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绿色教育理念研究

时间:2022-08-08 03:45:02

工科专业绿色教育理念研究

一、绿色教育的理念

1998年,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教授指出,要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落实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2]。“即将这种教育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其成为全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培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质大学的陈华文等认为[3],“绿色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将自然科学金丝猴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并驾齐驱,大学不仅向青年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鱼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在绿色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灌输绿色观念、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进而成为环境卫士中的一员,并向社会传播绿色观念的种子。绿色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价值观目标和实践目标[4]。(1)知识目标。将绿色知识逐步纳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包括全球环境与资源状况、可持续发展观、环境污染、资源节约、生态系统、生态保护、环境法律法规、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等等。教师引导学生从人文科学等不同角度对环境问题和污染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逐步使学生对环境资源等问题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知和较为全面的理解。(2)价值观目标。绿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价值观,包括绿色意识和绿色道德。使学生逐步深入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意识合理地对自然资源加以利用和保护。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互,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观念。使学生能够用人道主义的态度和情感对待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牢固树立“节约能源光荣、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可耻”的绿色道德观念。(3)实践目标。在掌握绿色知识,树立绿色价值观的基础上,使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步培养绿色行为好习惯。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和学习的点滴中,自觉自愿地进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绿色实践。

二、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和特征

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经济大国的崛起,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然而我国创新型人才数量不足,制约了我国科技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提升我国自主研发能力,促进各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进步,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于创新型人才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创新型人才不等于高学历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象不仅要面向博士、硕士,更要面向本科生和专科生。创新型人才不等于高智力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单纯是为了智力开发和知识学习。正确认识创新型人才的内涵,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正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关于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国内外尚未统一。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从创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角度出发,将创新型人才的人格特质归纳为:高度的自觉性、强烈的求知欲、刻苦钻研的意志、准确的观察力、理智的自制力、长久的专注力等[5]。任飏教授和陈安教授将创新型人才定义为:“在具备一般人才基本素养的基础上,具有发现问题、发挥自身优势的能力,并能在实践中综合利用、不断超越,从而解决问题取得创新成果的人”[6]。陈军华教授认为,“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发、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7]。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以下特征:(1)观察能力强,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创新型人才具有独立的个性,不易受到周围环境的约束,不易受制于他人的观点和思想。创新型一般都有自身独立的想法,对待问题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高效妥善地解决问题。(2)思维严谨,理性思维能力强。创新型人才善于用严谨的理性思维对客观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并能够依据实际情况和所学科学知识,打破惯性思维,采用新方法和新技术等创新地解决问题。(3)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创新型人才通常对各种事物都具有好奇心。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物会表现出很强的专注力和求知欲,并能够长期地不断地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善于更新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要求自己不断地提升其学习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三、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由于缺乏前期的社会调研和走访,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沿袭传统的定位,没有社会人士、行业或企业专家的广泛参与,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学生所学与工作所需相去甚远,导致学生无法快速适应工作要求,同时导致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失去信心,进而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2)双师型师资力量匮乏,无法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引进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传统高校培养的人才广泛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虽然具备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但工程实践开发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急需一批工程实践经验丰富,设计开发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3)产学研合作基础薄弱,缺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锻炼场所和条件,便于学生在工程实践练习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各项综合素质。由于学校多为传统的傻瓜式的实验平台,仅供学生连线、看波形、写报告,导致学生只看现象,不懂原理,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四、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1)深度调研,准确定位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工科专业就业领域的行业现状、岗位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等,与企业专家、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等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行业对人才各方面素质的综合需求。结合权威机构的社会调查报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学校整体定位等,精准地设定工科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做到有据可循、有据可依,并且切实可行。(2)增强教师队伍的工程技术能力,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团队。通过引进、选拔、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集中优势师资组建核心技术团队,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比如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指导教师团队等,在具体比赛项目中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学会各种学习途径、掌握各种工程实践工具的使用、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3)加强校企合作,建设立体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需切实考虑企业利益需求,把握企业所需人才特点,主动与企业沟通交流,争取联合培养机会,共同构建实习实践基地。从确保学生获得贴近生产实践一线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比如,在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理论知识的前提条件下,利用寒暑假或者集中实践时间,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研发、营销、管理等各个过程,跟随企业导师认真学习各个环节的实践能力。(4)结合工程实践项目,开发创新型专业课程。传统的工科专业课程,在内容选取上注重学科知识的体系化和系统化,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阐述较为严谨,但往往脱离实际的学习情境,表现为“高深莫测,难以捉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内容多、难度大,逐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五、绿色教育理念下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绿色专业建设。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设置智能电网方向,服务地方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置新能源汽车方向,服务地方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积极践行绿色教育理念,针对绿色方向,开发绿色课程体系。将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等绿色元素纳入到课程体系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和环保意识。(2)绿色专业实习和实践建设。对接实习企业,开发绿色实践基地。在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注重强调各个工作流程中需要注意的节能问题、环保问题和污染问题等,使学生看到企业中是如何践行绿色理念的。将绿色理念逐步渗透到自身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3)绿色创新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以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为绿色基地,倡导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践行绿色教育理念。从科技竞赛项目的题目设置,到竞赛项目的方案调研、方案设计、方案方针、方案实施、方案实验验证等、报告撰写等各个环节,均需引导学生用可持续发展观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没个环节都要考虑节能问题和环保问题。六、结论在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植入绿色教育理念,在学习、实践、学科竞赛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构建立体的绿色学习环境,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对于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满足我国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余清臣.绿色教育在中国:思想与行动[J].教育学报,2011,7(6):73-76.

[2]王大中.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研讨会主题报告节录——创建“绿色大学”示范工程,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J].环境教育,1998(3):5-7.

[3]陈华文,丁振国.高校绿色教育的现状与实施策略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3):45-47.

[4]高林飞.高等院校绿色教育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

[5]朱晓妹,林井萍,张金玲.创新型人才的内涵与界定[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153-157.

[6]任飏,陈安.论创新型人才及其行为特征[J].教育研究,2017,38(1):149-153.

[7]陈军华,李心.创新型人才主体特质及培养环境设计[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4):101-104.

作者:郭晓阳 郭利辉 单位:许昌学院电气(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