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新性

时间:2022-04-27 04:55:00

谈论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新性

摘要:要想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要帮学生形成角色认知,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又有利于形成合作技巧。合作目标是进行小组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是引发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能否进行有效合作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全面、准确的分析。

关键词: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普遍接纳,并逐步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粗浅的认识,以供商榷。

1.合理分组,形成角色认知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每一次的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小组成员都要进行分工,明确各人的责职。如在认识了“米和厘米”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合作学习,测量了自己一步的长、课桌的长、黑板的长、教室的长等,小组中的4人按顺时针方向分别编上1、2、3、4号,由1号、2号两人负责拉尺测量,3号负责记录,4号负责监督,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后,依次将自己的任务交给下一位同学,在这次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物体的测量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各自的能力、合作意识,有效地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同学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每个成员都在进行各种角色的尝试、体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而又责任明确,在合作的过程中是忙而不乱。要想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还要帮学生形成角色认知,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谁,该干什么,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又有利于形成合作技巧。

2.明确目标,提高合作效率

合作目标是进行小组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每一次合作之前,小组成员必须明确将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是进行有效合作的保障。这样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就会把合作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形式,减少合作学习的干扰和盲目性,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第一次,我让同桌两人合作,用自己手中的正方体进行如下操作;假如让你再添一个正方体,怎样摆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呢?学生立刻兴致勃勃地动手摆起来,可是摆的过程中,盲目性较大,常摆错了。花费的时间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第二次,我并不急着让学生立刻动手,而是让同桌两人在观察前面摆的正方体的形状的基础上讨论:怎样摆才能达到这一目标?然后再动手去摆。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后很快地摆出了所有的摆法。并总结得出:要想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只能摆在原来正方体的正面或背面,而不能摆在其他几个面。

3.设计情境,诱发学生合作行为

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从实际的情境引入,问题由学生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而提出,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设计情境。

3.1结合教材中的主题图创设情境;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其中有很多精美、生动的图画,为我们创设情境,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而在教学中,我经常会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先观察主题图,学生能把自己从主题图中观察到的、想到的跟同桌或组内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观察主题图,发现相应的规律,从而达到掌握、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目的,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从中发现并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又让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倾听”、“表达”、“支持”与“补充”的习惯。

3.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材加工是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实际或生活中发生的热点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提问、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有效地进行数学认知活动的目的。学生参与活动时能全身心地投入,有效地促进了合作学习,学生对规律有强烈的体验,教学效果很好。

4.设计活动,引发合作的内在需求

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是引发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能否进行有效合作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全面、准确的分析。学习的过程是“要我学”还是“我要学”,学生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状态,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因此,精心设计能让学生产生合作需求的教学活动是进行有效合作的关键。当然,有效的合作,还必须考虑对合作团体的评价,合作学习倡导“人人进步”的教学理念。我们可以把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改为学生互评、自评,从而引发学生更有力的合作行为,进行更有效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