及特点,切实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加工、分析、交流和表达信息的一般工作原理,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第二,可以熟练地运用普通的信息技术软件,提高自觉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很好地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的步伐。

(二)学习过程与方法

第一,从实际生活、学习中能够发现和收集所需的信息,能根据问题的分析研究来找到信息资源。第二,能依照任务规定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种类和来源,能准确界定信息的真实度、准确性和其他事物的关联。第三,能筛选出满足需求的信息技术,从而来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分析和分类储存。第四,可以运用合适的工具和方式来呈现信息、发表见解、交流主题、进行合作。第五,能很好地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有合理的、科学的信息加工,从而创造性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别的学科学习、完成学科作业等。

(三)情感表现和价值观

第一,体验信息技术包含的实际文化内涵,调动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心理。第二,能科学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对时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第三,能严格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观念,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品质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不能主观地分离三者之间的联系或者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

三、深化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新课标的目标要做一下重新调整,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总的目标。换句话说,这样做就是把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设置得更加合理了,教学的重心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信息技术,而是要教给他们一种信息素养,让他们可以根据所处的不同环境和条件,采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新息技术方式。例如,如何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如何对进行加工、表达和交流等。鉴于此,在新课标下如果要深化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切实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就必须转变原有的观念,敢于突破,敢于创新。这就需要转移教学重点,不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提高,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提高方面的要求,是坚持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的素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中去自己思考如何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获得期待的目标。学生不仅要自己思考对信息技术进行加工,而且还要与别人合作,交流互动,在合作中完成任务。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信息技术形成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此外,新课标还鼓励学生在现实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方便生活,便利大家。这样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信息技术素养。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例如,在进行“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的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运用技术的正确价值观,让他们知道信息技术有利有弊,所以在运用中要趋利避害。此外,教师还可以就“高中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辩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二)用“启发式”教学代替“讲授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学生只是听教师把知识传授给自己,自己只是被动的进行新知识的积累,并不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思考。启发式教学不同于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它更加关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课程目标主要是以为了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和交流。新课程中的新课改的理念,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学得快乐轻松,感到了信息技术课的有趣性,不再像以前那样单调乏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转变了角色,积极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反思,积累经验,纠正错误,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三)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替代单一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教学中,经常会运用到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手眼耳口等连动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去,学到更多的知识。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改变原来比较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而且还可以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生动活泼,效率倍增,使学习效率得到更大的优化。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不断地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思考。信息素养也因此成为公民不可缺少的一种公民素养了。现在,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计算机技术了,而是变成了一种与信息社会还有人才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信息素养了。因此,公民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满足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作者:沙婷婷 单位: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