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自然教育理念研究

时间:2022-02-27 08:57:33

乡村建设自然教育理念研究

1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要求以自然环境的情感体验为目标,引导人们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祝怀新教授认为,自然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受教育者形成面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综合素质,如意识、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等,具有多学科整合性、反思批判性、参与多元性、乡土适切性等基本特征。

2自然教育与乡村建设的联系

2.1自然教育与环境治理。现如今,我国乡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乡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努力建设农民幸福家园。自然教育的发展有助于解决现代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严重的土壤侵蚀和土地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物种多样性的减少。自然教育的引入可以让乡村环境整治的过程更具教育意义。2.2自然教育与田园休闲。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已成为农业、农村新的经济发展点。乡村旅游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其根本吸引力是客源地“城市性”和目的地“乡村性”的级差,保护乡村的乡土环境及人文环境是保存乡村旅游活力的重心。综合型自然教育是特色田园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发展乡村经济。2.3自然教育的难点。对于乡村而言,目前我国的乡村处于基础设施建筑、环境治理、田园休闲同步发展阶段,情况复杂,效果显现慢。对于乡村管理者而言,开展自然教育的人力、资源、工具和培训外的自我成长机制等,都是乡村自然教育课程开发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3三泉村概况

三泉村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汤泉镇,是以传统的苗木业和渔业为主导的乡镇。近年来,全村经济稳定发展,人均GDP为2.26万元。自2013年起,江北新区作为部级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开放合作示范新区成为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发展支点,其发展前景非常乐观。3.1三泉村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3.1.1“空心化”问题突显。由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青壮年劳动为长期过度流向城镇导致了乡村社会整体衰落,乡村严重缺乏自我管理与组织的能力,社区呈现“原子化”现象,不仅导致社会风气迅速下滑,而且违规建造和破坏人居环境的行为也在村内屡见不鲜。3.1.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单一。由于镇政府投入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有限,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主要集中在镇区,村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需要到镇区来满足,这对于远离镇区的村民就显得极为不便。此外,由于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滞后,使得公共活动场所缺失,村户之间的交流减少,村村生活也逐渐失去了以往的活力。3.1.3乡村风貌特色消失。为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泉村规划建设了多处农民集中居住区。但这些居住区无一例外的是横平竖直,无论是空间布局、建筑风貌,还是建筑材料、建造技术,都忽视了三泉村的本地特色。3.2三泉村自然教育建设发展策略。江北新区的建设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并将经历一段较长的加速发展历程,三泉村的城乡空间格局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针对现存的问题,可制定以下乡村建设原则。3.2.1建设原则。1)城乡等值,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城乡等值化发展不是要将乡村城市化,而是立足乡村、保留乡村特色、激发村庄内部活力,使人们在农村可以享受同等,甚至更高品质的生活。政府应通过制定村镇发展规划、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护传统文化、加强教育培训等措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提升村民在工作条件、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社会待遇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质量。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三泉村而言,江北新区的建设有较长的发展周期,因此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还需要以有效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制定各项乡村建设政策的重要依据。3)加强社区营造。社区营造应由所有愿意生活在地区内的参与者一起凝聚共识、共同打拼,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自主性,形成公共意识与参与精神,从而促进乡村内生式发展。4)加强传统与现代融合。我国乡村建设应更加注重对村庄的保护性革新,寻找传统继承和破旧立新的均衡点,避免大拆大建,大力发展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把乡村建设成为耕读文化、田园文化、乡土文化的永久载体。5)上下互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政府通过立法给乡村建设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社区和村民也应积极响应,构成政府-社区-村民三者的交叉与互动,从而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改善人居环境并促进全民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3.2.2发展策略。1)引入自然教育课程,促进农教融合发展。三泉村以乡村作为课程的载体实施基地,设计研发了农耕自然体验课程,分为四季课程与主题课程两部分。根据农事节气分为四季课程,并按体验、分享、思考、行动的设计递进式推入,还有插苗、收割、探秘、市集主题课程。通过物候变化来直接体验农耕魅力,以此来建立与土地、乡村的联结,并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达到教育目的,实现农教结合。2)设计结合自然。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景观设计应结合自然条件,充分利用三泉村现有的地形,综合考虑气候、水质、土质以及水文情况来选择适宜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区域,并判断场地是否具有营造生境自然潜力,以及满足生物多样性的条件。3)传承乡土特色文化。在三泉村的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基础。传统文化承载着传统和历史,通过自然教育理念的融入,可以传承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同时,乡土文化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乡土文化在三泉村开发,可以带动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收入,带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4)公众参与机制。在三泉村建设中,当地政府、规划师应积极和当地村民共同讨论,听取村民的意见,使公众有机会参与到场地规划和管理中,增强了当地村民对土地的情感和认同感,并能在村民参与管理环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其对乡村环境的态度与行为,为乡村景观环境建设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5)建立自然教育中心。建立一个自然教育中心以满足社会各阶层对于自然教育学习的需求,是推动乡村建设中自然教育工作里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措施。自然教育中心的建设,不仅可以为乡村同步建设提供一种解决困境的途径,还可以为城市中存在的“自然缺失症”提供解决方案,促进城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在乡村建设中充分实现自然教育的作用,还需要从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两方面着手。在规划设计阶段,要通过规划确定乡村的定位和主题,将自然教育价值具象才能为后期具体的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在经营管理阶段,乡政府和居委会应积极为公众策划、组织丰富的主题活动,鼓励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实践以达到自然教育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一些渠道进行自然教育方面的宣传,并通过乡村周边产品,尤其是文创产品的开发创造良性可持续的经济效益,为乡村建设和管理以及自然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支持。

参考文献:

[1]李九生.对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轨迹的追溯[J].教育评论,2004(4):90-94.

作者:袁元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