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发展优势提升素质

时间:2022-05-07 09:26:00

激发兴趣发展优势提升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求教育观念转变,社会传统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教育实践的转变。

自然教学如何在实践中适应转变呢?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紧紧围绕如何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认识,我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探索到一些规律:

一、教学手段现代化

1、注重插图教学

现行使用的《自然科学》新教材与原各分科教材相比,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形象而直观的插图,并且这些插图与课文内容的一致性处理得较好,如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其测量与步骤和使用规则用四幅图就表示出来;又如生物与非生物质的区别,各用四幅不同的图以并列对比的方法,将以区别开来;再如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食物链、食用网关系等等,都有相对应的插图或并列对比图将此表示出来。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课文中每一幅插图的利用,要很好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每一幅图,正确理解每幅图所表示的含义。这对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阅图分析能力和思维想象力,促进对这些知识的记忆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注重插图教学是自然课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2、注重实验教学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第一册安排了10个实验,第二册19个实验。实验课历来是学生最喜爱的课。新教材增加实验目的在于增加兴趣,加强实践,培养能力。

⑴技能性实验:显微镜这一部分内容,是初一学生生物技能锻炼的关键实验课。第二册“细胞和生物体”一章中,有关显微镜内容的共安排了五个实验。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官教兵”、“兵教兵”的教学方法,教学生使用显微镜。经多次实验反复训练后,提高了学生操作能力。

⑵观察性实验:如教学“观察鱼的形态、运动和呼吸”实验课时,我要求学生先观察鱼的体表、体形、体色及侧浅,分清头、躯干和尾,然后用直尺测量这三分部的长度,用天平称量钱的质量;再仔细观察鱼的呼吸运动和口与腮盖的开、合情况;最后用剪刀把鳍按要求处理,观察鱼鳍与运动的关系。把生物现象和物理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兴趣甚浓,加强了观察实验的效果,加强了印象,帮助理解记忆。同时,也逐步养成了学生善观察、勤动手、勤动脑的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

⑶注重电教媒体的作用

电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其显著特点就是直观性,它能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自然科学》教材中有相当的一部分内容是无法用实验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如物质的分子运动、生物细胞分裂、血液循环、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变化现象、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果等等,凭教师的口头讲述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听课厌倦和分心,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若采用投影或录像等手段在教学中穿插运用,不仅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新异刺激,吸引住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而且可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原理通过清晰的图表、变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优美的音乐显示出来。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既有兴趣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自然科学,以便达最佳的教学效果。

⑷野外学习

初一学生童心未泯,爱嬉耍、爱喜玩,迷恋大自然,从小喜捉扑蝶,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针对上述特点,新教材第一册安排了7个实习。在教学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到野外大自然中去采集、制作生物标本,观察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并组织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地貌状态,从而开拓了学生视野,并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育内容情趣化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牢牢吸引住学生,使学生抱着强烈求知欲开始一节课的学习。导入环节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课伊始,情即生”的功效。如在讲授“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一节时,首先问学生:牛奶营养丰富,为什么不可直接注入血管里而非要喝进肚子里?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的求知欲迅速提高,下面七嘴八舌抢着回答,然后教师诱导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又如在学习“大气压”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装满的玻璃杯,把一张硬纸盖在杯口上,杯中不要有气泡,用一只手按住杯口,另一只手托住杯子底部,再把杯子倒过来,杯口朝下,放开按硬纸片的手,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杯子口的硬纸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学生做完这个实验感到很新奇,都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样一开始上课,学生就被实验吸引住了,就迷上这一节课。

2、形象比喻,渗透德育

如血液一节,笔者按三种血细胞的功能特点进行比喻,把红细胞比作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红色输氧员,白细胞比作是英勇无畏的警卫军;血小板比作忠于职守的防汛兵。倡导同学们学习红细胞公而老私、任劳任怨、克勤克俭的高尚品格,学习白细胞对“敌人”英勇作战、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学习血小板对工作忠于职守、团结协作、全力以赴的工作作风,这样自然的形象比喻,给学生留下深的印象。

在讲到移植角膜时,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在他临终前还要为人民做最后一次贡献――捐献角膜,号召学生学习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美德。在生物教学中这样有机地进行道德教育,会使学生的心灵不断地得以净化。

三、教学环境社会化

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以振奋的精神,强烈的兴趣,活泼的思维,积极完成其学习任务。在自然教学中,除了学校内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现有场地设备条件外,同时以社会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使自然课项目配置趋向合理,让学生适当参加校外活动(饲养、种植),参观访问(社会环境现状、大气环境现状、水资源现状)、社会服务(天气预测、清洁环境),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动物标本是研究动物的最直接材料,也是学生学习动物知识的好朋友。在农村这特殊地理环境中,有着丰富的动物标本制作材料。根据这一优势,指导学生制作动物标本,拓宽活动领域,标本制作时教师要加以具体辅导:鸟类、兽类剥制标本,可由教师主刀,学生辅导完成;昆虫插针、浸制标本,都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现在学校已收集了大量的昆虫系列标本、蝶系列标本、哺乳动物系列标本、鸟系列标本。

教师抓住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现象,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积极动脑,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如:学生提出“奶奶年老眼花、穿针引线费神”,晒衣服架常被风吹落地等问题后,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想办法,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实用价值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后,指导制作毛发穿线器、防风衣架等。又如,通过观察直升飞机升空,让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制作螺旋浆、飞机模型的方案,指导学生制作、试飞、试航。

四、教学对象的全面化

自然课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科学素质,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较全面的社会生活综合素质,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适应当前的形势,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

自然科学教育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教师在自然课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和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思维,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尤其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还要十分关心成绩较差的同学,用适合他们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指定他们回答,以增强其学习信心,激励学习热情。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他们的特长,弥补他们的短处,以达到整体水平的提高,这在初中自然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内容的各部分联系和含义,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才能将自然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让学生到自然界去领悟自然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浓厚的求知欲,同时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在自然界中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起学生学科学的陈陈波澜,仔细观察,勇敢地实验,不断探索,积累自然知识,勇攀自然科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