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下高校境外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探讨

时间:2022-03-31 03:50:55

书院制下高校境外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探讨

摘要:现代书院制教育模式的推行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尝试。本文试以暨南大学四海书院为实践探索,结合书院境外学生特点,提出优化书院教育管理思考:凝炼书院生活的文化内涵、引领制度化教育的书院精神、建构书院文化与教育并进的创新制度。

关键词:书院制;境外学生特点;教育管理;书院文化

随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动,书院制模式作为高校实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尝试,为寻求高等教育发展创新及人才培养改革、探究书院制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结合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四海书院全面落实高等教育规律与学生发展特点有机融合,着力打造成一个文化与教育一体化的空间。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既满足社会需求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实践,是当前学校制定书院发展规划的首要前提。

1现代书院制概况与特点

现代书院是在继承我国古代传统书院与英国寄宿制教育模式基础上,结合高校办学特色及理念而创设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探索与研究新兴产物。

1.1四海书院概况

2010年,暨南大学创建四海书院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新型实验区,致力学校人才培养和特色书院文化创新的实践探索。书院结合学校为侨校的立足之本,发挥中华文化传承海外的重要功能,承担境外本科新生第一年的教育与教学管理。书院依托学生社区为载体,融教育、传承、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学生自主发展中心,也是学校制度化社区教育管理中心。书院下设立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学生拓展与发展中心和学生文化与创作中心四个组织机构,致力于培养“四海”人才的六种能力(知识、心理、文化、创新、体育、团队)。

1.2书院教育管理模式特征

现代书院是依托学生宿舍式生活社区为载体,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为主要功能的人才培养创新的教育模式。现代教育理念则是在全员育人的发展角度,倡导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中心地位。高校教育围绕“以学生学习与发展”管理目标;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大学自治即重视教师教学自由与学生学习自由,因此,现代书院制度本着以生为本、积极倡导学生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服务。暨南大学四海书院学生学习与自主发展过程中,倡导并推广学生建立以社区集体单元中自发形成学习与生活互助特色小组。社区组织与管理是现代书院较之普通学院不同的特色。现代书院创设目的在于将传统文化与社区功能有效融合达到在便于组织管理的同时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学生在丰富的社区生活能习得文化,在多样的组织文化与制度管理下养成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通过渗透式的生活化教育和制度化的组织完善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有效途径。社区教育源于生活,生活充满教育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成长。导师制度的完善落实有利于健全书院制学生的教育教学内容,现代书院重视学生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书院根据学生的学术兴趣、学习背景及学习基础,建立规范的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学习与科研项目。书院建立制度化的导师管理制度及考核制度,跟进学生们的学习发展动向。四海书院设立的《四海书院学业导师实施办法》定量考核学业导师工作绩效,要求导师引导学生专业基础学习与学术能力发展。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理智训练、思想道德及行为养成,四海书院为学生开设了中华传统才艺班选修与现代化初级干部研修班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华舞蹈、书法、武术课程等相关文化研习;增设干部研修课程,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结合书院特色文化的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知识汲取与实践强化,通过学术文化与活动组织陶冶学生情操、训练心智、拓展素养。

2境外大学生特点

2.1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

据书院五届学生成绩统计,书院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整体基础较薄弱,挂科及偏科情况较为严重,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缺乏良好学习习惯,未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是长期生活来自多元的家庭背景及多样的文化环境,经历了与境内完全不同的教育体制,对学习环境难以适应,从而表现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能力不适应,学习方法不科学等状况。

2.2自主意识较强,兴趣爱好广泛

境外学生入学以来,在课余生活与文娱活动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性与鲜明的自主意识。他们加入学生社团组织与学生会,并担任重要职务以锻炼自己的领导与管理能力;很多境外生因兴趣爱好加入社团组织,例如街舞社、足球队、动漫协会、乐队等。还有部分热衷于参加公益活动。境外生普遍有着对自身感兴趣事物的热爱、坚持与专注精神。笔者在与学生相处和交谈中能感受到学生对待事物与生活的激情与乐观。

2.3个人意识较强,集体意识缺乏

统计学生参加学校和书院组织的大小型集体活动次数中,70%以上的学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很多学生认为活动与自己无关,觉得很无趣。很多境外新生入学以来感到心理上的孤独与生活上的不适;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导致心理异常。境外学生普遍以个性化风格及兴趣爱好组成小团体而缺乏与同班同学、书院同学的交流,削弱了他们对集体和书院的归属感、凝聚力。

3优化书院境外学生教育管理思考

新型书院管理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传统文化氛围的目的是值得肯定,但问题实质在于制度化的教育管理未能将精神文化合理融合于学生生活。故笔者认为现行书院管理体制还有很大革新空间。

3.1凝炼书院生活的文化内涵

加强书院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生活的实质影响。在书院生活中体现书院的文化特色。应根据书院学生的特色结合书院教育引导方向有的放矢建设书院文化,建立适应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特色精品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学生树立良好统一规范化的书院体系,从硬件及软件方面使书院学生高度意识书院的文化积淀,从而在长期的书院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发现书院的文化内涵。书院教育工作者要有创造性的育人理念,转换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并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思考与创新。

3.2引领制度化教育的书院精神

创设适合境外生学习与发展的有效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不能只为完成教育目标而不结合学生发展需要而设立,应该注重通识教育课堂的文化教育效果,要明确外招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认真落实课程设计与结构关系,精心设计外招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科目,建立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书院通识教育的独特性与针对性。结合传统书院的精神文化传承及现代信息化社会的科学理念,将书院活动以民主竞争淘汰机制遴选优秀的学生品牌活动,使书院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建设中立,加强了学生参与书院活动积极性。

3.3建构书院文化与教育协同创新制度

明确书院自身定位。创新的书院教育管理模式不同于普通专业学院,它在继承了传统书院文化实质,还赋予了书院教育于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及意义。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实践探索中反思及创新:书院特色需要通过学生活动、学生发展、学生书院生活展示出来。通过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专业学院以制度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二者处于互补合作性关系,对学生进行持续性教育与管理。学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展自我,在书院养成良好的自主实践意识与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性与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书院模式下管理团队人员专业化分工,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4小结

书院制模式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针对现实教育管理问题的革新尝试。随着近年来国内关于现代书院制教育理论研究内容的充实,推动并发展了更多的高校采取书院制教育模式实践与特色创新。但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激进”到“渐进”的流变过程。正如书院教育管理模式探索需要在已有成效基础上提升实效、稳步成熟、渐进完善。

作者:陈静蓉 单位:暨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应强,方华梁.从生活空间到文化空间:现代大学书院制如何可能[J].高等教育研究,2016(3):56-61.

[2]温旭.书院制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J].当代青年研究,2014(6):81-85.

[3]崔海良,李昆峰.我国高校“书院制”探索概述与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5(11):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