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教育科研体制改革思路

时间:2022-04-23 03:05:48

县域教育科研体制改革思路

一、县域基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验的主要设计思路

在对该项综合改革实验进行设计时,项目组认真反思了目前我国教育科研机械寻找通则的“唯科学化”倾向和以翻译[1]、诠释国外研究成果为特点的“从属理论”倾向[2],并努力摆脱理论脱离实践、教研与科研分裂等现象对教育科研的严重制约,力求探索出一条教育研究的新思路、新模式。该项改革实验属于“自然实验”的范畴,即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条件下,通过实验验证教育假设和主张,进而推动教育现状的改善。具体来说,该项实验的内容涉及到课程研究、教学研究、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及评价等诸多教育学要素,各实验区围绕本县域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规划,选择确定各自具体的研究内容。通过12个实验区的研究内容来看,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领域,如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策略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机制研究、三级课程优化组合研究、学前教育研究等。该研究的主要工作流程为:采用县区申报与省项目组审批相结合的方式确立实验县区;调查实验县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确定各实验区的具体实验内容与方案;成立分项目组深入实验县区开展互动式实验研究,指导实验县区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实践;定期组织开展实验的阶段性总结、反思和交流工作,并调整完善实验方案;总结实验区实验成果,推广实验区有价值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经验。

二、县域基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验的特点

(一)区域性

该项实验有着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一方面表现在研究内容因区域而异,另一方面表现实验方案和对研究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也是因区域而异的,最后形成的成果的和经验也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该项实验研究的基本实验单位是县域。其确定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管理体制是以县为主[3],基础教育的质量水平、教育均衡化水平均以县区为单位表现出来,因此基础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县域内综合解决,是最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另外,从河北省县级教育管理的现状来看,县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需要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和阶段的不同县区采取不同解决策略。

(二)综合性

区别于以往单项的或针对某个学科的教学实验,本次实验区建设以综合性为显著特征。一方面需要根据县区实际确定多项实验内容,其中可能包括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评价与检测、教育管理与监督等多个方面,需要探究这些因素对县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探索这些因素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即使是教学领域内部改革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些个别的学科,而更多的是就各学科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综合的改革实验。

(三)互动式行动研究

该实验的实施思路是采用互动式行动研究。在方案设计时将每个实验县区作为不同的研究对象,在各实验县区开展实验之初,项目组均充分听取县区意见,有针对性地找出制约当地教育发展的症结,以解决不同县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虽然在全省范围内,县域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具有相似性,但各县区和实验校的具体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实验过程中,项目组要充分调查了解,具体问题具体指导,并且边实验边探索,边反思边改进,突显行动研究特色,最终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理性方案。实验过程中需要实验区、实验校与项目组的密切配合,多向互动,合作攻关。

(四)以农村为主

在该项目确定的12个县级实验单位中,以县为主体,城区为辅,突显了以农村为主体的研究特色。这是由于河北是农业大省,农村教育是我省基础教育的主体和重点。另就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来讲,农村与城市也有很大不同,相比而言,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解决问题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实验价值也就更大。

三、为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科研改革提供有效路径和模式

(一)以县域为单位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解决我国基础教育问题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由于县域是我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和依托,所以县级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以及发展模式的探索是解决中国基础教育问题的关键性环节。只有县域教育教学改革搞好了,才有可能实现更大区域内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4]。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的开展,就是要帮助县域教育提出解决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综合方案,同时在项目实验的实施过程中,带动县级教育科研队伍的成长,发挥好县域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与以往教育科学实验有着显著的不同,表现在它用项目实验研究的形式改变了以往在书斋里进行单一的教育理论或教学理论研究的方式,创新和拓展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更加倾向于综合研究、实践问题研究。这使得该实验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等方面,都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如增强和凸显了教育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兼容性、实践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等。因此就这些方面来说,该实验是对教育科学研究内涵的自然延伸,它不仅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意义,还具有创新意义。各个实验县区都将这个实验过程看作是对本县区基础教育重新认识、谋划和定位的过程,把实验的实施过程看作是一次实实在在谋划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均衡水平的过程。

(二)以解决县域教育发展中综合的实际问题为模式,实现了教育科研工作思路的变革

教育科研脱离实际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些课题研究有的陈旧泛泛,有的自我争论,有的避重就轻。教育科研的现实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提高科研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将研究停留在问题表面和数字游戏上,要强化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导向,探索出以问题解决和综合性方案设计为目标的教育科研模式。因为基础教育领域中的诸多问题,并非隔裂和孤立的,而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要寻找主要问题,同时也要寻找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只有解决了实际问题,有了实效,社会才认可,政府才认可。所以在先期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问题、提出方案加以实验、寻找解决路径是开展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的基本框架。综合方案包括的方面和因素很多,有的是教育内部问题,有的是政府要出面解决的,有的是社会、家庭要解决的。在实验过程中,项目组打破了教研与科研界限以及学科教研的界限。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有所区别,但这种区别不可无限扩大而成为“井水不犯河水”,那些立足于概念游戏或过分强调本位的做法的确有些无聊的意味。因为教育现实中,多数问题都是综合性或多向性的,是受多元因素影响的,其中既有宏观的理论理念、制度管理问题,也有微观的课堂教学、评价检测、教学方法等因素。所以,该实验采取项目的组织形式,打破教研、科研界限,直面问题,联合攻关,向合作要效益,向合作要质量,以项目方式解决县域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综合问题,与实验县区间形成良性互动,由此强化了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三)教育科研协作机制的建立,实现了教科研一体化,并有效补充了县域科研力量的欠缺

河北省没有单独设置纯粹的教育科研院所,全省整个教育科研系统是科研和教研一肩挑的体制,虽在一起办公,两大项职能却长期各自为战,且重教研、轻科研现象已成为制度惯性。甚至在县级教研机构中基本上没有科研人员的设置,其工作大都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指导和示范上。由于其教研工作的重心太低,研究内涵过窄,对课程研发、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等宏观问题与理论问题的研究很少涉及。面对县域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很多重大问题,他们的职能职责没有完全实现,使得其在解决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十分不足。教育科研队伍中存在的这一现状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极不协调。启动县域基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验后,通过项目整合,有效促进全省教科研系统的能力建设和合力的形成。通过整合省内教研系统的力量联合攻关,项目组实现了对实验县区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逐一疏理,在巩固微观研究的基础上,重视理论和政策研究。在各个实验县区建设的过程中,项目组集中了省教科所多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凝聚了市、县两级教研系统的力量,并形成了整体化的紧密关系。各实验县区同样也整合了县域内的研究资源与保障力量,集合县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学校四方力量组建项目团队。这样一个教育科研协作机制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联合攻关、亲密合作,另一方面减少了多个中间环节,另外也为多个研究内容整合管理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根据研究内容而定的项目管理模式。这样的一个运转模式和管理方式,形成了一个教科研一体化、上下互动、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为建立我国教科研系统的良好工作环境和秩序提供了示范性方案。

作者:杨今宁工作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