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时间:2022-04-23 11:42:16

医药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1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之重要性分析

1.1是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党十七大也明确提出了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这一重要思想,这不仅为高校党建工作指明方向,也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不足,如对学生党员管理思维陈旧、带有较较深的“行政化”烙印,管理已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边缘化”,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不强,许多学生党员在诸多方面处于被动状态,发展潜力没有得到挖掘等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给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既带来机遇,如大学生的民主、法制、竞争意识有意于其成长,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许多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非常不稳定时期,容易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先锋模范作用降低等问题,如市场经济自身的负效应,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使部分大学生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不利于学生党员的成长及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使大学生党员自觉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感与归宿感,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只有加强对大学生党的教育与管理才能使其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和骨干。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1.2是有力促进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发挥其在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大学生中优秀代表和党的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我们党员队伍中最有活力的知识群体,是党员队伍中最有生机与活力的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这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说,目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与其时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高校对党员的管理与教育是比较松散,部分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学习、生活等方面中起到模范作用,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并没有入党,这不利于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既为其提供培养平台,促使拥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又对其行为产生约束力与压力,使其变压力为动力,最终促进教育、管理转变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党性,全面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对大学生教育与管理,使其充分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与带动身边的学生积极进取,培养与锻炼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且高校团委学生会及社团干部、各班级的学生干部里学生党员占有较大比例,可以充分发挥其组织与宣传能力的特点与优势,为学校的班风、学风、校风起到宣传与推动作用,在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广西地方高等医药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广西地方高等医药院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开展的情况,本文对广西地方的桂林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医科大学三所医药高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回收率为92%。调查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方式来开展,内容涉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素养、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民主生活会的开展情况、学生党员的培养、学生党员的管理等。就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看,近年来广西地方高等医药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趋势,特别随着广西区《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的实施开展,广西地方医药高等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得到大力发展,学生党员队伍不断的壮大,学生党员的比例均在15%左右,总体素质较好,大多数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端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富有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能在思想、政治、学习等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广西地方高等医药院校基本实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在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培养作了有开创性的探索,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桂林医学院药学院成立“红色阵营”社团组织,在老师的指导下承担了入党积极份子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等党建工作,开展许多丰富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党员主题活动,组织策划有关党的基本知识授课比赛、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但随着日益发展壮大的大学生党员队伍,广西地方医药院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方面也面临一些问题。

2.1部分学生党员思想滋生不良的倾向值得高度重视

第一,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已呈现多元化。在调查中,虽大多数的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端正,但仍有部分呈现出功利化、实用主义,缺乏大局意识的倾向,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直接,社会各种变化在高校的反映越来越迅速,高校师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进一步增强”,这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也带来重要的影响,表明部分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立场不够稳定。第二,部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党的基本理论水平不够高。在调查中,影响学生党员整体形象的原因是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服务奉献意识。许多学生党员没有主动读过“马列主义”的专著,不重视党的理论的学习,只有在党支部组织学习时才被动去学习相关的理论。许多支部书记反映,在发展学生党员中“组织谈话”这一环节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党章的内容及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这导致部分学生党员的政治敏感性差,缺乏辨别力。第三,部分学生党员理想观念退化,宗旨观念淡化,缺乏党员责任感,党员的荣誉感不强,在思想、学习等方面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减弱了党员正面影响力,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影响基层党组织战头堡垒作用的发挥。

2.2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体系化

广西地方高等医药院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依然存在重发展、轻培养的现象,虽然情况有所改观,学校也有下拔党建经费支持,但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主要依赖各高校的党校或分党校开展培训教育,各基层学生支部预备党员的培训主要集中参加所在学校(学院)举办的预备党员培训班学习。承担党课授课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承担党课培训的领导或老师自选主题授课,没有系统的规划,授课的影响力不高,效果不佳。部分学生党员存在重视专业、轻政治理论学习的思想,不够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多数学生党员认为承担培训的领导、老师所授课比较枯燥,不够生动,对学生党员的吸引力不够,学生党员未能产生共鸣,且对其考核比较松,甚至个别党员在培训时在看专业课程,因此培训的效果不佳。各学生支部组织的理论学习也大多是集学校(学院)党委下达学习的任务时才组织,且学习的深度不够,学习流于形式,效果也不佳。各学生支部目前的重任还是放到党员的发展及材料的规范与归档,学生支部书大多由学生辅导员承担,他们平时工作任务也比较多,发展学生党员工作量也比较大,因此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也限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大多只是在支部会议上重在对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学习、综合能力方面的教育引导,往往忽略了或放松理论的教育引导,对学生党员没有具体的学习考核要求,学生党员也不重视。学生支部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通常与所在的团支部的活动挂靠,一般来讲结合历史大事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的形式不够新颖,部分同学积极性不高。总的说来,对党员的教育培养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

2.3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处于边缘化

目前广西地方高校对党员的管理处于边缘化,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思维陈旧,带有较深的“行政化”烙印,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没有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和兴趣;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较松散,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学生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有名无实,党支部的教育活动无新意,学生党支部的教育活动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学生党员发展前积极,发展后松懈,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不强等等。各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在教育、培养与管理上都按“提前规划,早选苗子、加强培养、规范程度,保证质量”的原则开展工作,但对入党后的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放松了,没有形成教育、管理、监督测评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学生党员实际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对学生党员的各方面表现无法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有效的监督约束,这导致部分学生党员放松对自我的要求,思想出现了滑坡,不利于学生党员的成长,不利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措施

3.1探索学生党员最关注的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点,增强教育管理实效

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党员的特殊性,加强调研分析,了解大学生党思想状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全面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针对学生党员中迫切需要关心的学业、就业、综合能力、心理健康等问题,探索与理想信念、宗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性教育的契合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层次的大学生党员设置教育管理的重点与目标,找准大学生党员的兴奋点,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开展切实可行的教育培养工作,实施对其引导合理规划,挖掘其发展潜力,激发其积极性,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的能力,使他们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其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这将有力促进大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增强其对基层党组织的信赖感与归宿感,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进而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3.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体系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党建工作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结合起来,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加强对大学生的党员的教育与培养,以促进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针对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性作用,科学规划学习内容,确定教育目标、内容、重点与方法,优化广大党员的知识结构,形成有梯度的可持续性的系统教育培养体系。要积极探索党组织建设中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载体以满足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求,为党员的成长与成才搭建平台,切实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服务奉献意识,培养其真正符合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要求,为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和先锋作用的发挥。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成才需要进行党组织活动创新,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围绕其发展的内在需求,与提高党员的素质修养相结合,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增强实效性。规范高校党校(分党校)的管理,增强师资力量,增强党课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授课的效果,改变学生党员认为党课枯燥,只是一种空洞的说教意识,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要我学”转变“我要学”,促使学生党员重视理论学习,充分发挥党校在引导与教育大学生党员的阵地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支部书记的素质,切实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成长的引路人的作用。加强“两课”教育,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真正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思想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舆论主导。只有健全高校的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体系,才能使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有了保证。

3.3完善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双向”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双管齐下”考核机制即对党员的考核与对基层党组织的考核相结合,完善管理考核体系,丰富考核内容,增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实效,优化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模式,这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一方面,紧扣《中国共产党党章》所规定的八项义务,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参与组织生活、参加社会工作等综合表现,制定考评办法与激励措施,并有科学的考核标准,设置的项目所占权重要合理,符合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目标,采用申报、考评制度。在高校年度的优秀党员评选活动中,提高学生党员评优的比例,激励学生党员积极进取,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力争在各方面起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考评力度,围绕思想、组织、作风等内容制定科学的考评指标与考评细则,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尤其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监督,使其落实到实处,提升“党在我心中”等主题实践活动质量,增强其吸引力与影响力,充分发挥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载体作用。只有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其实效性,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发挥其在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有力促进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作者:叶巧群张依然工作单位:桂林医学院