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负准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时间:2022-05-07 09:19:00

学生减负准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减轻学习负担,是当前教育事关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总体来看,当前学习的负担固然是过重了,但具体情况却不能一概而论,有可能是大部分学生负担重了,心理负担重了,但他的思维负担,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负担并不重;或者是他在学校里的学习负担重了,但是他在家里的生活负担并不重;或者是他在学校里的学习负担重了,但是他在家里的生活负担并不重;或者是学生经济负担重,有的地方置学生经济负担于不顾,违反国家法令、法规,征订资料,加重学生经济负担等等。这不是笼统一句话所能讲清楚的,对一些具体的问题,还需要作具体分析。

如何搞好这项系统工程,关键是学习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的精神,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减负”与加强教育管理,提高质量的关系

1、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只有优化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才会成为可能。应该打破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开创以“学生自我求学”为主题,通过“激发兴趣,引导探索”,“开拓求异”,“寻获新知”等教学活动环节,努力实践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培养创新精神。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心理轻松,愿学、乐学,这便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2、精减作业,提高质量。

减轻学生作业量,主要是指减轻那些无效的作业,将学生从机械繁复的题山题海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活动中去。我不赞成一把尺子衡量作业量的时间,而是根据实际共同研讨,合理布置作业。比如,同一道题,有的学生需做30分钟,而有的却只要10分钟就完成了,那根据谁来计算呢?因此,布置作业要有选择性和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兴趣做,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成功的尝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有滚动式的提高。这样,作业量减少了,作业的质量却提高了。

3、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减负”以后,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来说有了一定程度的减轻,因“减负”而释放出来的精力往哪使,就成了教育部门急需考虑的问题。目前,有的学生热衷于球场,有的热心于下棋,有的沉湎于游戏机房。总之,一个“玩”字当头。我们学校组织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比如: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等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课外阅读指导等,由教师组织管理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在活动中,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调整好自我心理。这一来,因“减负”而释放出来的精力得到了充分利用,真正做到了“减负增效”。

二、正确处理“减负”与考试的关系

过多过滥的考试,再加上部分教师不正确的考试观,造成了学生很大的负担,因此,我们倡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不是说取消考试,而是进行考试改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取消考试,只能不断地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使之不断适应国家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考试,考试是必要的,它是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选拔人才重要的方法之一,没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学生不可能适应未来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但严禁对学生成绩排名次,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应积极推进“等级制加鼓励性评语”的做法。

三、正确处理“减负”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刻苦学习精神的关系

减轻学生负担是提高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我国下一世纪竞争能力的需要。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未来社会是市场经济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随着社会竞争程度的提高,知识技能越来越重要。现在,这一观念反映到家庭,就表现出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归结一点,就是要学习好,考试得高分。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外,家长还给提供各类参考题、复习题,以及请家教等等。这样,给学生造成了学习压力。学习变成苦差事,在这种心态下,学生怎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呢?因此,“减负”不仅是当前学校、社会的大事,而且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不顾孩子身心健康,是违背课业要求,违背教育规律的。我们学校对学生通过班队、升旗仪式等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家长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办家庭教育讲座,使家长从“重智轻德”的误区中走出来,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配合学校切实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加强对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移“减负”目标,把“溺爱”变成“关爱”,创造条件让孩子深入到社会中实践,了解社会,增长各种综合能力。这有利于把教育教学质量搞上去,让学生活泼、健康地成长。

综上所述,减轻学生负担,正确处理好以上三个关系,不单是学校、家庭、教育部门所能解决的,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把教育教学质量搞上去,才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