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特征研究论文

时间:2022-08-31 09:44:00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特征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种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它既是一种动态的多维结构,更是一个有序的连续过程。探明这个过程的本质和特征、要素和结构、实施程序和步骤,不仅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理论探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新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特征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

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摘要:教学过程既是一种非凡的熟悉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熟悉和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把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熟悉和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我们还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作出进一步的表述摘要: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熟悉和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功能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生为熟悉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熟悉对象的非凡熟悉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熟悉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熟悉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把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熟悉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熟悉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虽然反映的是人类在熟悉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和其它学科相比较,它们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征。

熟悉主体和熟悉对象的非凡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熟悉过程的个性特征。首先,熟悉主体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熟悉对象的抽象概括性决定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感性材料的依靠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其次,熟悉对象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学生熟悉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和严格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严格遵循儿童的熟悉发展顺序和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顺序。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在扎扎实实地把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科特征决定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把握和思想品德的养成都是和良好的数学能力分不开的。而计算、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新问题等能力的形成又是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教和学相互功能的活动过程。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既是教师教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对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小学数学教材是连接师生教和学的中介。从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教和学相互功能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决定着学生学的进程,还影响着学的方法。在教和学的相互功能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卓有成效地熟悉、理解、把握教材内容,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使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积极的促进功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主动学习和把握,把人类在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熟悉成果转化成自己的熟悉。这种转化,体现了师生教和学相互功能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

(一)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有着特定的教学对象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科教学过程,它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过程。因此,整个过程及其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都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没有目的或目的不明确的师生活动既不能称之为教学活动,更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要素,它不像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那样客观具体,它是以观念的形式预先存在于师生头脑里的活动结果和追求目标。由于教师和学生头脑里有了这种追求的目标,才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向前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统帅全局的功能,它不仅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同时还制约着教学活动结构的布置和教学进程的发展。

(二)教师

教师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调控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核心要素,没有小学数学教师便没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功能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功能,似乎教师不教学生也能学好数学,这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本质的一种歪曲。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功能,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功能将会越来越明显。

(三)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和熟悉水平和数学学科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才能进行,但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他们来说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功能。”①学生的发展最终要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把握,还是数学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从根本上来讲都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获得的。由此表明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教学任务都不能由教师强加于学生去完成,只能靠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去实现。

再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来看,假如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学目的的导向功能、教师的主导功能、教材内容的中介功能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价值,不仅无法体现出来,而且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功能和功能,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中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发展水平是全面反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量表。

(四)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功能的中介,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不仅规定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而且还确定了教学的程序。不论是教师教的活动还是学生学的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教材所布置的逻辑顺序进行。任何离开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都不能构成严格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材和教师、学生一样,也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

小学数学教材就其实质来讲,它是一种知识结构,是人类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熟悉成果,是教材编写者思维过程的记载。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再现教材编写者隐藏在教材内的思维过程,以此带动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和教材知识结构相适应的数学认知结构。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个完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还应包括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狭义的教学手段通常是指除教材以外的教学媒体,包括实物、模型、投影、录像、电影、计算机等。从本质上讲,我们可以把教学手段理解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联系来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教学媒体的使用。假如把教学手段视为教学工具,那么教学方法就包括对教学工具的运用。正是基于这种熟悉,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起来作为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虽然不是起决定功能的要素,但是它们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实践证实,完备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上述五个要素集中概括了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五大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成分,非凡是教师和学生更是两个最活跃的基本要素,这两大要素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及其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功能。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阶段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通常表现为一些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由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其阶段的划分上既要考虑教师教的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的过程,更要考虑两者的相互适应。根据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必须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原则,笔者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一)教学预备阶段

教学预备,在这里概指教师教的预备和学生学的预备,这一阶段既是教师教的过程的起始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的起始环节。

教师教的预备过程,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主要是一个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预备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学心理预备过程。首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给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一旦确定下来就会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并成为教学中追求的目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什么目的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个目的,教师一开始就有充分的心理预备。其次,由于教学方案要预先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所以教学中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何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胸中有数,早有思想预备。显而易见,这一阶段对教师教的活动来说,具有心理定向和心理动力功能。

学生的学习预备,也包括知识预备和心理预备两方面。前者是指在开始新课学习以前,有意识地复习和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对旧知识的积极回忆,并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矗后者主要是指教学前通过教师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在今后学习中的地位、功能以及怎样学习这些知识,让学生初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产生学习需要,并自觉预习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不过,学生学习预备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启发、激励的方法和技巧。假如方法得当,对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极大的促进功能。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前启发学生摘要:“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大家都会算了,你们会计算圆的周长吗?其实,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只要找到了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就不难了。怎样去发现这个倍数关系和用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呢?在明天的学习中大家就会明白的。”结果学生的求知欲空前高涨,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还自觉地作了预习,可见学习预备的重要功能。

(二)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相互功能阶段

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它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功能。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系统地提示、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感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数学认知结构。这既是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相互功能的阶段,又是新的数学知识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内化数学知识,扩充原有数学认知结构或建立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功能。从表面看,在这一阶段只是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发生相互功能,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其它各构成要素都对该阶段产生制约功能。首先,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必须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为依据和对象,小学数学教材是师生相互功能赖以发生的中介;其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不能离开教学目的去漫无边际地发散,只能按照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的方向展开;再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见,这一阶段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过程。

根据实践经验,在具体实施这一步骤时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新问题。

1.充分发挥教材的中介功能。

首先,教师的讲解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及其逻辑顺序展开,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熟悉、理解教材内容。其次,在讲解中不要什么新问题都合盘托出,应给学生留有看书学习的余地;学生在接受教师讲解的同时,也要重视看书学习,根据教材的提示主动发现有关的结论。

2.教师的讲解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充分展现教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为了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教师在讲解中一定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去实现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同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在这方面,教材已经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布置。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更好理解。3.用直观手段为学生的理解提供必要的帮助。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抽象逻辑思维活动要有必要的感性材料作支持才能顺利进行。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努力提高讲解水平外,还要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利用动作和感知来密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巩固运用阶段

引导学生对已经理解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使其真正把握,这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的保持、练习技能和发展能力都具有其它阶段无法替代的功能。严格地讲,巩固和运用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前者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牢牢地记住,后者是指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新问题,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通常很难作出严格的划分,因此将两者综合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阶段。从活动过程的构成来看,这一阶段虽然主要是学生的练习,但由于学生的练习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因此巩固运用阶段仍然是一个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活动过程。这一阶段在具体实施中要注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组织学生有效地练习。

练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已学知识的更高层次的重新熟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在教学中要非凡注重搞好两种形式的练习摘要:一是新授课教学中的巩固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及时强化新知识;二是练习课,通过集中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2.搞好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首先,复习要及时、经常,既要重视阶段性复习,也要重视平时的经常性复习;其次,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并让他们养成自觉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习惯。另外,还要非凡注重引导学生加强数学知识的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此提高数学知识的把握水平。

3.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新问题,以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四)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要对前三个阶段的展开情况以及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效果进行必要的检查总结,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为下一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总结评价,不仅是宏观上的单元、学期以及整个小学阶段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而且也是微观上的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步骤,它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这一阶段在具体实施中要注重处理好三个新问题摘要:一要确立好总结评价的标准,其标准既要全面反映知识把握、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等内容,又要具体规定知识把握和能力培养的层次要求;二要重视师生的自我总结和评价;三要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上述四个基本阶段,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进行的一般程序和普遍规律而划分的,它只反映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顺序结构的基本框架,至于每一阶段中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则有赖于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去灵活处理。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种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它既是一种动态的多维结构,更是一个有序的连续过程。探明这个过程的本质和特征、要素和结构、实施程序和步骤,不仅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理论探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新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特征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

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摘要:教学过程既是一种非凡的熟悉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熟悉和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把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熟悉和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我们还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作出进一步的表述摘要: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熟悉和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功能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生为熟悉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熟悉对象的非凡熟悉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熟悉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熟悉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把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熟悉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熟悉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虽然反映的是人类在熟悉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和其它学科相比较,它们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征。

熟悉主体和熟悉对象的非凡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熟悉过程的个性特征。首先,熟悉主体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熟悉对象的抽象概括性决定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感性材料的依靠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其次,熟悉对象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学生熟悉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和严格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严格遵循儿童的熟悉发展顺序和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顺序。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在扎扎实实地把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科特征决定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把握和思想品德的养成都是和良好的数学能力分不开的。而计算、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新问题等能力的形成又是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教和学相互功能的活动过程。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既是教师教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对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小学数学教材是连接师生教和学的中介。从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教和学相互功能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决定着学生学的进程,还影响着学的方法。在教和学的相互功能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卓有成效地熟悉、理解、把握教材内容,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使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积极的促进功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主动学习和把握,把人类在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熟悉成果转化成自己的熟悉。这种转化,体现了师生教和学相互功能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

(一)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有着特定的教学对象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科教学过程,它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过程。因此,整个过程及其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都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没有目的或目的不明确的师生活动既不能称之为教学活动,更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要素,它不像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那样客观具体,它是以观念的形式预先存在于师生头脑里的活动结果和追求目标。由于教师和学生头脑里有了这种追求的目标,才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向前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统帅全局的功能,它不仅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同时还制约着教学活动结构的布置和教学进程的发展。

(二)教师

教师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调控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核心要素,没有小学数学教师便没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功能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功能,似乎教师不教学生也能学好数学,这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本质的一种歪曲。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功能,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功能将会越来越明显。

(三)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和熟悉水平和数学学科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才能进行,但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他们来说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功能。”①学生的发展最终要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把握,还是数学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从根本上来讲都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获得的。由此表明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教学任务都不能由教师强加于学生去完成,只能靠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去实现。

再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来看,假如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学目的的导向功能、教师的主导功能、教材内容的中介功能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价值,不仅无法体现出来,而且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功能和功能,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中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发展水平是全面反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量表。

(四)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功能的中介,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不仅规定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而且还确定了教学的程序。不论是教师教的活动还是学生学的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教材所布置的逻辑顺序进行。任何离开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都不能构成严格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材和教师、学生一样,也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

小学数学教材就其实质来讲,它是一种知识结构,是人类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熟悉成果,是教材编写者思维过程的记载。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再现教材编写者隐藏在教材内的思维过程,以此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