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研究论文

时间:2022-01-28 04:15:5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研究论文

一、在研究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意义分析

1.研究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进程

近几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研究生招生41.5万,2010年研究生招生47.2万,2011年研究生招生49.5万。研究生是我国目前接受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对我国未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发挥生力军作用的重要群体。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同志作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实施新时期的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任务。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我们急迫需要大量的有先进理论武装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而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源泉,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塑造研究生群体的品质与灵魂,把他们培养成科学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所面临的根本任务。在研究生中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有利于这个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使他们牢记国家的使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去。

2.在研究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研究生群体健康成长的需要

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和推进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必然有利于研究生群体的顺利成长及其健康人格的塑造。研究生正处于人生特殊而又关键的时期,他们接受了四年本科阶段教育以后,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身体发育达到高峰,精力充沛,社会参与意识愈加浓厚。但是,他们毕竟没有或社会阅历不足,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还不够深刻,辨别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还有待加强。相比较而言,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势,但同时由于部分研究生在政治评价与判断上不够,比较容易受一些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因此,如果不注重对研究生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导致他们出现人格的障碍、信仰的缺失,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况且,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各种素质的灵魂,政治信仰对研究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主导和统率作用,正确的政治信仰使他们能够在今后各种社会实践中把握正确的方向。所以,推进研究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对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素质,培养研究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在研究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此外,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研究生群体是国家未来的高层次人才,他们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可见,在研究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不仅是研究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研究生要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实践活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4.在研究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需要

课程设置调整的基本原则在于: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要求主要是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帮助研究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积极推进研究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也是更好地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需要。高等学校要积极贯彻落实这一新的课程设置方案,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努力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二、在研究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路径分析

1.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也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土壤,在研究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流行着各种各样的思潮和主张,有无政府主义思潮、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还有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等主张,但为什么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一致性,它们都强调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重视劳苦大众的幸福。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解放,最后是全人类的解放。而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国家民族的利益和普通群众的利益,如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正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与中国近代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进程中,我们要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当前高校的研究生知识比较丰富,但知识结构相对不平衡。由于受到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他们普遍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只注重一些实用型的有利于自己找工作的课程学习,尤其是理工科的研究生,很多导师感慨他们论文中的中文不通畅,他们了解西方文化超过了对自己祖国文化的了解。缺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色调的熏陶,就缺少了品格和胸怀;面对社会上物质至上的风气他们根本还招无力,从而成为物质至上的崇拜者;他们缺乏社会担当和责任意识,缺乏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对于高雅和正义的审美,结果是对于恶俗浮躁浮浅的东西趋之若鹜。因此,要引导研究生多关心历史研究历史,培养他们历史的厚重感和民族的自豪感,把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素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

2.引导研究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进一步推进,各种文化意识形态相互激荡。西方思想纷至沓来,作为青年的研究生处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前沿。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与中国文化是相互对立的,如西方文化中的过于强调个体的个人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更着重强调国家民族集体利益就是矛盾的。当然西方文化毕竟孕育了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也有其合理的因素,我们也不能一概否定。对于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东西,比如过于重视个人利益的个人主义,过于追求物质刺激的物质主义,我们要排斥。我们要引导研究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明辨是非,不断提高政治免疫力,积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采取拿来主义的策略,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地提高他们自身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把马克思主义与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作为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有其自然科学前提,它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果之上的,它也是在批判性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优秀成果基础上创立起来的。由此,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的具体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要引导研究生把马克思主义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研究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些前沿问题,从而促进专业的学习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4.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特征,研究生的社会实践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其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自己的理论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认为“实践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也就是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本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掌握群众的过程中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贴近大众心灵,符合大众需求,代表大众根本利益,获得大众认同的。大众化的目的在于大众在实践中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迫需要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研究生。这就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出学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全面地、深入地、科学地把握基本国情,亲临其境领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理解,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青年研究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智力优势,为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基本需求服务,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奉献精神。让研究生积极投身到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真正理解、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自觉地从科学的理论与成功的实践紧密相连的高度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信仰、人生准则和行动指南,是推进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作者:龙小平单位: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