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育人目标落实育人方法

时间:2022-06-15 04:45:00

把握育人目标落实育人方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学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具体要求,当前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应着重抓好学习热情及前途理想教育、道德品质及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法纪观念及学生自律教育、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教育等,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并着力于探索实施这些教育的具体做法,明确抓什么和怎么抓,使德育工作适应中学生的特点,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中学德育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新特点已使过去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显得苍白无力。不少班主任感叹纵然使尽“十八般武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德育工作仍然收效不大。中学德育工作难做,症结可以归结到两点,那就是“目中无人”和“手中无法”。“目中无人”就是指没有真正把中学生当成是活生生的、有独立意识和主体精神的人来看待,没有根据10多岁的中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开展教育,而是当成了只会机械接受教师一味灌输的容器来对待。德育目标向成人化看齐,不能帮助中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即使强调“高标准、严要求”也无济于事。“手中无法”就是指还没有找到适合当前中学生特点的新方法,存在着“新方法未成,老方法失灵”的现象,工作实效不大。我们认为,中学生德育工作要摆脱面临的困境,关键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手中有法”。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四个结合。

1坚持从抓“先进生”向抓“后进生”转变,个别教育与全面教育相结合

有的班主任在工作中重点抓住“先进生”,寄希望于他们多拿分,却忽视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这是很不妥的。一则多工作方式上看,这是育人上的避重就轻、舍难取易。对先进生的教育往往只要稍加用心即可使其发展,而对后进生需用“响鼓重锤”方能促其奋进。二则从育人目的和效果上看,教育是要使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实现育人的全面丰收。这种做法却是局部的丰产掩盖不了大面积的失收,先进生取得的成绩往往因后进生得不到转化而被抵消。

在当前的中学生中,后进生多,问题突出,转化困难。后进生在学校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厚爱”,渴望理解又得不到理解,渴望帮助又得不到帮助,反而受到一些师生的歧视,因而普遍存在自卑、空虚、孤独、依赖、补偿、逆反等心理,有的还“破罐破摔”,出不了成绩的风头,就出调皮捣蛋的风头,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班主任在抓全面教育的同时,要重点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对后进生的教育,首先是要在爱生的基础上严加管教。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不少后进生就是因为忽视管教才形成的。应该看到,后进生也不无优点和长处,通过严加管教,积极引导,也能获得转化,真正“屡教不改”者是极少的。其次是要坚持“长善救失”的方针,帮助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对他们的教育要假以时日,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放弃,要注意反复抓抓反复,力争变“坏头”为“好头”,变“后头”为“前头”。

2坚持鼓励为主,批评为辅,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

中学生总想获得老师的肯定,不想受到否定,因而有喜欢表扬、鼓励的精神需要。班主任利用表扬或批评,可唤起中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对行为起调整、校正和巩固作用。当然,轻率的表扬会助长中学生的骄傲情绪,过多的批评会使中学生产生自卑或逆反的心理,所以开展表扬或批评应讲究教育艺术,防止出现负面影响。

首先,注意以鼓励为主,以批评为辅。诸如“今后努力一点,我相信你能做好”等带鼓励性的话,能化作中学生不断进取的动力。

其次,注意表扬到人,批评到事。表扬时宜具体到某一个人,满足其精神需要,使其今后做得更好。批评学生则宜点到为止,就事论事,向学生讲明做为中学生不应该干这样的“错事”,这样既讲明了问题,指明了方向,又避免伤害自尊。

再次,注意使奖励多留回味,使处罚少留创伤。班主任可将学生的优点、长处、成绩、荣誉及积极行为在公开场合广而告之,并将奖励化作可保存可回忆的东西(如各种实物)。批评中学生宜在私下场合进行,不宜当众揭短,要让中学生感到我们开展批评并非目的,而是为了提醒人、帮助人,从而不致于对批评耿耿于怀。

最后,注意批评不能单刀直入,宜采用间接方法。间接批评却能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教师可用“先扬后抑”的方法,通过表扬此而达到批评彼。

3坚持情理交融,约导相成,他育与自育相结合

传统德育工作由于缺乏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中学生,因而班主任的权威凸现,“师道尊严”往往被异化成“唯我独尊”和“发号施令”,搞强权教育。

(1)中学德育工作宜先动之以情,后晓之以理,做到情理交融,“情通”而后“理达”。

首先,班主任应多点“人情味”,少点“火药味”,注重“感情投资”。实践证明,不少学生的转化往往开始于教师的“动之以情”。中学生尽管偏激、片面,但却特别看重感情,教师讲大道理他们可能不爱听,但能与他们情感交融,则什么都好办。

其次,班主任应坚持以理服人,做好说理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有“理”才能保证德育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完成育人任务。“理直”才能“气壮”。

(2)中学德育工作宜约之以规,导之以行,做到约导相成,他育与自育相结合。

首先,班主任要强化法纪意识教育,加强外在约束。向中学生宣传贯彻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有关的典型事例进行讲解,必要时可以制订班规,确定制度学习月活动,这样能够对中学生起思想警醒的作用。

其次,班主任要强化道德践行,加强行为引导。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通过开展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好的道德要求在中学生的活动中被多次实践,这样能够对中学生起行为导向的作用。

4坚持“防患于未然”重于“亡羊补牢”,防范与补救相结合

育人是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出问题只是一个结果,其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平时不注意做好防范工作,迟早就会出问题。如果平时不重视,等出了问题就来惩罚一番,则会使人感到德育工作不是在育人,而是在整人。另外,潜在的“星星之火”决不能等到已成“燎原之势”后再来扑灭。“亡羊”后的“补牢”毕竟是已有所失。因此,防范重于补救,预先教育重于事后惩戒。

首先,要及早打好“防御战”。在新生刚入学时就重视抓好入学教育,在问题尚未形成气候时就抓好警示教育,使中学生对中学生活的各种具体情况和要求心知肚明。

其次,要准备打“持久战”。俗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一时”,“破坏容易建设难”,因而育人工作要常抓不懈,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注意积小胜为大胜,不轻易放弃点滴的努力,不要忽视平时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美国教育家赫伯.鲁特所说:“年轻人好比花草,细心照料会长成美丽的花朵,任其发展则可能成为一丛荒草”。

中学生一旦出了问题,班主任应反思自己事先是否尽了提醒、引导的责任,不要只是一味地教训人,惩罚人,秋后算帐的做法是消极的。“亡羊”之后班主任要考虑如何积极“补牢”。

首先,要尊重中学生的人格,不另眼相看,要充分体会中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班主任不能站在中学生的对立面来教育人,要让中学生看出你是在关心他、帮助他,而不是在否定他、整他,防止出现逆反情绪。

此外,要提供积极的转化机会。例如,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参加属其爱好、特长的有益活动,让其做些好事(不要轻易当成处罚)以弥补过错。这样可减少其“空闲”时间,使其变得充实,不致“无事”生非。

最后,要把加强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重视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的思想问题大多与实际问题有关,能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帮助解决,就容易转化成思想问题。单纯进行思想教育容易“空对空”,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实打实”。实际问题解决了,思想问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